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榮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一個企業中,規矩就是規章制度,是我們應該遵守的,用來規范我們行為的規則、條文,它保證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制度即規程,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我們可以將制度簡單分為5各方面:(1)管理制度:是組織管理系統的基本框架,保證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2)管理規定:對某專項的涉及到全組織或某一個專業系統內的工作所做出的具體要求。(3)管理辦法:對于一項具體工作、操作步驟或對于一個具體的項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4)實施細則:對于組織管理系統內某一個管理制度的具體實施步驟所做出的具體規定。(5)工作條例:組織內部局部性的、或階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規定。加強制度建設是規范化管理、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規范管理的企業必定是一盤散沙。制度建設就是制度的編制、制度的執行、制度的修訂完善,三個環節工作的規范性與系統性對是否能逐步形成適應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規范制度體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能否進一步提高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
下面就制度建設三個環節的一些思路方法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一、制度的編制
一個企業編制的制度必須是規范的,必須符合企業科學管理原理和企業行為涉及到的每一個事物的發展規律和規則,沒有規范的制度,就沒有規范的制度執行過程。企業編制的制度應具有可操作性、系統性、合法性、平等性——四大基本原則。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編制制度時應從業務實際需求和管理規律出發,以現有體系和制度為基礎逐步地進行優化和完善,特別要注意的是,編制的制度不能脫離當前管理體系、人員素質、文化習慣的前提來實施徹底式的變革,否則這樣的制度不但很難具有可操作性,還有可能帶來較大的管理風險;制度的系統性則是指在編制制度時要堅持全面、統一的原則,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避免發生相互矛盾的情況,保證制度體系整體的協調順暢;另外兩個方面的基本原則是制度的合法性和平等性,合法性是指制度不能與法律法規發生沖突,否則就會缺少法律效力,平等性則指編制的制度對各級管理層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因職位等方面的高低而有所區別,應堅持責任、權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則,權利與義務不均衡是推進規范化管理的大敵,不平等的制度必將引起內部的矛盾與沖突,影響企業正常工作的開展。每個企業都有自己優秀的管理思想和經驗,而這些優秀的管理思想和經驗的結晶往往都體現在制度或管理模式上,所以在制度編制時可以將其他企業好的管理制度借鑒到自己的企業中,與自己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體系有機結合,形成企業自己的特色,為自己的企業服務。借鑒引進同時也是搞好企業制度建設的一項捷徑。
二、制度的執行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對推進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也是無濟于事,大到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小到企業日常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制度執行力和執行效率來做強有力的保證。制度執行力弱是企業都普遍存在的不良管理現象,也是企業管理中始終存在的矛盾和焦點,因此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強調制度執行力的問題,在這方面大做文章。提高一個企業的制度執行力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常抓不懈:
(一)加強制度的宣傳與學習
在企業內部,因年齡、文化、生活實踐等方面的不同,每個人的規范化管理意識、制度執行意識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必然有一部分人在意識上有所落后,而這些人也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對象。面對他們,首先要做到的是通過宣傳、組織學習來提高他們的規范化管理意思,一個人只有意識提高了,觀念改變了,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改變自己。因此,宣傳制度、組織學習制度、提高制度執行意識是一個企業提高制度執行力和執行效率的基礎工作,基礎工作做好了,才會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執行環境。
(二)領導干部應樹立模范帶頭作用
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員工都看在眼里,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對員工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干部能做好自身形象,帶頭執行好各項制度,對員工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反之,如果干部不注重自身形象或帶頭違反制度,就極有可能導致整個部門制度執行力的下降,就極有可能產生較差的管理局面和結果。
(三)加強日常的監督、檢查和溝通
日常的監督、檢查和溝通是及時了解制度執行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控制和提高制度執行力必須做好的前期工作。
監督是每時每刻都應該進行的工作,一個企業應把監督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開展好部門內部的自我監督、橫向部門的相互監督、職能部門的專業監督;檢查則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一般來說可采用自查、職能部門抽查、專業檢查、專項檢查等多種形式,不同的檢查形式所產生的效果會有所不同,但對推進規范化管理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溝通是了解制度執行情況的主要手段,及時溝通可以及時了解到制度執行情況,從而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確保制度的執行力,溝通一般可采取召開階段性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下入基層了解等方法進行。
(四)將考核處理與教育激勵相結合
規范化管理應與人性化管理有機結合,對受到處理的干部員工,要通過引導、教育、溝通,讓干部員工被處理后有好的表現,讓部門管理工作有新的提高。這個方面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視,其實制度的目的不是處理人,而是用以規范人的行為、提高人的素質,因此對違反制度的干部員工,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思想素質,是提高一個企業整體制度執行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
(五)規范制度執行過程
一個企業應堅持一切管理活動只對制度、標準負責,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執行過程中,一是要做到規范優先,即:制度執行時,大家有意見也要等制度執行后再開展討論,避免扯皮,維護制度嚴肅性。二是對于重復問題和典型問題,嚴格考核處理。三是嚴格實行分級管理,避免考核過程中的推諉、扯皮現象,同時也要杜絕護短、說情、辦事拖拉等不良現象。
三、制度的修訂完善
企業的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一個“封閉的、靜止的”的系統,隨著業務流程、組織構架、市場需求的變化,制度要被不斷地修訂、更新、廢止,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適用性,適應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需要。企業內部任何一位干部員工都可以對制度提出修訂完善的建議。制度修訂完善的原則與制度的編制原則是一致的,應考慮制度的可操作性、系統性、合法性和平等性。
四、小結
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任何制度都要經歷一個從建立到不斷完善的過程,任何制度的內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據企業經營的變化而不斷廢止和更新。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不斷的思考、不斷的總結,不斷推進制度建設,努力建立健全并保持一個適應企業自身需要的規范制度體系,為提高企業的規范化管理水平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制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