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敏
摘要:近幾年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大學英語師資力嚴重的缺乏,大學英語教學的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也不能與之相適應。另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落后、保守、脫離實際等現象導致了大學英語課堂氣氛沉悶,大學英語教育質量不能保障等問題的出現。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高校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改革簡單落后的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方法,探尋大學英語教育的出路。本文從打造經典賽事,發展英語教學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一、打造經典賽事,發展英語教學
為推動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提升大學生語言,訓練大學生思維,拓展大學生視野,砥礪大學生智慧。在新的教學形勢下,高校應積極舉辦豐富多彩的“英語演講大賽”。“英語演講大賽”對于培養大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質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推動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共同的發展。
二、以人為本,關注大學英語課程改革
高等教育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重點關注課程改革。近幾年,我們在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進程中,一直強調對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我們把它歸納為“掌握技能,掌握知識;學會工作,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在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上,應該實現從基于知識存儲的學科體系,走向基于知識應用的行動體系;從基于做加法的局部,求得整體走向作積分的整體把握局部;從基于顯性的技能和知識的習得,走向穩性的能力內化與升華。這都需要我們更多的理性思考。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適當地融入對外交流的課程,為大學生展現未來世界的斑斕與多彩。教師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幫助大學生及時發現并確認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提早為自己的未來做出規劃,為實現規劃而努力奮斗。這種“以人為本”的大學英語教學理念應該建立在社會現實的基礎之上。
高校應在保留過去一些有益的教育內容與方式的同時,賦予大學英語課程以時代的特征,使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和人才的培養發揮積極的作用。例如:將大學英語教育與在社會中的實訓緊密結合一起,要以特定的標準審核接受實訓的社會團體與企、事業單位,在政策與待遇上給予保證,從而促進學生接受教育的權益與教育培訓的質量得以保障。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使大學生掌握的相關知識與畢業后的就業相聯系,這種“講實際”、“重運用”、“為就業”、“求提高”的舉措對于培養實用型人才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注重教學效果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日益加速,中國社會需要更多的英語人才與國際交流。因此,大學英語的教學也要從簡單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把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上,而不應該是單純的語言學習教學。新的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交際環境,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消除大學生與人面對面口語交流的心理障礙,深刻地挖掘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潛能。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的語法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指導學生放棄死記硬背的英語學習方法,注重聽、說、讀、寫、譯的全面發展。
教師還應可以充分發揮錄像、錄音與CAI等課件的優勢,以直觀性與形象性的優勢為大學生展現各種英語語言環境,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尋找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建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發展機制
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的建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大學生主動地構建知識。將“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的教學之中,使大學生成為認識、學習與發展的主體,為學生創造出有利于發揮其主體作用的教育氛圍。
將“探究性學習”引入大學英語課堂中,將過去的學生被動聽教師授課的模式、由概念到規律的學習方法轉變為學生自己從事實中探究并理解大學英語中概念與規律的形式。“探究性學習”與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相比較,具有其靈活性與開放性之優點。而這種靈活性與開放性則有利于大學生主動能力的發揮,有利于開發大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激發大學生以積極的行為與創新的思維直接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之中。大學生心理與情感上的積極參與,使大學英語的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這種蓬勃向上的學習動機又有效地提高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效率。記得英國倫敦大學有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我聽了,我忘記了。我參與了,我記住了!”我國的英語教育應該從這條橫幅中得到一些啟發與思考。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還應該考慮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認知情況與情感氛圍,使“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使大學英語的學習氛圍更加和諧、活潑、愉快、輕松。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教師可以用自己的情感與表情加以正確的引導,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讓大學生在快樂的英語互動的教與學之中,深刻理解語篇中的詞匯、短語與英文中深層次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等。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語言交流的機會,培養大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決心與信心,減輕大學生外語學習過程中因心理壓力而產生的焦慮,“以人為本”地提高大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五、以實踐為平臺,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與優勢,為大學生提供有利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平臺,是深化大學英語實踐教學內涵建設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充分鼓勵學生成為奧運會志愿者,為大學生涉外工作與實踐帶來較大機遇與挑戰。3000多名師生在參與志愿服務、語言交流、媒體運作及競賽組織等專業崗位中保持了持續的熱情與積極性,這種熱情充分調動了“北外”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技能,實現了大學生與業務水平、崗位技能的無縫對接,確保了他們愉悅工作、快樂提高、有效發展的落實,為他們提高專業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
六、推進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
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建設是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可以促進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與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優化改革。在大學英語精品課程中應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還要融合大學英語的學科前沿的研究動態與知識發展;要科學發展,還要豐富多彩;要擁有特色的自編教材,還要擁有現代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教學課件;要依托高水平的名師做大學英語精品課程的負責人,還要培養年輕的教師成為今后的大學英語教學名師。
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的完善與共享有利于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提高,也有利于廣大學生享受高水平的優質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從而在大范圍內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七、以元認知自我監控策略培養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能力是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是語言輸出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英語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大學英語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較少進行針對英語寫作能力的專門訓練,其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在寫作中元認知的策略運用不足,受母語思維模式、寫作工具性動機和寫作過程中策略單一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大學生寫作技能較差。根據國外學者Zimmerman&和Risemberg的研究,自我監控策略在寫前、寫中以及寫后活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這正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和學生寫作時常常忽視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寫作的結果,而常常忽略了寫作的認知過程。
元認知自我監控策略是由西方語言學家Zimmerman[3][4]提出,指某一客觀事物為了達到預定的目標,將其自身正在進行的實踐活動過程作為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計劃、監察、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過程。元認知自我監控策略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有很好幫助。因為:自我監控的幾個階段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習者逐步養成了自我檢測的寫作習慣,并最終內化成了一種規則。當學習者再次寫作時,他會自覺地運用此規則。策略由促使學習者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自我監控學習實際上包括了學習者認知活動的自我調整的意識和自我修正的意識。它是學習者為了保證學習順利完成,達到學習目標,自覺運用元認知、調整學習動機和策略的過程。它是以自我修改為基礎的重要的認知過程。通過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學習者內化了自我修正的能力。盡管寫作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但通過自我監控的訓練,學習者能夠意識到寫作是一個內容充實、結構有條理和用詞準確的運用過程,從而樹立他們的寫作的關注點,提高寫作的意識。
總之,在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的模式上,要堅持大學英語建設與其人才培養相協調;堅持課堂教學與實踐學習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與英語交際能力;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英語活動相結合的原則,深入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針,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大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讀、寫、譯能力,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國際交流培養急需的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溫家寶.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M].2009-10-11
[2]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