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網絡資源獲取差異化的抽樣調查,分析當前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資源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如何正確引導和控制大學生科學健康上網的對策及措施。
【關鍵詞】網絡資源;差異化;對策
1.前言
網絡資源獲取的差異化關系著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研究他們網絡信息資源獲取的差異化、發現存在其中的問題,對于充分發揮網絡的教育傳播功能、推動大學生綠色上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16日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較2012年底提升3.7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成為2013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大亮點。就學歷結構而言,學生網民所占比例遠遠超出其他行業占據了首位,網絡資源已經滲透到他們對社會認知的各個方面。學生網民對網絡資源的獲取左右著他們的社會認知和行為模式:一方面,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光怪陸離、包羅萬象的神奇世界;另一方面,他們又容易被網絡信息的力量主導和控制,凡事離不開網絡,甚至迷戀網絡。
作為一個新世紀大學生,所受到的教育不應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而網絡就是新事物的代表,很好地掌握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是衡量當代大學生的一個重要標準。互聯網作為一個信息交流平臺,大學生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暢享大量信息,是大學生們獲取知識、了解世界、開拓視野的重要渠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工具,客觀數據表明,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已成為中國網民重要主體,他們的上網行為應該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2.研究的對象
本文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為象展開網絡資源獲取差異化實證調研,對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網絡資源獲取的差異對大學生產生的各方面影響,采取針對性措施提供參考,以推進文明校園、和諧校園的建設。
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資源獲取差異化的抽樣調查,指出大學生應重視與家長、老師、同學、朋友之間的現實交流,不要把網絡當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大學生網絡資源需求利用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高校及有關部門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認真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對網絡資源的需求和利用的各種對策, 使網絡資源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1]。
當前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研究他們網絡資源獲取差異化,發現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對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養、充分發揮網絡的教育功能、推動大學生科學健康地上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資源獲取差異化的抽樣調查(詳見表1),分析當前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資源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如何正確引導和控制大學生科學健康上網的對策及措施。引導大學生要從自身做起,提高科學合理利用網絡的能力和自覺性,控制上網時間,自覺抵制網絡的不良影響。
對大學生網絡資源獲取差異化情況調查結果分析后發現:總體來說大學生認為網絡對他們的影響是應因人而異這說明青年學生對于網絡的總體把握能力比教強,同時也說明網絡對于學生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網絡對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多數的學生上網比較隨意,并非是在精神空虛、孤獨、調節壓力、發泄情緒時才會上網。通過對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表了解到,大部分的學生對上網時間的控制是在自己的中,小部分的學生有時會上癮,但大多數時間還是知道適可而止的,另外一些的學生想控制時間,但一旦上網就忘了時間,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沒時間概念,順其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女生都能夠較好地控制上網時間,有較好的上網時間概念與時間的節制。
分析看出大學生們正處在人生的轉型期,常常都要經歷一個無所適從,浮躁放縱的階段,這種浮躁和放縱有時表現為好高鶩遠,急于確定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盲目自信或自負,有時甚至表現為不能安心學習,喧騰躁動。這些因素都是促成了大學生想在網上尋找刺激的行為,上網成了這些學生尋求心理寄托、釋放身體壓力、松弛身心的一種有效方式[2]。
3.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提倡素質教育, 尊重個性和追求平等的今天, 面對網絡的誘惑與沖擊, 學校的象牙塔和家長的禁錮將會使大學生更容易溶入“平等、互動和無約束”的互聯網絡當中[3]。因此,面對互聯網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應著力提高大學生網絡素養,營造健康積極的高校網絡文化,促進學生“有意義上網”的文化氛圍。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學習信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隨著網絡的普及和大學生對網絡認識的加深,大學生應該學會如何揚長避短,讓網絡資源發揮它應有的、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提出對大學生上網采取引導與規范相結合的辦法,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消除網絡負面影響,使之能被更多的大學生接受和認同。
第一,一些大學生對電腦網絡技術運用并不十分了解,大多未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有些同學甚至連簡單的軟件下載安裝都不會。提出高校應增加開設網絡技能和網絡資源利用
方面的專門課程與講座,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學習掌握相關的流行的軟件下載使用、建立個人主頁等等,提高上網技能。
第二,提倡學生與家庭、學校、同學、朋友之間的面對面地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進行正確引導和有效監督,避免孩子沉迷于網絡。
第三,高校應適當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疏導網絡情感,正確處理網絡交往關系,引導學生綠色上網。
第四,引導學生多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建立適合大學生的綠色網站。如學校可經常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智力游戲、競賽等,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在假期里可針對大學生的特長與興趣舉辦各種培訓班,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使他們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有意識地將他們的視線從網絡上轉移出來。
第五,創建網上心理咨詢室,積極開展網絡心理咨詢,幫助學生排憂解惑。
第六,對學生上網進行全程監控,安排相關老師巡堂,學校圖書館的網站可以安裝過濾軟件對網上信息進行過濾, 對色情、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進行屏蔽,被列入名單的不良網站和有不良內容的信息將被拒絕點擊進入。
4.結語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環境的建立,網絡信息資源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成為我們學習、工作與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資源之一。對它有效的獲取和利用,是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也是個人信息能力與素質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是未來信息資源利用的主體[4]。
參考文獻
[1]孫勝平,朱秀芹,王利娟,張緒才,張迪,曹高芳.大學生網絡資源需求和利用情況探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8(05):43-45.
[2]王毅蓉,劉泉鳳,梁甬,張義軍.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上網行分析及對策[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13,03:69-73.
[3]黃立冬.淮陰師范學院大學生網絡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與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19):127-129,132.
[4]趙磊,張守業.大學生上網都干些啥——大學生網絡資源利用情況調查與思考[J].統計教育,2006(08):53-56.
作者簡介:王毅蓉,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