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濤 李天白
【摘要】儀表著陸系統是精密導航進近的關鍵設備,由航向、下滑和指點標等組成。系統發射的信號在跑道前方形成空中無線電通道,為飛機提供著陸引導信號。由于系統集成度高,結構復雜,目前國際上該領域產品只能由幾個公司提供。現國內民航空管系統的儀表著陸設備大多為NORMARC公司(現為INDRA公司)的NM7000系列儀表著陸系統。本文總結了近年來筆者處理過的兩例NM7000A發射機的修復過程,希望能對有相同經歷的同行,提供一些幫助。因本人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希望同行能多多指正。
【關鍵詞】ILS;儀表著陸;發射機
一、相關原理簡介
儀表著陸系統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是“非目視”進近和著陸的標準助航系統。它為飛機提供對準跑道的航向信號和指導飛機下降的下滑道信號。簡單說,就是為飛機駕駛員提供對準跑道的引導信號,使其能在不具備目視著陸條件的情況下,僅靠儀表指示就能進行安全著陸的系統。
儀表著陸系統采用機內調制和空間調制結合,發射CSB和SBO兩個信號。CSB是機內調制成的調幅波,包含載波和邊帶波,調制信號為90+150Hz此信號沒有方位信息;SBO是純邊帶信號,由90hz和150hz調制信號經過反相處理得到,調制信號是90-150Hz。這兩個信號按一定的大小和相位關系經天線陣發射出去后,CSB和SBO同時被飛機接收,因為兩個信號具備嚴格的相位、幅度關系,故能在飛機接收機內部形成一個包含飛機所處位置信息的調幅波。此合成信號經過接收機內部的檢波、濾波、整流電路,還原出90hz和150hz信號,再由加法器和減法器得到飛機所處位置點上DDM和SDM。當飛機處于航道中線時DDM值為0。
對于CL和NF信號,定義的是發射的航道中線與物理跑道中心線的對應程度。這兩個信號一個由天線陣取樣經監控合成網絡合成得到;另一個由天線中心前方上近場接收天線獲得。CL和NF標稱值為0。
二、具體案例分析
故障情況一:
現象為:監控RMM程序指示CL、DS、NF三個主要測量參數告警,在每個參數內所包含的DDM、SDM發生告警。CL、NF的DDM值為20%(正常為0%)、SDM的值為20%(正常為40%)。當故障發生時,2號機無法工作。因為RMM程序顯示CL、NF的DDM值為20%,且SDM為20%,基本上判斷有一個低頻信號沒有發射出去。所以在信號取樣、接收的過程中只反應出一個低頻信號。再由DDM為20%得出90hz信號通路出現問題。換機操作,確定故障位于2號機。對發射放大組件面板前的CSB、SBO檢測口進行測量,發現無正確的CSB和SBO波形輸出,只檢測到頻率為150HZ的正弦波,符合90HZ通路出現問題的最初判斷。
2號機信號通路為:低頻板LF1223A產生的90HZ、150HZ信號與射頻板OS1221A產生的射頻信號送入發射放大組件LPA1230A。在LPA中,兩個低頻信號經過AC幅度控制—PC相位控制—PA功率放大—FD反饋檢測—CD合成檢測,最終輸出CSB和SBO兩個信號。在整個放大合成過程中,在90HZ和150hz信號通路里加入了的幅度反饋和相位反饋,使各自的幅度保持穩定,相互的相位關系正確。根據分析結果,應首先檢測低頻信號產生板LF1223A的90hz低頻信號輸出是否正常。因為LF90hz的輸出與LPA組件的AC板P1-1腳相連,所以直接用示波器測量該處的信號狀態。經測試,P1-1的90HZ信號正常,表明LF低頻板沒有問題,排除故障可能。再來看AC板的功能。AC板是幅度控制板,其功能是把低頻信號與FD板反饋回來的信號進行比較,再送入調制電流驅動器進行放大。實現比較功能和放大功能的管件主要為運算放大塊OP400和BD135 NPN管。由LF來的90HZ信號送入P1-1腳經級放大后,輸入OP400管U3的15腳,與14腳的反饋信號比較后,經U3的16腳輸入到BD135管Q1的基極,再經Q1放大后,送到PA板卡,作為調制電流。沿此通路進行檢查,發現在U3的14腳無反饋信號,電壓只有0.1V,導致U3的16腳輸出為+15V電壓。90hz信號在此處中斷。對比150HZ通路,14的反饋信號為應為4.4V+90HZ,與U3的15腳:-1.8V+90HZ進行求差放大,得到U3的16腳:+3.8V+90HZ。
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得到兩種可能:一種是U3故障,導致通路中斷;另一種是在U3以后的通路里存在故障,導致無反饋信號。因為U3(OP400四路運算放大器)的另外三路放大工作正常,先暫時排除第一種可能。對第二種可能性進行分析,信號經過Q1(BD135)放大后,作為集電極調制的信號源,與來自PC板的載波信號一同加在PA功率放大板,被調制放大到15W左右。仔細觀察PA功放板和PC相控板,發現PA板子器件、接線較少,且可以代換,決定先從PA板著手排故。
用射頻轉接線和跳線將90HZ與150HZ的PA板進行對換,故障依舊。這樣就把故障點暫時縮小到AC板的Q1和PC相位控制板上。代換Q1,故障依然沒有解決。排故的范圍縮小到PC相控板卡上。
PC相位控制板器件布局清晰,上部為150HZ射頻通路,下部為90HZ射頻信號通路,中間為比相電路和±15V、8.5V穩壓電路。來自OS射頻板的射頻信號在板塊前端一分為二入上下兩路。因為器件眾多,逐級排查難度較大,且無參考值,故在RMM中同時關閉90hz和150hz信號。這樣,在比相電路中沒有輸出,變容二極管CD1的端電壓不會發生改變,所以就能上下對比,進行排查。由J1輸入開始,逐級排查Q11/Q1、Q12/Q2、U11/U1、Q14/Q4,在檢查到Q4時,發現異常,Q4是90hz的輸出級,型號為BFG135A寬帶NPN三極管,雙射極鎮流電阻鑲入式設計,集電極較寬,管腳有脫焊現象。對集電極進行補焊,在RMM中恢復90hz和150hz信號后,告警消除。
故障情況二:
現象為:監控RMM程序指示CL、DS、NF三個測量參數告警,在每個參數內所包含的DDM、SDM發生告警。觀察告警參數數值,發現CL、NF的DDM值為20%(正常為0%)、SDM的值為20%(正常為40%)。當故障發生時,2號機無法工作。
1)先對設備進行換機,確定故障點位于2號機內;測量LPA前面板的SBO、CSB口,確定發射機的合成輸出是否正常;檢查后發現無90hz輸出。
2)測量LF低頻板,檢查90hz、150hz信號是否正常;確定正常后用示波器對LPA的AC幅度控制板P1:1進行測量。檢測到90hz正常輸入LPA。
3)檢測AC板上的TP3測試點,發現的90hz被正常放大,送入比較放大器;繼續向后檢查BD135管Q1,輸入輸出正常。
4)檢查PC相控板的J1,測量109.5Mhz射頻頻率正常,J3的射頻輸出也未見異常。
5)檢查PA功率放大板。測量Q1的基極,射頻信號正常;測量P1,90hz信號輸入正常;在Q2的柵極檢測到信號被正常放大,但是在其輸出沒有檢測到放大信號。查手冊Q2為摩托羅拉MOS場效應管MRF134,雙源極N溝道增強型功率放大管。用萬用表檢查發現Q2柵源間短路。用相同型號管子代替后,故障消除。注意,由于MRF134的輸入電阻很高,而柵-源極間電容又非常小,極易受外界電磁場或靜電的感應而帶電,而少量電荷就可在極間電容上形成相當高的電壓(U=Q/C),將管子損壞。故焊接時應將四管腳短路,先從源極起焊。操作時應使用接地良好的防靜電手環和防靜電烙鐵進行焊接操作。
參考文獻
[1]NORMARC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s Training Manual.
[2]NM7011 Localizer Schematics and Parts 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