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社會離婚理由趨于多元化,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仍是離婚案件中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離婚訴訟程序有別于一般的民事訴訟程序,立法機關應當制定專門的家事審判程序,建立專門的婚姻法庭以審理離婚案件。本文以桐廬法院2008年至2013年期間審結的離婚案件為樣本,并隨機抽取600件卷宗進行分析,以期對今后的民事審判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離婚 訴訟案件 調查報告 當事人
作者簡介:周昊,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9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069-02
一、離婚案件基本情況梳理
桐廬法院離婚案件在民商事結案中的占比:2008年11.43%;2009年 9.56%;2010年9.34%;2011年6.52%;2012年9.84%;2013年10.11%。除2008年比例較高,2011年比例略低外,近六年來案件數量基本持平。我們以每個年度100件案件隨機抽取了我院六年間的600件離婚案件進行閱卷,掌握了相關情況。
1.訴訟主體。原告的男女比率2008-2013年分別為(82:18)、(68:32)、(75:25)、(78:22)、(71:29),(83:17),女性起訴的人數基本為男性的二至四倍。
2.年齡分布。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五個年齡段的案件數分別為7起、34起、164起、277起、118起,離婚相對集中的年齡段為30歲至45歲。
3.起訴理由。家庭瑣事274起、家庭暴力75起、不負家庭責任57起、賭博57起、離家分居54起、第三者插足48起、閃婚16起、犯罪13起、拆遷利益6起。起訴的主要理由集中在因家庭瑣事爭吵,性格不合導致雙方失和,感情破裂等。
4.斷案方式。法院調解離婚184件、撤訴167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163件、判決離婚66件、調解和好20件。主要結案方式為調解離婚、撤訴與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二、離婚案件特點分析及問題探源
(一)數據呈現的特點
1.女性作為原告的比例居高不下。2008-2013年的離婚案件中,由女性起訴的案件高達74.45%。
2.婚齡愈短的離婚比率愈高。2008-2013年抽樣的600件案件中,80年代出生的人起訴離婚的數量分別為11、16、17、17、28、29(起)。
3.30歲至40歲的中年人離婚率最高。70年代出生起訴離婚的277起,占比46.17%。
4.再婚成中老年人離婚的主因。40-60年代出生起訴離婚的案件數量雖不多,占比6.83%,但該年齡段起訴離婚案件中90%至少有一方是再婚者。
5.離婚理由趨于多元化。男性作為原告起訴離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女方離家出走、第三者插足、拆遷利益等方面,但女性起訴離婚的理由卻呈現出復雜和多元化。
家庭暴力已成為危害婚姻穩定的重要因素。不僅有女性以此為由起訴離婚,也有男性以家暴為由訴至法院,并逐漸成為現代離婚訴訟的主要原因。①
6.調解離婚與判決駁回的案件比例較高,調解和好的案件比例最低。前者占比57.83%,后者占比3.33%。
(二)問題探源
1.父母不良婚嫁觀導致兒女婚姻不幸福。據了解,我縣農村地區基本上采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方式。有些父母光看對方家境很少考慮對象的人品與修養,只讓兒女雙方見上一兩面就談婚論嫁,加之涉及到禮金等經濟因素,多數在短時間內就鬧離婚。這些不和諧因素勢必會帶來婚姻風氣不正、離婚人群年輕化、法院調解率降低等一系列弊端。
2.年輕人的婚姻觀易受外界干擾。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類物質誘惑充斥著年輕人的生活,離婚已成為時尚。脆弱的包容心與忍耐力被打破后,往往說離就離。
3.離婚案件中當事人文化程度相對不高。文化知識的匱乏會導致其法律意識淡薄,從而走上悲劇的婚姻歷程。許多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只是感到迷惘與不知所措,并未尋求法律救濟。對法律的一知半解,既不利于民事審判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當事人之間矛盾的化解。
4.舉證難既不利于法官斷案,也不利于保護婦女和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在現實審判中,家庭暴力、與他人同居之類的情形當事人基本無法證明,只要分居時間未到法定條件,法官基本上只能以駁回訴請結案。認定感情破裂已成為離婚案件的棘手問題。
5.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成為離婚案件中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對子女的撫養權,以當事人協商為前提,若協商不成法院則從有利于子女的方面作出判決。另一方面,目前夫妻財產分割主要是涉及到不動產,農村房屋并非夫妻雙方共有而是家庭成員共同共有,該問題法院一般不在離婚案件中作出處理,而是讓當事人另案解決,但財產問題處理不好,離婚事宜也隨之擱淺。
三、處理離婚案件的建議和對策
(一)立法的角度——制定專門的家事審判程序
制定專門的審判程序。當前的法庭模式并不利于婚姻糾紛的解決。首先,法庭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在當事人不能自行解決爭議時,通過威懾力及強制性控制雙方激烈爭端,但是婚姻糾紛并非單純意義上的“控制”而是一種“治愈”。第二,法官在處理糾紛時,一般應該嚴格的按照法律適用三段論的模式做出裁判,這種剛性解決方式并不適用于婚姻糾紛。第三,法官為了保持中立的形象,在法庭上的嚴肅感某種程度上會給當事人帶來壓力。而現行的民事訴訟程序也不能很好地適應婚姻家庭案件審理的現實需求,有必要針對婚姻家庭案件的特殊情況,設定專門的審判程序。
建立專門的婚姻法庭。各地法院可根據當地的習俗設計不同的樣式,盡可能形成融洽、易于和解的氛圍,給當事人一種親切、溫馨的感覺。法官可以跟當事人平等地坐在一起并非高高在上,讓當事人到了法庭能夠感受到溫暖。婚姻法庭的組成人員除了法官外需要調查員、社區工作人員和適當比例女性的加入,以利于糾紛的解決。
引入處理婚姻糾紛調查制度。由社區工作者與法官組成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