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同視角:中國教育方式是否應該調整、怎樣調整,這是一個大工程,沒有頂層的設計、改造的決心,即是有妙策千條,也難免遭遇維護者的一票否決。
@楊向宏:人們常說到教育,卻很少提教養,但教養比教育更重要:教育不足,可后天彌補,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沒有教養,社會將不成體統。教養實際上是早期的家庭教育,與孩子一生成長伴隨,決定著孩子一生的行程。有什么樣的教養,就得到什么結果。
@曉窗淡月:高考對一個平凡的人意味著什么?其一,一次相對公平的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機會。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拼不上爹靠不了錢至少還有一個拼勤奮拼態度的機會(注意:重點不是拼智商)。第二,它幫我的人生做了一次篩選,把一群與我智商相當志向相近的人湊在一起,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彭曉蕓:沒什么比興趣這種內生動力更可持續的了。教育的目標,當是幫助成長中的人找到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的長短板,而不是為某個短期目標把興趣給殘忍地扼殺掉,然后制造出一堆眼睛不會發亮的機器人。
@有半毛錢的2532036733:應該是在保護安全的前提下,由著孩子玩,培養好的性格和品行,絕不要一味學知識,尤其不要學過量的知識,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保證他一輩子的自學能力,過早被破壞了,終生受損。家長應該有寧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勇氣。
@柳基岳:語文教材要反映當下熱點,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反映當下的流行趨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說“快女”“屌絲”“白富美”“高富帥”“女漢子”等這些熱詞都能入選漢語詞典的話,那么周杰倫的勵志歌曲及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風歌曲入選教科書也是無可厚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