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艷
摘 要:為驗證6.9%精惡唑禾草靈EW(驃馬)對蕭縣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特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該藥劑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現較好,可在當地推廣應用。
關鍵詞:6.9%精惡唑禾草靈EW;禾本科雜草;防除;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85-02
據多地報道,麥田禾本科雜草已對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EW產生了抗藥性,雖然該除草劑已在蕭縣市場上銷售多年,但使用頻率較低。為驗證驃馬對本地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明確禾本科雜草對驃馬的敏感性,筆者于2014年進行了6.9%驃馬EW防除麥田主要的禾本科雜草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的田間藥效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設在蕭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病蟲害觀測圃,面積約0.67hm2。該試驗地土質為青沙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除草劑:6.9%驃馬EW,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15%麥極(炔草酸)WP,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設為對照藥劑。試驗作物為冬小麥,品種為周麥27,前茬玉米。田間防除對象:田間禾本科雜草主要草相為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其中,硬草約占70%,蠟燭草約占25%,野燕麥約占5%。禾本科雜草發生較重,平均雜草密度為189.3株/m2。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6.9%驃馬EW 100mL/667m2、110mL/667m2、120mL/667m2,15%麥極WP 30g/667m2,清水對照(ck)。小區面積30m2,4次重復,20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
1.4 施藥及調查方法 試驗田小麥于2013年10月10日播種,播期較常年偏早,小麥播種后一段時間無降雨,土壤濕度小,冬前雜草出苗少,冬后雜草大量出苗,為中等偏重發生。2014年3月10日施藥,施藥器械為“鼎新”牌3WBD-18型智能電動噴霧器,容量18L,工作壓力0.15~0.40MPa,折用水量50kg/667m2。施藥前選取雜草發生均勻的樣點,分別記載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基數,每小區取樣點2個,每點面積0.5m2,做好標記以備再調查。藥后7d、15d、30d、50d觀察雜草中毒死亡情況和小麥藥害情況,藥后50d調查雜草株數,計算株防效,稱取雜草鮮重,計算鮮重防效,藥后50d、60d調查雜草的復發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小麥的安全性 藥后不同時間觀察和調查,各藥劑處理均未對小麥產生藥害。
2.2 各處理的雜草中毒癥狀和除草劑的速效性、持效性 藥后7d,各藥劑處理區雜草中毒癥狀明顯,生長明顯受抑制,而且差異性不大,硬草大部分植株葉色淡化,個別心葉黃化,有的葉片稍上卷;蠟燭草、野燕麥大部分植株心葉黃化。可見,各藥劑處理均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藥后15d,雜草中毒癥狀進一步加重,硬草心葉黃化,僅莖基部為綠色;蠟燭草、野燕麥整株黃化。藥后30d,雜草整株黃化,部分小株雜草開始死亡。藥后50d,大部分雜草死亡。藥后50d、60d,各藥劑處理區生長受抑制或已死亡雜草未見復發現象,均表現出較好的持效性。
2.3 不同處理防除效果比較 藥后50d各藥劑處理對3種禾本科雜草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分別見表1、表2。由表1、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對3種禾本科雜草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及鮮重防效都較高,均在90%以上,且鮮重防效稍高于株防效;驃馬隨著劑量增加,防效上升。
表1 藥后50d各處理對3種禾草和總體禾草的株防效(%)
[處理\&硬草\&蠟燭草\&野燕麥\&總體禾草\&6.9%驃馬EW 100mL/667m2\&90.5\&96.3\&95.9\&92.3Cc\&6.9%驃馬EW 110mL/667m2\&95\&100\&98.0\&95.8ABa\&6.9%驃馬EW 120mL/667m2\&96.1\&100\&98.1\&96.2Aa\&15%麥極WP 30g/667m2\&92.3\&98.8\&96.8\&94.0BCb\&]
表2 藥后50d各處理對3種禾草和總體禾草的鮮重防效(%)
[處理\&硬草\&蠟燭草\&野燕麥\&總體禾草\&6.9%驃馬EW 100mL/667m2\&92.5\&97.8\&97.2\&94.4Bc\&6.9%驃馬EW 110mL/667m2\&97.6\&100\&99.0\&96.8Aab\&6.9%驃馬EW 120mL/667m2\&98.0\&100\&99.2\&97.3Aa\&15%麥極WP 30g/667m2\&95.2\&99.3\&98.3\&95.6ABbc\&]
2.4 方差分析結果 藥后50d各藥劑處理對(下轉89頁)(上接85頁)總體禾本科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的方差分析結果分別見表1、表2。(1)株防效:6.9%驃馬EW120mL/667m2極顯著優于對照處理,6.9%驃馬EW110mL/667m2顯著優于對照處理,對照處理顯著優于6.9%驃馬EW100mL/667m2;(2)鮮重防效:6.9%驃馬EW120mL/667m2顯著優于對照處理,6.9%驃馬EW110mL/667m2和6.9%驃馬EW100mL/667m2與對照處理差異不顯著。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當地麥田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對驃馬比較敏感;6.9%驃馬水乳劑對麥田硬草、蠟燭草、野燕麥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且對小麥無藥害,是蕭縣可以大面積推廣使用的一種除草劑。從經濟的角度考慮,春季6.9%驃馬水乳劑的使用劑量為100mL/667m2,為進一步提高防效,使用劑量可以增加到110~120mL/667m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為驗證6.9%精惡唑禾草靈EW(驃馬)對蕭縣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特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該藥劑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現較好,可在當地推廣應用。
關鍵詞:6.9%精惡唑禾草靈EW;禾本科雜草;防除;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85-02
據多地報道,麥田禾本科雜草已對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EW產生了抗藥性,雖然該除草劑已在蕭縣市場上銷售多年,但使用頻率較低。為驗證驃馬對本地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明確禾本科雜草對驃馬的敏感性,筆者于2014年進行了6.9%驃馬EW防除麥田主要的禾本科雜草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的田間藥效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設在蕭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病蟲害觀測圃,面積約0.67hm2。該試驗地土質為青沙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除草劑:6.9%驃馬EW,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15%麥極(炔草酸)WP,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設為對照藥劑。試驗作物為冬小麥,品種為周麥27,前茬玉米。田間防除對象:田間禾本科雜草主要草相為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其中,硬草約占70%,蠟燭草約占25%,野燕麥約占5%。禾本科雜草發生較重,平均雜草密度為189.3株/m2。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6.9%驃馬EW 100mL/667m2、110mL/667m2、120mL/667m2,15%麥極WP 30g/667m2,清水對照(ck)。小區面積30m2,4次重復,20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
1.4 施藥及調查方法 試驗田小麥于2013年10月10日播種,播期較常年偏早,小麥播種后一段時間無降雨,土壤濕度小,冬前雜草出苗少,冬后雜草大量出苗,為中等偏重發生。2014年3月10日施藥,施藥器械為“鼎新”牌3WBD-18型智能電動噴霧器,容量18L,工作壓力0.15~0.40MPa,折用水量50kg/667m2。施藥前選取雜草發生均勻的樣點,分別記載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基數,每小區取樣點2個,每點面積0.5m2,做好標記以備再調查。藥后7d、15d、30d、50d觀察雜草中毒死亡情況和小麥藥害情況,藥后50d調查雜草株數,計算株防效,稱取雜草鮮重,計算鮮重防效,藥后50d、60d調查雜草的復發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小麥的安全性 藥后不同時間觀察和調查,各藥劑處理均未對小麥產生藥害。
2.2 各處理的雜草中毒癥狀和除草劑的速效性、持效性 藥后7d,各藥劑處理區雜草中毒癥狀明顯,生長明顯受抑制,而且差異性不大,硬草大部分植株葉色淡化,個別心葉黃化,有的葉片稍上卷;蠟燭草、野燕麥大部分植株心葉黃化。可見,各藥劑處理均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藥后15d,雜草中毒癥狀進一步加重,硬草心葉黃化,僅莖基部為綠色;蠟燭草、野燕麥整株黃化。藥后30d,雜草整株黃化,部分小株雜草開始死亡。藥后50d,大部分雜草死亡。藥后50d、60d,各藥劑處理區生長受抑制或已死亡雜草未見復發現象,均表現出較好的持效性。
2.3 不同處理防除效果比較 藥后50d各藥劑處理對3種禾本科雜草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分別見表1、表2。由表1、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對3種禾本科雜草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及鮮重防效都較高,均在90%以上,且鮮重防效稍高于株防效;驃馬隨著劑量增加,防效上升。
表1 藥后50d各處理對3種禾草和總體禾草的株防效(%)
[處理\&硬草\&蠟燭草\&野燕麥\&總體禾草\&6.9%驃馬EW 100mL/667m2\&90.5\&96.3\&95.9\&92.3Cc\&6.9%驃馬EW 110mL/667m2\&95\&100\&98.0\&95.8ABa\&6.9%驃馬EW 120mL/667m2\&96.1\&100\&98.1\&96.2Aa\&15%麥極WP 30g/667m2\&92.3\&98.8\&96.8\&94.0BCb\&]
表2 藥后50d各處理對3種禾草和總體禾草的鮮重防效(%)
[處理\&硬草\&蠟燭草\&野燕麥\&總體禾草\&6.9%驃馬EW 100mL/667m2\&92.5\&97.8\&97.2\&94.4Bc\&6.9%驃馬EW 110mL/667m2\&97.6\&100\&99.0\&96.8Aab\&6.9%驃馬EW 120mL/667m2\&98.0\&100\&99.2\&97.3Aa\&15%麥極WP 30g/667m2\&95.2\&99.3\&98.3\&95.6ABbc\&]
2.4 方差分析結果 藥后50d各藥劑處理對(下轉89頁)(上接85頁)總體禾本科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的方差分析結果分別見表1、表2。(1)株防效:6.9%驃馬EW120mL/667m2極顯著優于對照處理,6.9%驃馬EW110mL/667m2顯著優于對照處理,對照處理顯著優于6.9%驃馬EW100mL/667m2;(2)鮮重防效:6.9%驃馬EW120mL/667m2顯著優于對照處理,6.9%驃馬EW110mL/667m2和6.9%驃馬EW100mL/667m2與對照處理差異不顯著。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當地麥田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對驃馬比較敏感;6.9%驃馬水乳劑對麥田硬草、蠟燭草、野燕麥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且對小麥無藥害,是蕭縣可以大面積推廣使用的一種除草劑。從經濟的角度考慮,春季6.9%驃馬水乳劑的使用劑量為100mL/667m2,為進一步提高防效,使用劑量可以增加到110~120mL/667m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為驗證6.9%精惡唑禾草靈EW(驃馬)對蕭縣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特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該藥劑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現較好,可在當地推廣應用。
關鍵詞:6.9%精惡唑禾草靈EW;禾本科雜草;防除;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 S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85-02
據多地報道,麥田禾本科雜草已對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EW產生了抗藥性,雖然該除草劑已在蕭縣市場上銷售多年,但使用頻率較低。為驗證驃馬對本地麥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明確禾本科雜草對驃馬的敏感性,筆者于2014年進行了6.9%驃馬EW防除麥田主要的禾本科雜草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的田間藥效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設在蕭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病蟲害觀測圃,面積約0.67hm2。該試驗地土質為青沙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
1.2 試驗材料 供試除草劑:6.9%驃馬EW,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15%麥極(炔草酸)WP,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設為對照藥劑。試驗作物為冬小麥,品種為周麥27,前茬玉米。田間防除對象:田間禾本科雜草主要草相為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其中,硬草約占70%,蠟燭草約占25%,野燕麥約占5%。禾本科雜草發生較重,平均雜草密度為189.3株/m2。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6.9%驃馬EW 100mL/667m2、110mL/667m2、120mL/667m2,15%麥極WP 30g/667m2,清水對照(ck)。小區面積30m2,4次重復,20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
1.4 施藥及調查方法 試驗田小麥于2013年10月10日播種,播期較常年偏早,小麥播種后一段時間無降雨,土壤濕度小,冬前雜草出苗少,冬后雜草大量出苗,為中等偏重發生。2014年3月10日施藥,施藥器械為“鼎新”牌3WBD-18型智能電動噴霧器,容量18L,工作壓力0.15~0.40MPa,折用水量50kg/667m2。施藥前選取雜草發生均勻的樣點,分別記載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基數,每小區取樣點2個,每點面積0.5m2,做好標記以備再調查。藥后7d、15d、30d、50d觀察雜草中毒死亡情況和小麥藥害情況,藥后50d調查雜草株數,計算株防效,稱取雜草鮮重,計算鮮重防效,藥后50d、60d調查雜草的復發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小麥的安全性 藥后不同時間觀察和調查,各藥劑處理均未對小麥產生藥害。
2.2 各處理的雜草中毒癥狀和除草劑的速效性、持效性 藥后7d,各藥劑處理區雜草中毒癥狀明顯,生長明顯受抑制,而且差異性不大,硬草大部分植株葉色淡化,個別心葉黃化,有的葉片稍上卷;蠟燭草、野燕麥大部分植株心葉黃化。可見,各藥劑處理均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藥后15d,雜草中毒癥狀進一步加重,硬草心葉黃化,僅莖基部為綠色;蠟燭草、野燕麥整株黃化。藥后30d,雜草整株黃化,部分小株雜草開始死亡。藥后50d,大部分雜草死亡。藥后50d、60d,各藥劑處理區生長受抑制或已死亡雜草未見復發現象,均表現出較好的持效性。
2.3 不同處理防除效果比較 藥后50d各藥劑處理對3種禾本科雜草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分別見表1、表2。由表1、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對3種禾本科雜草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及鮮重防效都較高,均在90%以上,且鮮重防效稍高于株防效;驃馬隨著劑量增加,防效上升。
表1 藥后50d各處理對3種禾草和總體禾草的株防效(%)
[處理\&硬草\&蠟燭草\&野燕麥\&總體禾草\&6.9%驃馬EW 100mL/667m2\&90.5\&96.3\&95.9\&92.3Cc\&6.9%驃馬EW 110mL/667m2\&95\&100\&98.0\&95.8ABa\&6.9%驃馬EW 120mL/667m2\&96.1\&100\&98.1\&96.2Aa\&15%麥極WP 30g/667m2\&92.3\&98.8\&96.8\&94.0BCb\&]
表2 藥后50d各處理對3種禾草和總體禾草的鮮重防效(%)
[處理\&硬草\&蠟燭草\&野燕麥\&總體禾草\&6.9%驃馬EW 100mL/667m2\&92.5\&97.8\&97.2\&94.4Bc\&6.9%驃馬EW 110mL/667m2\&97.6\&100\&99.0\&96.8Aab\&6.9%驃馬EW 120mL/667m2\&98.0\&100\&99.2\&97.3Aa\&15%麥極WP 30g/667m2\&95.2\&99.3\&98.3\&95.6ABbc\&]
2.4 方差分析結果 藥后50d各藥劑處理對(下轉89頁)(上接85頁)總體禾本科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的方差分析結果分別見表1、表2。(1)株防效:6.9%驃馬EW120mL/667m2極顯著優于對照處理,6.9%驃馬EW110mL/667m2顯著優于對照處理,對照處理顯著優于6.9%驃馬EW100mL/667m2;(2)鮮重防效:6.9%驃馬EW120mL/667m2顯著優于對照處理,6.9%驃馬EW110mL/667m2和6.9%驃馬EW100mL/667m2與對照處理差異不顯著。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當地麥田硬草、蠟燭草和野燕麥對驃馬比較敏感;6.9%驃馬水乳劑對麥田硬草、蠟燭草、野燕麥和總體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且對小麥無藥害,是蕭縣可以大面積推廣使用的一種除草劑。從經濟的角度考慮,春季6.9%驃馬水乳劑的使用劑量為100mL/667m2,為進一步提高防效,使用劑量可以增加到110~120mL/667m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