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現有的條件,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體制,成為司法機關所面臨的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從公共產品理論入手,對司法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司法體制改革 公共產品 司法資源
作者簡介:孫鍇,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中圖分類號:D92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133-02
司法資源作為社會資源的一部分,包括對公安、檢察、法院、行政司法等各類司法機關及、司法人員與其進行的司法活動相關的財政保障資源。對于司法資源的利用,一定伴隨著司法人員的人力資源及相應的財政資源的消耗。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法制化進程不斷推進,在這以變革的關鍵時期,大量新型案件不斷出現,案件類型比以往更加復雜、多樣化,同時由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與社會糾紛化解渠道的相對缺乏的矛盾越發突出,造成越來越多的糾紛進入司法程序尋求救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現有的司法資源配置進行優化,成為了我國司法機關當前所面臨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司法資源的公共產品屬性
公共經濟學上的公共產品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收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是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其一般有政府或社會團體服務。
(一)司法資源的非競爭性
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人在消費某種物品時,不會減少其他人的消費,如燈塔為每艘經過這里的船舶照明。司法資源也同樣如此。以檢察機關為例,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和正確實施。如依法對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犯罪進行偵查;對刑事案件依法審查批捕,提起公訴;依法對刑事訴訟、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的工作;受理公民控告、申訴、檢舉和對貪污、賄賂犯罪的舉報。任何人在享受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打擊犯罪、保護人權,解決糾紛,矛盾化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時的成本是固定的,不會因他人的消費而使自身消費成本的上漲。
(二)司法資源的非排他性
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一個人在消費某種物品是,無法阻止其他人的消費這種產品。如一個人無法阻止別人和他一起享受國防帶來的安全感。作為司法資源,只要符合法律的規定,任何人、任何時間均可無限制、無期限的享用,以保護自己不受他人侵害,同時無論其是否愿意,也無法拒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進行全面部署時,其中重要的要求即是要求司法機關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從中也可以看出司法資源具有非排他性。
二、作為公共產品的司法資源供給存在的缺陷
(一)司法機關內部缺乏競爭的壓力
司法資源具有國家屬性,只能由國家來提供。如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審判權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行使,檢察權只能由人民檢察院行使,其他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均不得干涉,在這種情況下,在司法機關內部容易產生固步自封的心態,不宜適應當前我國高速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降低了司法資源的供給效率。
(二)司法機關內部缺乏提高效率的內在動力
由于當前我國在司法機關在內部對司法人員的管理仍然套用傳統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并沒有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管理制度,如在檢察機關內部行政編制人員、事業編制人員、合同制人員多種編制并存,在這種模式下,檢察官與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混崗, 職責不清,缺乏相應分類管理制度,進而造成在工作上的職能混亂,缺乏提高司法工作效率的動力。
(三)司法機關受到所在地財政預算的約束
司法資源的成本主要來自地方財政預算,在現有的條件下地方財政對于司法資源的保障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制進程的不斷推進,司法機關案件數量不斷增加、辦理案件的程序日趨復雜,司法機關職能不斷擴張,而辦案人員、辦案經費卻基本保持穩定,這種矛盾制約了司法資源的供給。
(四)對司法資源提供缺乏科學的評價機制
由于司法資源特殊性,與其他公共產品的提供相比較,其提供的質量缺乏明確的標準,難以向其他公共產品一樣進行評價和比較。以對司法機關提供的最重要的司法資源案件辦理為例,在案件質量管理中,對絕大多數案件只重視對辦案結果的管理,忽視了辦案過程的管理,造成在辦案過程中,對案件質量及案件風險的事先預測等功能發揮不充分。對辦案質量的檢查往往是因事而查、因人而查,缺少一個主動的、科學的標準和部門在日常的檢察工作中來主動完成監督工作管理。在對案件質量考核上,考核的程序設置不完善,注重對實體進行考核而忽視對程序公正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不夠科學、合理。
三、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