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珍
初中語文課堂,學生寫作能力怎樣培養?有沒有較好的模式和較成功的案例?這是作為語文教師的筆者經常思考的問題。以下筆者將日常教學中的思考和反思以及教學探索呈現出來,以求得到各位同行的點撥和指導。
初中寫作教學的現狀
寫作是用書面語言傾訴自己的心聲,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滿足創作欲望的綜合性的心智與機能活動,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師借助教學計劃和寫作知識,鼓勵學生把觀察、體驗、立意、取材、布局、謀篇的心理活動創造性地轉化為言語表達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和三種表達:四種能力,即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三種表達,即自由的表達、有個性的表達、有創意地表達。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經歷;作文要說實話、說真話、說心里話。要花大力氣改變說空話、說假話、說套話的不良社會風氣。從每一個孩子的每一篇作文開始,把他們觀察、體驗到的生活中美的事物寫下來,這就是再創造的學習過程,同時這也是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和升華的過程。
寫作教學的盲目性、無序性是現行語文課程存在的嚴重問題。如果能夠制定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集中到開放、由寫實到想象、由寫有章法到寫無定法的寫作練習,并能夠堅持不懈地實施它,根據發展去創新它,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益處的。發揮寫作評價的激勵功能,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關鍵。依靠積極的評價機制創造學生發展的條件。現行中小學生的作文講評以找問題為主,尤其特別關注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強調共性多,個性少。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覺得作文講評是老生常談。加上班額及寫作教學研究,也就談不上創新與發展了。
新課程提倡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提倡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家長參評、教師講評相結合。提倡建立以促進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機制,為寫作教學的創新和發展準備了條件。那么,初中語文課堂怎樣貫穿寫作教學呢?
分析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分析課文的題目 題目的要求需要巧妙、新奇、開心、有抓心性。一篇課文的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每人再起一個新的題目,并且和課文內容相關,能對文章起到眼睛的作用。以此來訓練學生對文章題目重要性的認識,并培養他們給文章起題目的能力。
分析文章的內容 分析文章寫的事情,文章寫了幾件事,分幾個自然段寫?第一自然段的作用要能映照題目,引起下文;第二自然段的作用是為將要出現的高潮作鋪墊;第三自然段通常是文章的高潮部分;第四自然段通常是文章的結尾部分,結尾部分要能總結全文,并要映照題目。要給學生講,這樣安排文章的段落,寫出的作文條理清楚,因為在日常的語文課堂的寫作中,學生的心中其實是有素材的,但就是不知道怎樣安排這些素材,這是學生寫作文最頭疼的地方,也是學生寫作文覺得最難的地方,他們通常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何時收尾,要教給學生具體的寫作方法。
指導學生分析課文的語言 文章的語言要有趣、親切、真實、輕快、自然、幽默,通過這樣的語言,讓讀者讀了文章后能感受到一種語言所帶來的美感,以及文章事件所帶來的心靈的思考。
觀察生活,寫觀察筆記
筆記的要求:
①觀察當天發生過的事(人、事、現象)。(在這里,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語文課程對學生在聽、讀、說、寫方面的要求,按計劃和目標去觀察。如七年級主要是記敘文,八年級主要是說明文,九年級主要是議論文等)。
②從中篩選出一件在自己頭腦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事寫下來。
③簡單說明一下這件事的性質(好事還是壞事)。
④寫出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用10至20個字概括)。
⑤這件事對自己有什么影響(用10至20個字概括)。
⑥如果是自己的話該怎么做(用10至20個字概括)。
⑦給這件事起一個非常漂亮又貼切的題目(題目要有眼睛的作用)。
⑧自己評價一下自己的小短文(從題目、結構、語言、構思等方面作評)。
我覺得: 。
師生互評,取長補短
①教師組織學生對預習情況進行互相檢查并做出評價,并向教師匯報,教師對預習情況作評價。
②全班同學相互批改作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從題目、結構、語言、構思、修辭等方面作評價)。請其他同學對該同學的作文做評價。
③把優秀短文向全班讀一遍。
④教師做總的評價并給予指導。
⑤把優秀作文貼在教室,向全班展示一周。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怎樣貫穿寫作教學,是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寫作是初中學生最怕的、最難的,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最高層次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這方面給學生做切實可行的指導。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