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
中國經濟到底怎么了?有人危言聳聽,有人不以為然。我以為,央行近期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中的一句話很重要:對形勢錯綜復雜程度不可低估。
我在各地考察,深深感覺到:中國經濟近期運行狀態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在跟各地很多企業家、銀行家座談的時候,他們議論最多的是,今年不求有功,只求無過,不要被卷入危機之中。
很多企業幾年前已經麻煩纏身,只能選擇借錢往下挺,搞得市場利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企業染指高利貸。雖然挺下來了,但債務纏身,利息負擔遠遠超過企業微薄盈利,甚至不得不用財政存款代繳所得稅,支付利息,如今有些真的挺不下去了。四川最大的民營企業川威鋼鐵集團深陷“破產門”,與它類似的還有北京的中鋼集團。更多的所謂鋼貿商,也都如長在中國經濟身上的“爛瘡”。
這些“爛瘡”如果要割掉一批,對GDP,尤其對銀行業的打擊巨大。川威鋼鐵目前的債務總量大約是320億左右,其中260億為商業銀行貸款,60億左右為信托業貸款。這些負債,一旦企業宣布破產,起碼將形成80%左右的呆壞賬,不少銀行將至少損失兩年的利潤。現在很多當地的銀行家都很郁悶,為什么四年前不選擇放棄?當時川威鋼鐵只有150億貸款,那時候如果讓它自然死亡,很多商業銀行不至于付出如此慘重代價。
四年前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很嚴重,但川威認為,只有通過擴張,打敗幾個競爭者,才能成為最后活下來的大贏家。而很多商業銀行為了救自己,只能掩蓋壞賬,繼續為川威輸血,讓其借舊還新,甚至追加貸款。事實證明,川威鋼鐵不是死在絕對沒有市場銷路上,它是活活被債務困死的。它的微薄利潤,支付正常貸款利息尚且吃力,更對付不了高利貸利息。當高利貸上門時,商業銀行才發現,大麻煩來了,只能一起追債,而當所有銀行都在追債時,川威鋼鐵就使出了殺手锏,它宣布破產。這就是前車之鑒。
如今房地產市場拐點已經到來。房地產企業整體過剩,需要大幅度調整。但9·30央行救市之舉,雖然對整個經濟環境來說,似乎不算大水漫灌,但對房地產行業來說,猶如打了一針強心劑。綠城集團等房地產企業聞風而動,竟然宣布漲價,繼續制造房地產行業繁榮假象,川威鋼鐵那樣的悲劇,似乎正在房地產行業重演。
救市救錯了會出現問題,但不救問題更大。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不需要刺激經濟,上半年企業利潤完成得不錯,相比去年還有增加。但他們不知道上半年企業利潤接近一半是銀行業和金融業創造的。如果商業銀行利潤表在下半年做出重大調整,很多商業銀行不賺錢了,今年的企業利潤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如果股市聞風下跌,大量券商利潤被吞噬掉,金融業上半年的利潤也將大幅度縮水,全年的企業利潤表是什么情況?如果經濟信心崩潰,房地產市場出現急跌,商業銀行接近40%的貸款都與房地產行業相關,中國經濟又會出現什么情況?
最近全球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突然間暴跌,所有期貨品種幾乎全軍覆滅,煤炭、白銀、螺紋鋼、天膠、棉花屢創新低,也說明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短線預期不好。
李克強總理說,要靠改革解決經濟下行問題,不能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這個觀點無疑是正確的。我認為,現在必須救市,救助那些還有市場,還能活下去的企業,同時必須容許死亡。讓嚴重產能過剩、嚴重市場過剩的企業退出市場。宏觀經濟運行是否健康的標準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如何在局部風險釋放的同時,能夠控制住風險擴散、連鎖反應、蝴蝶效應,那就是勝利。
四川省政府容許川威鋼鐵公司倒閉的決定是明智的。川威鋼鐵不死,還會有更多的“川威鋼鐵”半死不活。目前鋼鐵產業總的產能過剩水平大約在35%左右,正常的產能過剩容忍度在15%左右。如果死掉20%的鋼鐵廠,中國的鋼鐵行業將迎來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