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新+薛慶江
摘 要:近年來,新民市氣象部門在農村氣象信息服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面臨農村氣象信息服務覆蓋面有限、現有的農村氣象信息發布系統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產品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健全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加強綜合性氣象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研究開發更準確、更全面的氣象信息服務產品,完善各級有效聯動業務服務機制等。
關鍵詞:氣象信息;農業;生產服務;防災減災
中圖分類號:S16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7-0151-02
農業是對氣象災害反應最敏感的行業之一,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有非常大的影響。近些年,新民市農業氣象災害頻繁發生,災害種類不斷增多,影響范圍日漸擴大,危害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所以,合理地開發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產品,科學地指導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對防止各類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盡可能降低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1 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近年來,新民市氣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堅持氣象為農業服務不動搖,堅持把氣象為農業服務作為首要任務,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為核心,以加快氣象現代化體系、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依靠科技進步,因地制宜,逐步開展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不斷提高氣象信息為農服務的覆蓋率、及時性和有效性。經過相關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氣象信息為農服務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具體表現為: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產品;開展針對不同農事、季節的農用天氣預報;根據國家級、省級開展的主要農事活動、農用天氣預報指導產品指導市、縣級單位使用;通過預訂上級業務單位的指導產品來面向農民開展服務,及時了解服務效果和需求,并將結果反饋給上級業務單位。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布局,發展適合“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等專項氣象服務業務,在省、市級指導下開發適合本地精細化服務的信息產品,并開展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
近兩年,新民市在一些設施農業種植基地安裝了氣象服務電子顯示屏,并裝設設施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由省氣象部門向全省種植、養殖大戶發布鄉鎮天氣預報、農用天氣預報和作物長勢監測與評價等各類服務信息,實現了對農業特別是設施農業的直通式服務。2013-11-18,新民市出現了降雪、降溫天氣,享受設施農業氣象服務的大棚種植戶提早收到了預報信息提示并做好了防范措施,大棚蔬果都沒有受到影響。通過電視、電話、手機短信和網絡等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擴大氣象信息的覆蓋面,使廣大農民可以及時、有效地接收到氣象部門發送的氣象信息。同時,利用科普日開展科學知識宣傳活動,利用培訓、專家傳授、鄉村大喇叭、印發宣傳手冊等方式將基本的氣象防災常識普及給廣大農民群眾,增強了農民對防災常識的掌握和基本的防災能力。
2 農業生產氣象信息服務工作的不足
盡管新民市氣象部門在農村氣象信息服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信息服務需求,仍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①農村氣象信息服務覆蓋面有限,信息傳遞有盲區;②現有的農村氣象信息發布系統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③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產品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亟需進一步研發新的產品,以適應日益增長的農業氣象服務需求。
3 完善農業生產氣象信息服務的措施
3.1 健全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
新民市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健全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努力實現縣、鄉(鎮)兩級有分管領導,鄉鎮有氣象信息服務站和氣象協理員,村村有氣象信息員,力爭氣象信息服務站鄉鎮覆蓋率和氣象信息員村屯覆蓋率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5%,氣象預警喇叭和電子顯示屏的數量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5%,加大“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的力度,重點強化面向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涉農企業等的信息服務,使“直通車”重點服務對象數量提高10%.
3.2 加強綜合性氣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要加強綜合性氣象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就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推動氣象為農服務的社會化進程,繼續深化部門合作,推進氣象災害監測和預警信息發布的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氣象部門農網、氣象信息服務站和氣象信息員由單一氣象信息服務向綜合性服務發展。由省級氣象部門建成統一的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實時監控平臺,健全氣象信息員和氣象信息服務激勵機制,解決氣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氣象信息全覆蓋,強化氣象部門農網在防災減災“兩個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3.3 研發新的氣象信息服務產品
加強對氣候的監測和天氣預報,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設備不斷提高天氣預測、預報的水平,提高氣象信息的準確率和時效性。根據當地實際的農業生產,加強氣象信息的多元化和專業化,并使氣象信息具有一定的趨向性和強烈的導向性,開發專門針對農業氣象服務的信息,致力于開發新的計算機模擬技術,使氣象信息更準確、更全面,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3.4 完善各級有效聯動業務服務機制
要求氣象部門建立并完善省、地、縣三級有效聯動業務服務機制,強化省、地兩級制作、發布針對不同縣、市災害特點和農業特點的分縣業務指導產品能力。2014-01,遼寧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和沈陽市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聯合在新民市氣象局召開了農業氣象服務需求調研座談會,4個縣區共15名一線農業氣象服務人員先后就涉農政府部門的需求、農民等生產者的需求和服務經驗,圍繞當前服務業務的產品種類、主要內容、技術積累、服務形式和希望省、市兩級業務部門提供的技術支持問題展開討論,并集中討論了如何實現業務扁平化,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的效率;如何調整農業氣象業務;如何適應農業耕作技術的應用,跟進服務指標和技術研究;如何整合、研發農民真正需要的服務信息;如何堅持需求調研常態化等問題,為準確提供農業氣象信息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強,陳明,左小強.1981—2010年新民市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2(19).
[2]梁玉英.農業生產中氣象信息服務的應用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3,33(10).
[3]黃聰敏,朱勇,溫建榮,等.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C版),2011(9).
〔編輯:白潔〕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Gao Shuxin, Xue Qingjia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has made Xinmin City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great results, but still faces a limited coverage of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he existing rur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is not fully play its role in rural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product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issu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improve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r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products, perfect service and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at all levels of the business.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ervic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