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楠
2013年11月28日,額濟納海關在一片忙碌中度過了建關五周年。這五年,海關人頂住了風沙,守住了自我。
2008年11月底,一群姑娘小伙操著內蒙、山東、遼寧等各色口音,來到額濟納。這個只有兩萬常住人口的邊遠小城給他們留下的最初印象,就是沙塵暴和胡楊林——前者從地獄刮來,后者從天堂生長。強烈的對比不免讓初來乍到的人唏噓:這里是天堂與地獄接壤的地方。
額濟納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北端,是一小塊隱藏于黑戈壁深處的綠洲。2008年,與對面蒙古國境內的優質焦煤生意興起,使得這座小城熱鬧起來,額濟納境內的策克口岸成了中國向北開放和利用俄蒙資源的橋頭堡。繼東風航天城崛起之后,額濟納又一次與國家戰略聯系在了一起。為了支持自治區擴大開放,呼和浩特海關陸續成立了4個隸屬機構,負責監管區內若干新開口岸,額濟納海關是其中最早掛牌的一個,也是關區最遠最苦的邊關之一,有“邊關中的邊關”之稱。
逆境生長
就像邊疆的胡楊一樣,邊關人的特長也是在逆境中生長。策克口岸是新興口岸,其規劃建設幾乎與貨運量的連年爆發式增長同步進行,而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區塊規劃的不足,則給海關監管提出了難題。2009年前后,大量企業進駐口岸從事煤炭進口業務,口岸3年內規劃新建了十余個海關監管場所。面對陡增的監管壓力,額濟納海關努力建成了覆蓋全部監管場所的無死角視頻監控平臺,對場所內運儲活動實現全方位監控。此后,額濟納海關還牽頭研發了“策克口岸海關監管場所數據傳輸平臺”,將所有監管場所的地磅系統納入同一平臺之內,對大量散裝貨物在多個監管場所中的申報、存儲狀態進行實時掌控,實現了“一個系統兩個接口”,同時為海關監管應用和企業ERP管理應用提供服務。
策克口岸開放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受各種條件限制,貨物通道未能實現物理圍封,而備案運營的跨境運輸工具卻已達到2000多輛,海關監管難度很大。2011年,額濟納海關集中力量,在所有備案車輛上加裝衛星終端,使用GPS衛星定位技術對跨境運輸工具實施監控,改變了物流管控全靠人力的落后面貌。
服務穿越戈壁
額濟納海關的業務轄區阿拉善盟,總面積超過27萬平方公里,大小相當于內陸一個中等面積的省份。海關距離盟府駐地巴彥浩特600多公里,距離策克口岸78公里,距離呼和浩特總關則有1500公里。額濟納海關人落地扎根,但熱情卻傳遞四方。他們長途奔襲,到轄區較遠旗縣、開發區送政送法,為企業和地方政府獻計獻策。他們上門服務,為轄區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享受產能升級海關優惠政策提供幫助。他們主動參與,為地方籌建陸港等重點項目積極建言,得到各方好評。
《署區合作備忘錄》簽署后,烏力吉口岸開放提上日程,額濟納海關面臨一個海關監管兩個口岸、較小機構管理超大轄區的課題。為了避免出現服務空窗、真正將服務窗口向全轄區打開擦亮,他們提m在巴彥浩特設立區域中心海關、在策克和烏力吉分設辦事處的構想,得到上級單位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為建成跨越遼闊轄區服務窗口、更好履行海關社會責任起到了積極作用。
風中的堅守
自然條件惡劣、地理位置偏遠、監管任務繁重,重重困難之下,額濟納海關人信守“有出路的艱苦、有前途的堅守”。策克口岸常年開關,原煤通道每周開放6天,每天通行10小時以上,每年千萬噸級的原煤進口,這些都要由一個30多人的海關監管。一年中,額濟納海關關員的總加班時長都要達到3500小時。在遠離家鄉的邊境口岸,在煤灰和沙塵隨風鉆進口鼻環境中,對一個80后、90后居多數的團隊來說,這就是一個創舉。
2012年,額濟納海關榮獲人社部和海關總署聯合評選的“海關系統先進集體”稱號。2013年,這座年輕的海關度過了五周歲生日。五年的堅守,記住了邊關人默默奉獻的身影,留下了海關人不懈風骨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