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要】隨著社會市場對職業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中職教育教學體系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配電線路實訓課是配電專業的基礎專業實訓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素質操作能力的提升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現階段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中職課程教學特點,就其有效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提出了策略和建議,希望對于今后配電線路實訓課的高效開展以及中職課程教育改革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配電線路;實訓課;教學;建議
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這一背景下,中職課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配電線路是中職配電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是中職課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更是具有代表性的職業訓練課程。改善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方式,創新訓練途徑,不僅是落實市場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時更是提高中職教育水平的關鍵途徑。下文中,筆者先就目前配電線路實訓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詳盡論述,好為策略及措施的引入奠定基礎。
一、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職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扎實電路運行與維護知識基礎以及較強問題處理能力的專業型人才,但是從目前該課程教學的實際實施情況來看,距離教學目標的實現似乎還有很大差距。通過前文論述,我們已經對配電線路實訓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下文中,筆者著重圍繞現階段配電線路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為下一步教學實施有效方法的闡述提供依據,做到對癥下藥。
(一)理論部分內容欠缺,模式單一
眾所周知,理論是所有操作型課程教學的基礎,如果沒有系統的扎實的理論作為基礎,操作課程將會被直接架空,缺乏正確的指導,容易出現判斷錯誤。從配電行業的相關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在設置配電線路工人崗位的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系列配電操作以及架空線路施工的操作能力以及相關理論知識,但是從目前中職配電線路實訓課程的實際實施情況來看,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實際操作方面,理論部分的內容較為欠缺,并且教學模式單一。
(二)理論與實踐出現脫節,一體化程度不強
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理論脫離實踐,即缺乏檢驗;實踐脫離理論,即缺乏指導。從目前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的現狀來看,理論教學與實訓一體化程度亟待加強,理論教學部分與實際動手操作環節間隔實踐太長,幾乎完全被分割開來,學生進入到實訓環節時,基本已經將理論內容忘記,理論無效的情況下,實踐也缺乏指導,失去方向。
(三)教學模式指示不足,學生無感
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應構建“職業活動為基礎導向、素質教育為根本、能力培養為重心、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但是從課程實施的具體情況來看,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依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僅以教學任務為主要參照,忽略學生的學習需求及興趣傾向,直接導致了課程教學氛圍的枯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四)學生自主發揮空間不足,操作熟練性缺乏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現階段中職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即學生自主發揮空間不足,操作熟練性的缺乏。在實訓課程教學中,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操作訓練,教師都居于整個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理論知識的記憶以及操作步驟進行即可,整個過程中缺乏自主性與探究性,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高。
二、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及方法探析
從前文論述中,我們已經對現階段中職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系列問題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認識,鑒于現階段中職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理論部分內容欠缺,模式單一,理論與實踐出現脫節,一體化程度不強,教學模式指示不足,學生無感,學生自主發揮空間不足,操作熟練性缺乏等問題,結合課程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看到,實訓課程教學問題的存在并不是教學設計或教學模式某一方面的不合理引起的,目前的教學現狀是由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策略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鑒于此,就配電線路實訓課程的有效開展來說,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程內容的創新
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有了新的要求,基于這些細而專的需求,配電線路實訓課程的開展,也應進行合理的創新和跟進。首先,應對理論部分的知識進行豐富,完善教學體系,朝著先進、完整的方向不斷努力;其次,應堅持促進學生綜合職業操作能力提高的原則,根據具體施工現場的情況,有效設計學習情景,增強課堂教學與課程的契合程度;最后,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具體學習需求以及知識能力層次,進行課外內容的合理吸取,本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的目的,擴寬學生的專業視野,爭取為學生專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良好的課程條件。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有效運用
除了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創新之外,還應著力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操作和探究空間,通過復雜環境作業模式,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團隊作戰意識以及運用基礎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就任務設定的合理性作出考察和分析,盡可能從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水平出發,準確把握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可操作性;其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設定相應的任務進度表,對學生任務進行的具體情況進行實時把握,為下一次任務驅動的合理設置提供必要依據;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任務的具體內容及學生的實力水平選擇任務完成方式,如團隊協作或是個人單獨完成等;任務驅動教學中,應對評價環節引起足夠重視,基本上所有問題的審查都靠評價環節來完成,教師應對學生任務完成的整個過程進行檢查,確保每個環節操作的正確性,如果存在錯誤操作,一定要及時指出,但是應注意方式方法,盡量在保護學生熱情及積極性的條件下進行。
(三)行動導向法的合理實施
除了任務驅動法之外,行動導向法的實施也勢在必行。我們都知道,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而且只有當學生處于自主學習和探究狀態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是最優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雖然行動導向法在促進學生自主思維發展的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如果任由學生自我行動的話,可能會收到事倍功半的負面效果,因此,在行動導向法實施的過程中,建議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應正確把握行動導向的含義。所謂行動導向法,指的是以學生行為的積極改變為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自主型教學樣式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樣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其次,行動教學法并不意味著完全的自由,在實訓開始之前,教師應就實訓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對學生進行提醒,從而保證課堂的基本規則和紀律;最后,行動導向法過程中,應嚴禁安全隱患的出現,教師應提醒學生,盡量避免突發奇想,作出對自身安全造成危害的行為,尤其是挖坑立桿以及安裝配電裝置環節。
(四)競賽模式的充分應用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對配電線路實訓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還應對實訓競賽模式進行充分應用。在競賽中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僅依靠扎實的理論知識或是操作技術遠遠不夠,學生在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具備熟練操作技能的同時,還應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競賽模式中,學生不僅要獨立思考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依靠團隊力量完成任務,同時還需要肩負時間等外部條件。因此,就競賽模式而言,不僅能有效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同時對于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來說,也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此外,競賽模式與任務驅動模式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及評價環節的重要作用。
三、總結
配電線路實訓課是配電專業的基礎專業實訓課程,對學生的專業素質操作能力的提升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中職課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更是具有代表性的職業訓練課程。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改善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方式,創新訓練途徑,不僅是落實市場需求的重要措施,同時更是提高中職教育水平的關鍵途徑。鑒于現階段中職配電線路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理論部分內容欠缺,模式單一,理論與實踐出現脫節,一體化程度不強,教學模式指示不足,學生無感,學生自主發揮空間不足,操作熟練性缺乏等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應對理論部分的知識進行豐富,完善教學體系,朝著先進、完整的方向不斷努力;其次,還應著力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操作和探究空間,通過復雜環境作業模式,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團隊作戰意識以及運用基礎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合理利用行動驅動法以及競賽模式,鞏固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的提高。作為配電線路實訓教育工作者來說,應始終堅持從學生出發的原則,改善教學途徑創新教學方法,提高配電實訓課程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良好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偉,李盛林.高職輸配電線路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13,39:181-182.
[2]耿建廣.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配電線路檢修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74:182-183.
[3]劉佳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等職業學校實訓應用探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
[4]安燕.我國高職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92-94.
[5]譚傳明.淺議中職計算機實訓課的兩種常見教學方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06:121-122.
[6]汪敏.高等職業院校輸配電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174-175.
[7]汪敏,韓宏亮,袁帥.高職院校高壓輸配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10: 268-269.
[8]劉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工廠供電課程體系改革探索[A].中國職協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