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宇
【摘要】當今時代,是互聯網時代,更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時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事業已經在飛速發展之后,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但是在這成就的背后,計算機相關問題不斷出現,諸如計算機病毒在內的計算機問題給人民的財產和國家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計算機病毒本身具有破壞性大、種類繁多、來源廣泛等特點,其具有很強的潛伏性以及傳播性,一種計算機病毒,輕則會使一臺電腦程序錯亂,重則會導致整個計算機系統陷入癱瘓并流失重要的信息。為此,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病毒問題的嚴重性和采取有效防治和應對措施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將緊緊圍繞計算機病毒這一主題,對計算機病毒進行有效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易期為計算機相關行業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來源;分析;防治策略
前言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化時代已經緊緊地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計算機的從無到有,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電腦辦公化、生活信息化等,使人們的生活變得十分便利。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它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有些人出于各種目的,編寫相應的惡性或良性病毒,并將其廣泛傳播于互聯網上,使得計算機用戶的計算機在上網中進行感染,從而使計算機出現信息泄露、系統癱瘓等問題。計算機病毒的種類繁多、來源廣泛,而且具有很大的隱藏性和破壞性。通過對計算機病毒進行有效分析,我們可以找出問題的來源及其相關特性,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一、計算機病毒的內涵和特性
計算機病毒是伴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它是利用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缺陷,由被感染機內部發出的破壞計算機數據并影響計算機正常工作的一組指令集或程序代碼。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現在流行的多數病毒是由人為故意編寫的,甚至可以找到作者和產地信息。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一般有以下幾種:
1.可執行性。
計算機病毒與其他合法程序一樣,是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一段可執行程序代碼,可以被計算機執行。
2.寄生性。
計算機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或文件中之中,當執行這個程序或打開文件時,病毒就起破壞作用,而在這之前,它是不易被人發覺的。
3.傳染性。
傳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程序代碼一旦進入計算機并得以執行,它就會搜尋其他符合其傳染條件的程序或存儲介質, ,將自身代碼插入其中,通過各種渠道從已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未被感染的計算機。
4.潛伏性。
潛伏性一方面是指病毒程序不用專用檢測程序是檢查不出來的,其潛藏在幕后;潛伏性另一方面是指,計算機病毒的內部往往有一種觸發機制,不滿足觸發條件時,計算機病毒除了傳染外不做什么破壞。觸發條件一旦得到滿足,病毒程序破壞性全面爆發。
5.破壞性。
計算機病毒發作后,可能會對計算機系統造成不同的危害,導致計算機用戶蒙受不同損失。計算機病毒破壞性通常表現為對計算機系統信息的損毀、篡改、隱藏、偷竊等。
6.可觸發性。
因某個事先被設定的事件或數值的出現,誘使病毒實施感染或進行攻擊的特性稱為可觸發性。
7.攻擊的主動性。
病毒對系統的攻擊是主動的,計算機系統無論采取多么嚴密的保護措施都不可能徹底地排除病毒對系統的攻擊,而保護措施充其量是一種預防的手段而已。
8.針對性。
大部分計算機病毒是針對特定的計算機和特定的操作系統的。比如傳染蘋果機的病毒、傳染Unix的病毒、傳染windows系列的病毒等。
9.變異性。
計算機病毒在發展、演化的過程中可以產生變種。有些病毒甚至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變種,這種變異性提高了對病毒的防治難度。
10.非法性。
病毒程序一般都是在未獲得用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病毒的操作絕大多數都是違背用戶意愿和利益的。通常是在用戶運行合法程序時,病毒伺機竊取到系統的控制權,得以搶先運行。
11.不可預見性。
不可預見性是指計算機病毒的侵入、傳播和發作是不可預見的,計算機病毒的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病毒如何出現以及如何防范永遠是不可預見的。
另外其在傳播途徑上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二、對計算機病毒進行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們在上一節說道,計算機病毒具有隱藏性、破壞性等特點,其能造成諸如計算機系統癱瘓或信息泄露等多方面的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病毒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和對其進行有效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計算機病毒防治的幾個有效策略
上兩節,我們就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其防治的重要性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介紹,接下來,我們就其具體的防治進行介紹,總的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依據具體不同的計算機病毒,提出相應的幾個有效的防治策略:
根據計算機的技術分析及其特點來看, 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
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應包括:訪問控制層、病毒檢測層、病毒遏制層、病毒清除層、系統恢復層、應急計劃層。有了計算機防護體系,才能確保計算機的正常運行。
2.嚴把硬件和軟件安全關。
對欲用的設備和系列產品,首先要進行安全性檢查后才能啟用,以預防和遏制計算機病毒伺機入侵。
3.防止電磁輻射和電磁泄露。
防止電磁輻射和電磁泄露對于無線方式入侵的病毒通常采取電磁屏蔽的方法,阻斷電磁波輻射,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計算機信息的泄露,而且可以防止“電磁輻射式”病毒的攻擊。
4.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采取有效的防護體系是技術保證,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是基礎。深入開展計算機安全教育工作, 提高安全防范安全意識和防治技術也是防治病毒入侵的重要因素。
5.日常生活當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我們可以再日常生活當中,從自身出發,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執行來歷不明的程序。
(2)收到不明郵件最好不要打開,或者在使用前使用最新殺毒軟件清除。
(3)合理設置、定期更新殺毒軟件。
總之,計算機病毒及其防御措施都是在不停的發展和更新的,因此我們應做到認識病毒,了解病毒,及早發現病毒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確保我們的計算機能能夠安全地進行相關工作。
四、結語
經過上文的分析和介紹,我們對計算機病毒的內涵、特點及其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提出了幾條有效的防治措施。計算機病毒破壞性極大,給人們的財產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如今,隨著我國計算機事業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病毒問題將會繼續引起我們的關注,其必然會出現新的特點。我們應該時刻關注計算機病毒的相關動態,及時地收集相關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為計算機的發展和人們更好地使用計算機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揚楷.供電企業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策略研究[J].科技創業家,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