【文章摘要】
精益制造是制造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過渡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制造業企業精益制造的現在入手,詳細探討了精益制造的改進途徑,并分析了精益制造與精益精神的關系。以期對制造業企業精益制造的提升有所裨益。
【關鍵詞】
制造業;精益制造;精益精神;關系
0引言
世界生產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生產周期的大幅縮短都對當今市場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改變。在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局面下,企業意識到傳統的公司架構和運營模式將是企業發展的桎梏。精益制造是將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加快企業反應速度以及充分降低生產、管理成本三大目標相結合,所產生的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被成為“21世紀制造模式”。該生產模式誕生之初就被業界廣泛關注,目前其核心思想已逐漸成為全世界制造企業的共識。
1制造業企業精益制造的現狀
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造成市場上可交易的商品數量少,購買難的局面,由此形成賣方占主導的市場環境,從而導致我國制造業企業內部形成部門意識嚴重的弊端,進而導致工廠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研制周期長、管理粗放、生產過程浪費嚴重以及庫存占用大量資金的復雜局面。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外資的進入,各種外資、合資企業大量涌現,商品市場空前繁榮,市場的供需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買方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此時傳統制造業企業出現生存困境,為了謀求發展,企業意識到其生產經營模式必須實現粗放型向集約型的過渡,通過確立精益制造模式來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降低生產和管理成本,才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2制造業企業精益制造的改進途徑
精益制造是一種現代企業文化,造就精益企業需要依靠全公司各個部門的力量,而不僅僅依靠生產部門。除生產部門以外,公司需要在產品設計、工藝技術、品質管理、原材料采購、財務、人力資源以及銷售各部門,統一貫徹精益制造思想。因為企業的研發、生產、制造、管理、財務是一個有機結合的嚴密系統,要想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的市場產占有率和快速反應能力、節能降本等,需要全公司各部門通力合作。
以企業的財務部門為例,通過加強精益思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創新成本計算方法:(1)加強對企業生產和管理的目標成本控制;(2)設法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從而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3)建立內部價格核算體系來緊密跟蹤市場。公司的其他部門也同樣要樹立精益思想從提高生產效率和節能降本兩方面來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
精益思想的核心是營造各部門通力合作的企業文化,圍繞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強調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才能真正形成企業的凝聚力。
3精益制造與精益精神的關系
精益制造是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結合的綜合體。首先在生產技術上,要以客戶的需求為目標,基于客戶對產品的深層次認識,不斷改進產品性能以達到或超過客戶的使用要求;然后在生產管理上,要充分檢查產生次品的原因,找出生產流程中各種不合理的環節,杜絕不必要的浪費現象;最終將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結合起來,在提升產品質量基礎上,減少生產過程中因浪費而增加的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產品價值的平順流動,增強生產的合理性、高效性和靈活性。
精益制造源于日本豐田公司首創的準時化生產方式,于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國內制造業企業紛紛效仿,但效果不甚理想,筆者總結了兩點原因:(1)國內制造企業只知模仿,而沒有依據精益制造的核心理念來有針對性地調整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改革制造系統。一味模仿傳遞看板,卻無法穩定的保持產品質量,同時大量庫存也無法消化;(2)學習精益制造的決心不堅定。國內企業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大多采取跟風態度,沒有認識到精益制造是一種上升到企業文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只是將精益制造當成一種手段來實行,同時國內企業還不斷盲目追求新涌現的信息管理技術,如MRP、ERP等,許多制造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迷失方向。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道術有別,經營企業也是一樣,生產經營觀念就是一家企業的道,是根本,是指導思想,而大多數企業忽視對生產經營觀念的革新,只一味想通過學習某些管理技術以求速成,是本末倒置,不可能實現企業的精益制造。
精益思想是整個精益制造和造就精益企業精神的靈魂。總體說來,精益思想內容涵蓋了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精益設計以及精益供應多個方面,其核心在于兩點,即創造生產價值和減少生產浪費。詳細說來就是生產目標要貼近客戶所需,以生產出質優價廉的產品為前提,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將企業的經營范圍上升到服務層面,并能夠緊跟市場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減少生產和與生產相關管理環節中的浪費,在保證產品質量前提下,減少人員和設備投入、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庫存,以此來降低產品成本。值得說明的是,精益思想誕生之初主要針對企業產品質量控制。具有精益思想的企業占領市場的法寶既不是一味降低成本,依靠價格優勢,也不是一味追求技術的領先,而是依靠產品在技術上和成本控制上的平衡和匹配。精益思想在隨后的制造企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精益思想也被企業界延伸到整個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在整個公司的層面上實現產出投入比最大化。
制造業企業要想真正理解精益思想,并將其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主體思想,就不能不理解其核心,“浪費”和“價值”的含義。首先,浪費所指的是消耗資源卻不產生價值的一切活動。具有精益思想的企業,在其一切經營活動中都能自發的檢查各種導致浪費的生產和管理漏洞,并及時做出應對;其次,產品的價值由客戶,而非生產者決定,盡管生產者是產品價值的創造者,但卻無法定義產品價值,產品價值由市場,也就是由客戶需求所決定。
4小結
為應對經濟全球化,面對世界范圍內競爭的復雜局面,我國的制造業企業需要確立精益思想,實現企業粗放型管理向精細管理的轉型。國內制造企業只有加大對精益思想的研究,在生產環節實施好精益制造,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沈建農,我國制造企業推行精益管理消除浪費的探討[J],中國外資,2012年14期
[2]張春燕,精益生產在裝備制造業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
[3]楊顯之,制造業中小企業如何走精益生產之路[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作者簡介】
NGUYEN THANH BINH (阮青平),單位: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越南河內交通大學,越南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