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慶
(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 廣州 510320)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有營業面積470余萬平方米,2012年成交額580.03億元。
中國小商品城是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商品已出口到219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57萬多個標準集裝箱,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數達3059家,有83個國家和地區在市場設立進口商品館,“買全球貨、賣全球貨”的格局初步形成。
2006年以來,國家商務部先后發布了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指數和《小商品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從而使義烏市場這個“世界超市”取得全球小商品貿易定價、定標話語權,實現了由輸出商品到輸出標準和規則的飛躍。中國小商品城是我國首個AAAA級國家購物旅游景區,2011年吸引959.2萬多人次旅游觀光購物。
紹興中國輕紡城是目前全球最大、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是全國首家冠名“中國”的專業市場。2012年成交額達到973.32億元,出口量為30.4億美元,國外企業常駐代表機構1016家,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與全國近一半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系。
依托海寧皮革產業形成的海寧中國皮革城是全國皮革業龍頭市場,全國皮革服裝、裘皮服裝、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價格信息、市場行情、流行趨勢的發布中心,被譽為“中國皮革之都”。2007年2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以品牌店、專賣店為主的現代化、商場化的大型皮革專業市場,也是“長三角地區”功能齊全、購物方便、環境優雅,集展示、購物、餐飲、休閑于一體的高檔旅游購物中心。
一是以“城型”市場為主。“城型”市場是專業市場發展的高級形式,表現為市場主體集中在一個和一群大型多層建筑內,從而能形成較大的規模效應,具有一定的廣告效應和品牌優勢,影響力較大。“城型”市場可有助于加強組織管理和完善服務設施,并有助于調節人流、商流與物流的流動,改善購物環境。二是冠以“中國”字號。這就奠定了企業發展壯大的品牌形象,為企業和市場打開了發展的空間。三是掛牌上市,強調資本運作。公司上市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用以發展壯大的資金,且作為公眾公司更易于為廣大消費者知曉和監督,提高了知名度及管理監督水平。四是經營規模龐大,是市場龍頭。浙江三大專業市場集中資源關注核心業務,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和影響力,逐漸成長為專業市場龍頭。五是商旅結合。從經營業態上看,商旅結合是其典型的特點。商旅互動使得專業市場業態與旅游緊密結合,為市場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和持久的旺場能力。六是“城”、“市”互動,互促發展。城市和市場實現良性互動,協同發展。三個專業市場的特點分析如表1、2、3所示。

表1 中國小商品城特點分析

表2 中國輕紡城特點分析

表3 中國皮革城特點分析
專業市場的發展階段是由工業化發展進程影響和決定的,浙江三大專業市場均能隨著工業化的進展不斷進行轉型升級,僅僅跟隨工業化發展階段,抓住時機,不斷創新。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為例,義烏小商品市場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由集貿市場逐步發展而來的,隨著工業化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小商品城先后進行了五次轉型升級,建設了六代專業市場,形成了目前包含批發、零售、旅游等各個業態,建筑面積達470萬平方米的大型專業市場,從而逐漸從“街”型市場,過渡到“市”型市場,再發展為目前的“城”型市場類型。中國輕紡城和中國皮革城也經過了數次升級改造,建設了目前所具有的現代化、綜合化的,包含諸多配套功能,以展貿、展示為主,注重體驗的大型“城”型市場。
此外,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大專業市場紛紛開展電子商務建設,分別形成了“義烏購”、“網上輕紡城”及“中國海寧皮革城”等電子商務平臺,依托專業市場資源進行電子商務銷售。各個商戶也廣泛應用淘寶、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進行網上銷售。
浙江三大專業市場的成功歸功于政府對專業市場持續的支持和政策扶持,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為專業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三大專業市場上市公司當地政府均為大股東,形成了政府主導的市場發展模式,所在縣市地方政府集中全力發展當地經濟支柱專業市場,提供了穩定持續的政策支持,在土地、配套服務、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大量的優惠。
中國小商品城堅持其中小企業共享式銷售平臺定位不動搖,為7.5萬中小市場主體,20多萬家工廠提供產品銷售場地和服務,同時不斷進行轉型升級,率先走向國際化,外向度達到65%,每年有百萬只標準箱銷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銷售方式上也不斷創新,從以客人找商品為主轉向以展示為主,進行洽談的模式轉變。近年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進行網上交易嘗試,網商總數超過5萬人。這種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使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不斷向前發展,保持持久生命力。
中國輕紡城在“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的總體戰略部署之下,堅持企業發展的方向不變。2008年縣委縣政府收購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輕紡城控股權,為堅持輕紡城發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努力發揮小商品城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堅持不提租,保持稅收穩定,從而發揮市場原有功能,發揮市場主體活力和主動性。中國輕紡城和中國皮革城均依托當地濃厚的紡織和皮革產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發揮市場與區域產業集群之間,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
品牌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對于擴大市場影響力,增加銷售具有顯著的作用。作為國內最為成功的專業市場,浙江三大專業市場十分注重專業市場品牌建設和打造,形成了各自獨有的LOGO。此外,三大專業市場還通過展會、廣告、宣傳冊、宣傳展覽、網絡平臺等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其中義博會、森博會、中國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海寧國際博覽會等,在行業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另外,通過發布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中國·柯橋紡織指數、中國·海寧皮革指數,強化了三大市場在所在行業的價格話語權和影響力,提升了品牌形象。同時還通過大力宣傳紹興紡織文化,挖掘產業文化內涵,形成了品牌的文化韻味,體現了專業市場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發揚。
通過對浙江專業市場的考察分析,結合目前荔灣區專業市場轉型升級過程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啟示。
浙江專業市場最為重要的特點是管理規范,通過規范管理,可以有效開展稅收監管工作。各個專業市場商戶進入均需辦理規范的手續,進行工商管理注冊,并納入市場的管理之中。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商戶入場需要辦理手續,采用征收營業稅的方法進行稅收管理;中國輕紡城商戶大多依托生產廠商,因此市場經營商戶需要進行公司注冊,可以征收營業稅和消費稅,通過規范管理,可以有效實現稅收的監管。
廣州專業市場大多是歷史自發形成的,市場管理的規范性較差,很多是無證經營,難以進行稅收監管和征收。因此,可以從加強市場規范管理出發,加強稅收監管工作。
目前廣州專業市場大多以“街”型和“市”型為主,市場建設水平較低,相關功能設施不夠完善,遠遠落后于浙江專業市場。以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為例,該市場形成了立體化的停車交通網絡,車輛可以直達商場高層。此外,市場各種輔助功能,如餐飲、休息、旅游等功能也相當完善,市場環境優越。廣州專業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城”型市場,應發揮市場商戶的集約功能,完善配套服務功能。
浙江三大專業市場經營方式以展貿為主,專業市場主要功能是商品展示、貿易洽談,相關的物流則在市場外由專門的服務機構實現,這樣可以更大程度發揮市場的功能和價值。目前荔灣區專業市場中,低端的“三現交易”仍普遍存在,交易方式簡單,人、貨混流,造成市場擁擠混亂,削弱了市場功能,也易出現相關的管理問題。因此,廣州專業市場轉型升級要借鑒浙江專業市場發展的經驗,發展展貿型市場,實現商流、物流分離。
浙江專業市場的成功,地方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沒,對市場方向的把握、資產資源的整合、稅收優惠政策等等,是專業市場不斷發展與做大的動力之一。一方面,通過專業市場軟硬件的建設,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市場實體,以完善的設施、優質的服務、較低的運行成本吸引優質商戶入駐,擴大市場規模;通過標準化建設,實現優勝劣汰,避免分散經營,集中市場力量;通過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提升專業市場質量和規模。另一方面,依托現有專業市場影響力,提升專業市場形象,打造專業市場LOGO、標志、文化等,從而形成專業市場品牌,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宣傳,擴大品牌影響力。集中市場力量在某一行業建立影響力,并形成行業標志,形成區域、市場與行業協同發展的局面。
[1]陸立軍、王祖強:專業市場:地方型市場的演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田志美:浙江省專業市場衰落成因及對策[D].浙江師范大學,2008.
[3]徐井崗:商業業態與專業市場趨同下的新業態探索——以浙中商業業態與義烏專業市場發展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