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梁
安全始終是煤礦生產的天字號大事。在當前的煤礦管理過程中,各級管理部門和人員為了加強煤礦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隱患,有效降低煤礦安全生產的事故率,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全國來看,煤礦安全事故仍層出不窮,屢禁不止。柴里煤礦為此在安全心智模式培訓上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同行業的肯定。
1 選題理由
柴里煤礦作為一個建礦52年的老礦,雖然在安全上采取了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同行業之間進行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安全管理的過程中,也發現部分員工“三違”現象、個別員工重復違章、安全意識薄弱,僥幸心理、圖省事怕麻煩忽視安全管理的陋習依然存在。怎樣才能根本上解決員工違章問題,使員工真正感悟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其達到“有人監督和無人監督一個樣”?如何促使員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向 “我要安全”轉變?柴里煤礦進行了深入探究。經反復調研論證,決定從改變員工的心智模式入手,從轉變員工對安全管理的認知認可入手,以“雙加”安全文化為指導,突出員工的主體地位;以常規性的安全培訓內容為基礎,強化安全行為的糾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互動體驗式培訓為手段,把安全培訓與改善心智模式相結合,運用典型案例、安全故事、感觀沖擊、互動游戲、親情感化等形式,打動震撼學員心靈,促使其安全意識的養成,實現個人思想的轉變、心理的矯正,進而轉化成長為“安全誠信本安人”,切實讓遵章作業、安全操作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為,真正實現礦井的長治久安。
2 實施過程
2.1 流程分析與計算
整個培訓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課時設計可依據參訓人員的層次及專業進行適當調整:
2.1.1了解洞察階段:培訓師在對參訓人員情況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相應培訓方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1.2互動轉變階段:通過系列課程設計,對參訓人員進行意識矯正和行為糾偏,實現安全心智模式的轉變,培育誠信本質安全人。
2.1.3跟蹤回訪階段:對參訓人員培訓后的工作狀態進行跟蹤,查看轉化效果,及時總結提升。
2.2 實施步驟和過程
利用拓展基地、實驗室等場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利用互動道具、沙盤、心理掛圖、解壓設備、多媒體教具及音響設施等分組學習體驗。以“震撼—互動—反思—升華—轉變”為主線,按“學員分類,定性分析――體驗互動,心智轉變――跟進回訪,調研評定”設計整個培訓流程。
2.2.1學員分類,定性分析
(1)根據學員的專業、層次、年齡,對學員進行分類、分組(視學員情況而定,一般每組5-10人)。
(2)按照性格分析學,對學員進行性格測試游戲,分析各類性格的人潛在的安全危險,便于培訓師了解學員,讓學員之間也互相了解。
(3)在分組的基礎上,根據學員的違章情況及參培的原因,對學員進行安全信譽分級,在后續授課過程中,將依據不同等級采取適當培訓模式。設置安全信譽A、B、C、D四個等級(安全信譽A級:能夠充分認識遵章重要性,并且有信心和決心安全作業的人員;B級:參訓班組長及管理人員;C級:新工人、轉崗人員及普通員工;D級:“三違”人員、薄弱人物)。
2.2.2體驗互動 轉變心智
此部分將按照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由視覺沖擊到心靈觸動的順序,安排課程及活動。
(1)心靈震撼 省視安全
安全無處不在,首先以廣角鏡頭從全國發生過的重大安全事故及交通事故為切入點,過渡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案例。通過由遠及近的事故案例及圖片,使員工心靈產生巨大震撼,突出“安全就在你我身邊”。
(2)情感交流 體驗互動
人在最輕松時候,也是最容易接受知識和認可理念的時候。通過系列睿智故事和安全游戲,營造輕松和諧氛圍,使員工從中體驗到安全的重要,深知安全制度與規程對自身的保護,從而接受安全管理必須從嚴從細的觀念。
(3)心理減壓 輕松之旅
意識為行為的先導,及時洞察掌握人的意識狀態,對于調整或改變人的行為具有極其重要作用,同時從意識形態入手,對員工進行潛移默化式的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影響員工心智,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感悟升華 轉變心智
朋友的關懷最容易打動人,親人的勸慰最容易讓人接受。以朋友的真情、家人的親情去感召、去影響、去拂動違章人員心底那柔軟的弦,促使其心智轉變。
3 取得的效果
3.1 社會效益
安全生產是煤礦企業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出現人身及設備的傷害事故,是社會穩定人民安康的基本保證。安全心智轉變體驗式培訓,從內容上到形式上,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創新培訓方法,提高了培訓效果,更好地為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服務。
在培訓內容上, 針對煤礦工人文化程度低、素質不高的實際情況,采取案例教學法,運用搜集整理的大量的視頻與圖片形式展現出來的案例,既可以消除礦工對學習安全知識理論的畏難情緒,又可以盡快使其從單純工作角色進入學習型角色,把已有的對安全知識模糊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高礦工安全生產的自覺性。使大家真正理解“條條規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驗證”的含義。特別是在一線工人的培訓班上采用案例法,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培訓形式上,對共性培訓內容及個性培訓特色做了大膽嘗試與創新,比如對區隊長或班組長這一層次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時,就融進了研討式教學法,來自不同單位的學員聚集在這里,用開放、互動的方式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暢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大家一起探討,與學友分享收獲,聽取別人的經驗和體會,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培訓師與學員的關系由慣常的單向給予——雙方都被動,轉向了強調雙向交流——雙方都主動了,能更好的發揮成人學習的主體性。
3.2 經濟效益
“安全是最大效益,事故是最大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其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按照“海恩法則”,當一個企業有300個隱患或違章,必然要發生29起輕傷或故障,在這29起輕傷事故或故障當中,有一起重傷、死亡或重大事故。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件潛在的隱患。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為人身傷害支出的費用和善后處理的費用。事故的間接損失包含停產、減產、工作損失、資源損失、處理環境費用及其他費用。而根據海恩法則的結論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的比例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