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駿,王 榮
(1.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 100029;2.招商局物流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
現代物流業是以運籌學等系統優化方法為理論基礎,結合互聯網等現代信息傳播及整合技術的發展,將傳統運輸、倉儲等行業進行相互融合、重組和提升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這種產業形態的核心在于以客戶為導向的物流服務整體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并能夠快速、有效地進行過程監控和延伸數據服務提供。這種傳統產業的融合以及新技術使用使得物流產業已經逐步脫離了傳統運輸、倉儲等關聯企業的固定形態,并逐步淡化了相關產業間的分離。
廣義上來說,任何一個企業進行產品或服務提供均需立足于其可以直接或間接占用、使用的相關資源,企業價值是通過對資源的使用和增值來實現的。但是,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的資源管理核心在于將所管理(尤其指直接占有)的資源進行合理化運用,而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代表的物流企業而言,其資源管理的核心則更多在于如何圍繞客戶需求進行資源的合理化調用與匹配。
換而言之,相比傳統的運輸、倉儲等相關產業“管資源以為用”的模式,現代物流企業更傾向于“管”、“用”分離并向強化資源的使用發展。這種變化,使得對于資源的分類、評估、篩選以及優化成為了物流企業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深入理解現代物流企業資源的分類屬性、特征以及一般應用規則,對于現代物流企業的特色發展有著更積極的意義。
鑒于資源是一個具有通常意義的概念,可以泛指企業可以調用的所有內外部要素。比如,有觀點指出,資源包含了直接或間接支持其業務運轉所需的工具、場所、信息、渠道、關系,甚至于方法論等要素。本文將在對物流企業資源進行常規分類的基礎上,從資源的重要性層級、職能性歸類、所有權歸屬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界定屬性,概括主要特征,提出一般性應用策略。
現代物流企業專業資源根據不同視角,其分類方法較多。比如,可從資源的功能性特征來分,根據物流的七大功能進行分類,將某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劃分為運輸資源、倉儲資源、配送資源、裝卸搬運資源、包裝資源、流通加工資源、信息處理資源等;從資源的使用范圍和頻率特征來分,可分為核心資源、常用資源和輔助資源等;從資源的專用程度來分,可分為特種資源、常規資源等。
鑒于現代物流企業對其專業資源的認知和使用功能需求十分旺盛,該需求已成為其企業業務開展的一個最基本和廣泛應用的技能要求,從物流企業的基礎員工到總經理,均肩負著不同層次上對專業資源認知和應用的職能。因此,構建一個通用的物流企業資源認知和應用模型,從不同維度來對企業專業資源進行分析與選配,將有利于企業根據自己的運營特點快速確定資源需求和選配應用策略;同時,這項研究也將有利于行業專業資源的狀態分析和更高層次的統籌運用。
但是,鑒于現代物流企業的核心特征是基于資源的整合、優化來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服務,其關鍵要素是成本(含風險成本和機會成本)與效率。因此,可從資源的重要性層級、職能性歸類和所有權歸屬三個角度來依次認知,并考慮如何結合企業的業務特點來推進相關資源的應用。
簡單而言,從資源的重要性層級來分,可分為戰略型資源、基礎保障型資源和輔助型資源;從資源的職能性歸類來分,可分為運營資源、管理資源、渠道資源;從資源的所有權屬性特征來分,可分為公共資源、自有資源、外部協作資源(以下簡稱“外協資源”)。下文將分別進行詳細論述。
從資源的重要性層級角度來分,物流企業專業資源可分為戰略型資源、基礎保障型資源和輔助型資源三種。
戰略型資源是指支持企業核心業務當期運營與后期發展,需要企業強化控制、預備并持續保有及完善的,以持續強化企業自身業務或管理特點的資源。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類別特點,不同的企業戰略型資源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企業對戰略型資源是極其強化控制并且排他的。
基礎保障型資源是指企業核心業務運營必須的、企業需要例常性儲備并維護的資源,它和戰略型資源的最大區別在于企業的控制強度、市場獲取的便利性以及更多的可替代性。
輔助型資源是指非企業核心業務所必需的資源,企業通常靠它來補充企業核心業務,以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業務包對外,以滿足客戶的多元化或便利性的需要。但是,在很多時候,一類企業的輔助型資源往往是另一類企業的基礎保障型資源或者戰略型資源。
一些常規物流企業三種資源及其特性和應用方式的描述舉例見表1。
從資源的職能性特征來分,物流企業專業資源可分為運營資源、管理資源和渠道資源三種。
運營資源主要功能是支撐企業的業務運轉,如運輸工具、存儲場所、裝卸等設備、場所或操作型人力資源。
管理資源主要功能是支持企業的管理職能履行,如監控系統、財務系統等管理工具或管理型人力資源。
渠道資源則是快速獲取和更好運用上述兩者的保障,以期更好地支持企業業務拓展和創新,如客戶資源等信息資源以及行業協會通道等。
重視資源的職能特性并分類管理,是為了對應匹配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和組織職能設定,從而加強資源的針對性,提高其使用效率并更好地進行管理和度量。對于現代物流企業而言,管理資源是其核心競爭力體現的關鍵,而運營資源是其運營正常開展的基礎,渠道資源則是其發展和業務優化的支撐。

表1 重要性層級角度的資源分類及應用策略
上述三種資源的特點和應用策略見表2。
從資源的所有權歸屬特征來看,物流企業專業資源可分為公共資源、自有資源和外部協作資源三種。
公共資源是指由政府或行業相關平臺管理機構提供的供大范圍企業、機構或個人共同使用的資源,其特征是為某個群體或某個群體功能集中設計并開放,不為或較少為指定的個體提供定制的服務,由企業自主選擇,可免費或較少成本使用,不用承擔相關資源的購置或建設、維護等費用,但也不由使用者實質控制和管理。公共資源通常分為公益性公共資源(如道路交通網、路況廣播、免費的貨運信息網等)以及經營性公共資源(如鐵路、收費的貨運信息網等)。

表2 職能性歸類角度的資源分類及應用策略
自有資源是指企業擁有所有權的資源,企業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配置,完全由企業自由支配,但需要承擔該資源的所有成本。
外協資源是指所有權不歸企業自身所有,但企業可以通過一定方式獲取,如協議約定,以作為企業某項服務功能的彌補,其特征是資源由企業使用并實質管控,企業支付使用成本,而資源所有者承擔購置或建設、維護等費用,或具體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執行。
外協資源有時候也可以看做經營性公共資源的一個特殊延伸,但是鑒于它針對的服務群體較小且往往依附于特定的企業群,相比經營性公共資源的普適化功能設定,外協資源的針對性更強一些,并與其依附的企業通過協議等約定相關資源的建設和使用,從而具備更顯著的類別特性,故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獨立群體認知和分析。但是,與公共資源的所有和管理者一樣,外協資源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因要考慮面向相對較多的服務群體,其資源設置更傾向于較為普適化的資源類別,當然,如果其服務的企業愿意承擔更多的資源購置和維護成本,并承諾較長期間的使用情況,外協資源將具備更多自有資源的特點。
重視資源的權屬特征,其目的是根據資源的不同權屬所對應的成本和風險特征,以期實現更低成本而高效率的資源匹配策略,如現代物流業中經常討論的“輕資產”或“零資產”運營模式。
結合上述三種資源特征,可以總結得出物流企業的一般應用法則,見表3。

表3 所有權歸屬角度的資源分類及應用策略
綜上所述,對現代物流企業而言,其資源使用策略的優化模型通常首先是確定資源在企業的重要性層級,而后考慮其對應的職能特性并進行組織匹配,最后根據其權屬來進行優選配置。比如,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其業務方案和項目執行控制團隊以及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全過程控制系統是其戰略性資源,從職能性歸類角度又可歸屬為管理資源,從所有權特征角度則是其自有資源。
上述資源的逐級歸類有利于進行結構化安排,并擬定相應的資源管理策略,進行差別化競爭。不同企業的具體背景情形,包含其先天優劣勢以及后天的競爭環境,均是影響其資源合理化調用和匹配的關鍵因素。通過不同的步驟,從不同的維度實現對企業專業資源的分類處理,則最大程度定位了企業的資源層次需求并確立了準確、高效的企業資源使用策略,這也是現代物流業以現代管理技術優化整合物流專業資源的核心理念和關鍵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