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智++何迪++譚明福++邊文海
29年來,她堅守高寒山區,用雙腿丈量了6萬公里道路,相當于走完5次長征路。她,就是巴東縣綠蔥坡公路管理站養護工張祚瓊。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做著平平凡凡的事。張祚瓊所負責的4000米國道線,哪段是下坡哪里是拐彎,水溝多長涵洞幾個,行道樹有幾棵長有多高,路邊花草什么顏色,都如同照片一樣深深印在她的腦海中。今年“七一”,張祚瓊成為了中共預備黨員。
堅 守
素稱“鄂西屋脊”的巴東縣綠蔥坡,最高海拔1943米,一年之中6個月云遮霧罩,有3個月時間冰封大地,平均氣溫8.5攝氏度,“半年不見天,半年不見地;熱天穿襖子,冬天下刀子”,這就是當地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
綠蔥坡的冰雪天氣來得早,去得晚,持續時間長達四五個月。為了不影響車輛通行,養路工必須趕在上午7點之前完成清掃任務,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夜里4點,起床;凌晨5點,上路;早上7點,清掃、除障。這就是張祚瓊多年來沒有更改過的作息時間表。
山區路難行,養路更難!巴東縣南北縱深800華里,山高嶺崇,水復嶂疊,209、318國道養護總里程172公里,有養路工人45名,其中女性養路工16名。正是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堅守高寒山區,精心呵護道路,才保障了國道的安全暢通。
2000年冬季的一天,狂風肆虐,大雪紛飛。早上起床,張祚瓊推開房門一看,大地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溝。她帶著鐵鍬和刮雪板,頂著刺骨的寒風,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忽然,她腳下踏空,一下子跌進路邊的深溝,手上劃出一道道血口子,頭上沾滿了積雪,淚水不由自主地在眼里打轉轉。她艱難地爬起來,繼續向雪地深處走去。中午時分,當她把管養路段上的冰雪全部清理完畢,冰涼的鋤把已經被她攢得暖暖的,頭發被汗水打濕又結成冰絲,一副“白發魔女”模樣。饑餓襲來,當作午餐的饅頭已然成為硬梆梆的冰坨。
因為長時間的日曬雨淋、風吹霜打,她的手上長繭了,腳下起泡了,臉蛋變黑了,昔日的黑牡丹變成了丑小鴨。每年冬天,她的臉頰、耳部和雙手,總會周而復始地凍裂,雙手像樹皮一樣,甚至裂出鮮紅的血口子。每天撒防滑鹽,她只能咬著牙,任憑鹽粒噬咬著傷口。工友們詼諧地說:張姐,你現在就是一條“老黃瓜”了。張祚瓊笑笑:這就算是我的標簽吧!
后來,父親利用休假時間探望張祚瓊,拉起女兒結滿老繭的雙手,看了又看,點頭贊許:“不錯,我的女兒有出息!”
呵 護
進入209國道巴東段,樁號1780至1784路段蜿蜒崎嶇,呈現一個大大的“S”型,連三坡因此而得名。這4公里屬于張祚瓊的責任路段。
每天,張祚瓊身穿橘紅色馬甲,肩扛鐵鍬,手拿掃帚和撮箕,清掃路面、整修邊溝、填補坑槽、疏浚涵洞、清除塌方,迎著朝霞上路,披著余暉晚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冰雪覆蓋的公路上,張祚瓊端著撮箕,雙腿交叉,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隨著腰肢靈活而有力的擺動,黑色的防滑灰從撮箕中流暢地撒向公路。天亮了,她的發梢結上冰凌,額頭滿是汗水,潔白的道路上一條規整的“之”字形線條分外惹眼。張祚瓊不會跳舞,也從來沒時間學習舞蹈,但她那優美的身段,嫻熟的動作,快意的神情,儼然一位婀娜多姿的“冰雪舞者”,已然定格在國道線上,定格在人們的心目中。
張祚瓊常說,公路不僅是公路人自己的臉面,更是一個地方的臉面。養路要像理家一樣,家里要亮堂堂的。路上臟兮兮的,我覺得太沒面子。
和張祚瓊同事20年的工友譚德勇介紹,張祚瓊每天天不亮就上路,一天清掃一次,雷打不動,不完成任務絕不收工。她每年要用將近200把竹掃帚,比別人要多出一倍。
“公路保潔掃到邊,水溝通暢底朝天,涵洞清理無淤塞,邊坡修剪一條線”,這是張祚瓊和工友們總結提煉出來的養護要訣。為了提升養路工人的業務素質和實戰技能,巴東公路系統每年舉辦一次養護技能大比武,按照公路養護的八大規程,比病害預判、比操作規范、比熟練程度、比養護質量、比團隊合作。張祚瓊每年與各路工友同場競技,她所在的團隊均獲得好的名次。
作為巴東縣112名養路工中的普通一員,張祚瓊以養路為業,以道班為家,與公路為伴,被主管部門稱為“公路衛士”,被司乘人員譽為“護路天使”。
誓 言
山區公路千回百轉,南來北往的車輛翻山越嶺,一進入遠離城市的大山道路,如同駛向滴水如油的大漠。幾年前,209國道巴東段改造升級,瀝青路成為水泥路,養護難度降低了,車輛通行提速了,不熟悉山區路況的司機稍不留神就會發生事故。
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張祚瓊自費買來云南白藥、碘伏、棉簽、繃帶和感冒藥,準備了鋼絲繩、鋼釬、鋼鋸和大錘放在家里。過往司乘人員給這個家取了一個溫馨的名字:夫妻客棧。
2010年12月,一輛深圳籍的集裝箱貨車,在長下坡路段剎車失靈,側翻在路邊。聽到巨大的撞擊聲,當時正在清掃路面的張祚瓊,連忙叫來丈夫,把傷員攙扶到家里,清理傷口、張羅飯菜、收拾床鋪,夜里兩人輪流幫著看守貨物。后來,每逢元旦或者春節,這位司機總會發來手機短信,向張祚瓊一家送上新年的祝福。
常年的超強度勞作,張祚瓊積勞成疾,病痛纏身。2013年4月,張祚瓊參加單位例行體檢,醫院查出長有乳腺瘤,需要住院治療。從武漢動完手術回家的路上,看到管護路段有些地方實在太臟,堅持自己動手清掃。上路沒多久,就感覺到衣服里被什么東西粘住了,胸部有些疼痛,當時以為是術后身體虛弱,中午回家解開衣服一看,只見血跡浸濕了繃帶和內衣,縫合的傷口已經裂開。看到她痛苦不堪的樣子,丈夫發火了:“公路就是你的命根子,但你的身體也要緊,你愛路,也要愛家庭、愛自己啊!”
29年的耕耘與奉獻,她先后被評為全省公路系統先進個人、全省公路養護“百佳女能手”、恩施州“十佳養護標兵”和州級勞動模范。
金黃色的麥穗托舉著一顆水晶地球,象征平凡中孕育的遼闊與偉大——這是“最美養路工”榮譽獎杯的寓意所在。今年1月,交通部部長楊傳堂接見了全國“最美養路工”張祚瓊。張祚瓊說,雖已過不惑之年,她還會繼續堅守著那份信念:高山上的那條路在我心中,愿意繼續當那默默無聞的鋪路石。
責任編輯 肖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