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麗 劉昊 唐蓮美
(上海市浦東新區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126)
本文選取2013年1-6月上鋼社區內65歲及以上居民心電圖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老年人異常心電圖分布,及老年人心電圖檢測的臨床意義。
上海市浦東新區上鋼社區健康體檢的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604名,其中男性264人,女性340人,年齡65~97歲。
使用DMS公司心電工作站,受檢者平臥,采納平靜呼吸狀態下的12導聯同步心電圖。心電圖分析診斷標準依據《臨床心電圖學》。
604人中,心電圖正常或大致正常者為292人,占48.34%;異常者312人,占51.66%。女性異常175人,異常率為51.47%;男性異常137人,異常率為51.89%。隨著年齡增高,心電圖異常的人數逐漸增多。
312人異常心電圖中,共有407人份異常診斷。其中心律失常(40.79%)和心肌缺血(32.43%)為多見。房性早搏(14.74%)和竇性心動過緩(12.78%)為多見的心律失常;僅有T波改變的占17.44%,比例較高;右束支傳導阻滯占10.57%。各年齡組異常心電圖,和常見異常心電圖檢出結果見表1、2。
從各年齡組心電圖異常結果看,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心電圖異常率明顯增多,這是心臟形態功能一系列退行性的表現,如心臟肥大、心肌內脂褐素沉積、心肌纖維化及傳導系統的老化[1]。異常心電圖檢出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能與重視身體健康程度有關。

表1 各年齡組受檢者心電圖異常率 (%)
本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異常心電圖中心肌缺血改變最為常見,這與心肌慢性缺血或勞損等因素有關[2-3],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微血管障礙,或也因冠脈痙攣所致。其次為心律失常,老年人心臟功能減退,心肌纖維逐漸萎縮,瓣膜鈣化,竇房結及傳導系統的自律性、傳導性均降低,竇房結和結間束及其周圍區域的膠原纖維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潤,而引起起搏數目減小,結締組織增多,出現心律失常[4]。有器質性心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出現時應重視。

表2 體檢老人異常心電圖表現分布 (%)
老年人應定期開展心電圖檢查,做到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5];也可為社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參考依據,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動態觀察心電圖,定期隨訪,可以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無癥狀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1] 李肇英, 黃年正. 重慶市石坪橋社區1 521例老年人健康普查心電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31): 24-25.
[2] 湯方輝. 老年人體檢心電圖臨床分析[J]. 內蒙古中醫藥,2012, 31(9): 84, 108.
[3] 劉麗娜. 584例老年人體檢心電圖臨床分析[J]. 中外醫療,2011, 30(10): 7-8.
[4] 陳衛華, 謝瓊英. 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2, 14(31): 226-227.
[5] 趙玉芬. 高原社區中老年人健康體檢心電圖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 13(22): 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