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芬
所謂作業價值觀,就是教師對于學生作業的一種習慣性的、總體的看法。作業管理總是以一定的價值觀為指導,作業價值觀是作業管理的靈魂。下面,筆者試圖從作業產生的歷史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確立什么樣的作業價值觀。
體現認知價值
我國也曾有人對語文教材作過研究,現代早期編寫的語文教材沒有練習設計這一項,基本上只是文章的匯編,學生以朗讀和背誦為主。上世紀20年代,隨著白話文進入教材,開始出現少量的“問題”“習問”“習題”等作業設計。到了三四十年代已被各家編者廣泛采用,不過,那時的作業設計都比較簡單。新中國成立后,絕大多數教材都非常重視作業設計,并把其作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隨著應試教育的愈演愈烈,作業量加大,作業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學生漸漸成為作業的機器。到了20世紀末,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作業似乎又稍稍回歸到簡單。關于數學學科的研究,筆者尚未找到有關的研究資料,但從筆者兒時所讀的課本和從教近30年所用的教材來看,基本上也遵循了這樣的規律。通過對作業的歷史回顧,可以推斷作業價值的原始邏輯起點即為認知。不過近一個世紀以來,這種原始、單一的價值觀帶給人們諸多負面的暗示:所有作業都是有價值的。有些人還漸漸發展成一種極端的觀念:作業越多,價值越大。這樣也就不難理解,作業發展的歷史為什么更多的是一個作業量不斷增加的歷史,是學生作業負擔越來越重的歷史。
顯然,自作業誕生之初,作業的價值并不像人們所期望的是一種簡單的正向影響,而是呈現一種多元復雜的特征。因而作業價值觀在體現認知性的同時,還要規避其負面的影響,堅持作業對學生發展的正向價值取向。眾多研究探究了作業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積極影響。例如,胡森曾對19個國家的13.3萬所中小學的調查表明,中小學生每周家庭作業的時間與他們的學業成績顯著相關;帕斯切爾等人的研究表明,做適量的家庭作業可以使學生的成績提高15個百分等級。教育實踐表明,辛苦的作業實踐時常并非一廂情愿的正向影響,確有許多作業沒有什么價值;甚至有一些作業因為其設計方面或者數量、難度等方面超過了一個適宜的范圍,不僅使作業失去了積極的作用,而且消解了學生對作業的熱情,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從而這使作業不可避免地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讓學生憎惡。不過,雖然相關研究揭示了作業的負面價值,但大多研究者對作業還是持贊成態度,并不主張取消作業,只是建議盡量減少其負面影響。
把握主導價值
近年來個別教學轉向班級教學,教學規模急劇膨脹,教學內容迅速增加,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制的。如果僅靠課堂,而不配以一定數量的作業,其學習內容是不能得到消化和鞏固的,課堂上也只能學習具有代表性的重點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通過作業來延伸、拓寬、深化。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目標由對知識的關注轉化為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關注,作業除了履行其固有的“認知”職責外,也應該更有作為。縱觀有關作業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作業應該確立多元的價值取向:低年段——促進積極的態度、習慣、性格的養成;高年段——在改善成績上發揮直接作用;六年級以上學生——在提高標準化測試的分數和等級上發揮重要作用。
作業價值的多元性,并不代表這些多元因素的均衡性,已有學者提出:作業的多元價值功能應該有“認知功能”與“附屬功能”之分,因為新課程標準所表述的課程目標,可以分為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兩大類。所謂結果性目標,是指明確表達了學習結果是什么的一類教學目標,具有可測量、可評價的特點,主要應用于描述“知識與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所謂體驗性目標,是指相對于結果來說,更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和體驗的一類教學目標,具有難以測量和評價的特點,主要應用于描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教學目標。顯然,作業在促進結果性目標達成方面的功能屬于認知功能,它直接決定著新的學習是否發生;而在促進體驗性目標達成方面的功能則屬于附屬功能,它對學習起催化劑的作用,能加快或減緩學習進程,影響學習效率,它對學習的影響是間接的。可見,在作業價值的視域得到拓寬以后,還必須認識到,多元的作業價值還有主導與附屬之分,在堅持多元性的同時,還必須堅持主導性,具體來說就是要把握作業認知的主導性。
彰顯學科價值
研究表明,作業的價值不僅與學生的年齡、年級有關,還與學生所學的科目有關。例如,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曾對家庭作業和學業成績的關系進行過最大規模的調查,結果表明,從整體來說,最密切的科目是數學和自然科學。
鑒于以上分析,對于小學數學作業的價值應該作出這樣的判斷:盡管20多年前國外的一些研究認為作業對于小學生的學業成績影響不大,但是從非學業角度考慮,仍提倡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作業;隨著作業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作業與數學學科聯系的揭示,作業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的學習領域進一步拓展,小學數學作業價值的視野應該得到進一步開拓,要堅持作業價值的多元追求,同時將多元性與認知主導性、數學學科性等有機整合,構建合理而富有學科特點的作業價值觀體系,從而引發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有效的作業管理行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