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魁巍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提高,可是對于現在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以及就業狀況來看,計算機人才的市場需求形式并不樂觀,不僅企業尋求不到適合的人選,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的就業前景也并不樂觀。
【關鍵詞】培養;市場所需;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引言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在應用范圍上也在持續擴大,社會針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需求產生了較大的變動,這為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迎來了美好的前景,并且也出現了新的挑戰。這不僅在于社會的發展,而使得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漸擴大。還由于當前我國高校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因為各種問題而無法真正滿足社會的要求,使得人才在培養的目標方面與市場的需求方面無法平衡。所以,如何培養市場所需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成為當前我們繼續處理的問題。
一、高校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想
1.進行普及教育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到社會各種產業的進步,計算機應用的場合幾乎覆蓋了一切行業。大量的應用使得我們對于培養人才上應當通過普及化的方式進行。
2.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
社會責任感以及民族使命應當成為我國各行各業人才所必備的基本素養。對于培養優秀計算機應用人才,不但要注重對科學理論及技術的培養,還要注重社會意識以及科學研究精神方面,努力實現科學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結合,給社會和國家輸送棟梁之才。
3.顧及科學研究
高校的技術能力以及師資團隊是透過科研范疇的成就判斷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脫離不了科研的支撐,因此,不僅要加強培養計算機的優秀人才,還要加強科研團隊的培養,通過他們的自身興趣進行輔導,以便提高學校的科研實力。
4.重視實踐內容。對于培養優秀計算機應用人才的教學體系,應當強調實踐、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名合格的計算機應用人才應當具備單獨思考以及實踐創新的能力,要本著這個培養目標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傳授,自我構建課后實驗教學。努力將開發思維、自主構建、解放思想、親自參與、努力創新的優秀品質傳授給學生。
5.培養團隊意識
一名優秀的計算機應用人才還要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這對于日后的工作非常有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里,老師與學生不可以僅僅是傳授者和學者的關聯,而是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將自己轉變成參與者的身份,讓學生清楚老師和同學都是教學的主要環節,要和老師、同學之間建立成良好的團隊。高校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也可以說人與人之間不能以年齡的大小來評判學識的高低,只要這個人有你所不會的學問,那么他就可以成為你的老師。所以,只有當老師和學生處在一個平等的學習氛圍里,才可以最大化的體現培養優秀計算機應用人才的目的。
二、培養市場所需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方法
1.考量職業需求
通過專業化、行業化建立思維,針對不同專業所需求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各類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進行設定,加強社會的實效性和學生的操作應用能力,加強設置實用的應用軟件課程,除了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應用能力的訓練之外,要將沒有實際價值的理論課程盡量減少,通過應用專業的特征,設置相應的內容。
2.改變教學理念
通過市場為導向來培養實用型的人才。由于社會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高校應當轉變過去的教育模式,通過社會的發展,綜合社會發展動態,不斷需求新的人才培養方式。
將能力素養作為核心,把知識素質作為主體。能力核心教育是職業教育的表現,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計算機應用教學改革主要是為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教學方式,而且以此為基礎,將教學方式、內容、方法進行改變。
3.提高實踐環節
將全面素質作為基礎,將職業能力作為本位,將提升學生能力放在首位,以此來提高實踐性教學的環節。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實踐是應用最初的方式,是對知識理解的驗證,實踐的內容必須認真進行選擇,避免驗證類的試驗,多多設置設計類的試驗,讓教學能夠獨立,構成體系,集中體現出課程內容的典型方式以及基礎技能,從而讓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的理解度進一步提升。
4.建立“雙師型”教師團隊
只有素質較高的教師團隊才是計算機基礎課程在建設及改革方面的重點,只有將老師的能力及素養進一步提升,才可以保障教學質量。
所以,應當為老師提供到企業鍛煉的機會,讓老師進行實踐,關注市場的動態,讓教學內容可以符合就業的需求。創建和完善同教育教學過程的職業性、開放性、實踐性相符的教師管理制度。
三、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獲得社會環境的支持,尤其是應用軟件企業的規模化及規范化,乃至業界對于應用型計算機人才培養的關注。因此,高校應當通過市場的需求,積極改進教學,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應用型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仁璞,鄒海林,呂海航,張海艦.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1(20).
[2]王宏峰.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華章,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