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委組織部
今年以來,鄂州市抓住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機遇,著力實施以“三個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組織清基固基工程,為村“兩委”換屆打牢筑實基礎。
開展“三資”清理,集體家底全公開
鄂州市委著力推進農村“三資”陽光管理,切實增強群眾對集體“三資”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管理權,讓干部“清白”離任,讓群眾“明白”選舉。
抓經濟責任審計,讓家底亮出來。對任期屆滿的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審計,重點對全市320個村集體“三資”管理和群眾強烈要求審計的其他事項進行全面清理審計。市級成立3個審計組,重點審計群眾來信來訪較多的村和土地征用等方面資金進出量較大的村。審計經費由各級財政列支,審計結果依法在村“兩委”換屆選舉前公示。
抓監管平臺,把“三資”曬出來。逐村建立基本村情、集體資產處置、集體債權債務等14類192項“三資”臺賬。建立全市農村“三資”監管網絡平臺,錄入村級財務收支憑證、資產資源實物圖片等原始資料,實時監控農村“三資”運行情況,確保全市農村“三資”管理在陽光下運行。
抓問責查處,使紀律嚴起來。深入開展低價承包土地、山林、水面等與民爭利專項整治行動,清理發現承包山林水面等問題84個,監督補簽合同139份,督促83人補交承包費147.4萬元。對違反財經紀律、侵害群眾利益的8名農村黨員干部給予黨內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開除黨籍等處分。
實施“三項整頓”,組織規范全覆蓋
市委大力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強化村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
以后進黨組織整頓強堡壘。以全市農村“五比”(比農村基層組織覆蓋面廣不廣、運行態優不優、戰斗力強不強、責任網實不實、滿意度高不高)考核結果為基礎,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進行摸底排查,確定37個集中整頓對象,先整頓、再換屆。市委常委每人聯系1個軟弱渙散村,每個村安排1名區級班子成員掛點、1名鄉鎮干部駐點,選派320名市(區)直單位干部脫產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幫助解決突出問題1600余個。
以經濟組織整頓優環境。初步建立1280余個農村經濟組織臺賬,開展“除村霸、正村風”專項行動,對以農村經濟組織為掩護,進行非法經營、暴力拆遷、壟斷經營、欺行霸市的黑惡勢力,進行嚴厲打擊;對上一輪換屆選舉存在拉票賄選和宗族房頭、黑惡勢力干擾破壞等問題的17個村,納入重點整治范圍。實施“黑點”治理,“破小案、壓發案”等嚴打整治行動,破獲刑事案件203起,查處治安案件447起。
以社會組織整頓促和諧。建立了2113個農村社會組織臺賬,規范其活動開展。對農村家庭教會等地下教會組織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掌控邪教組織人員240余人,非法宗教活動布點40個,行政拘留20名邪教組織骨干分子,教育轉化220人,收繳宣傳品1500余份,嚴密防范敵對勢力插手農村基層組織選舉和組織建設。
推進“三反對教育”,宣傳引導全過程
市委堅持把換屆的過程作為教育廣大黨員群眾的過程,旗幟鮮明“反對宗族房頭勢力干擾、反對黑惡勢力把持、反對拉票賄選”。
送法下鄉明規矩。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編印《村“兩委”換屆法制宣傳資料選編》等7.5萬余冊,使“三反對教育”深入人心。以5200余名村干部、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大學生村官、私營企業主、復退軍人、網格管理員和村級后備干部為重點,開展換屆法律知識專項培訓和考試。對1849名社區矯正人員和刑釋人員進行法制教育,防范破壞換屆選舉事件發生。
結對聯系共幫教。11名市委常委把軟弱渙散村聯系點作為換屆工作聯系村,17名市級領導干部每人聯系1個村,各區建立縣級領導聯系點121個,各鄉鎮(街道)建立書記(鎮長、主任)聯系點160個,指導做好村級換屆工作。132家市直單位和176家區直單位,每個單位結對聯系1—2個村,幫助指導村級換屆工作。由組織、政法、民政等10部門逐村逐項驗收清基固基工作完成情況,對群眾不滿意、評估不合格的村,不予啟動換屆工作。
輿論宣傳強聲勢。在媒體開設“法治”專版、“法在鄂州”欄目,組織換屆政策法規宣傳45期,做到家喻戶曉。推出“為民支書”江曉峰、“帶富書記”陳前進等先進典型,在《鄂州日報》公開實名通報5起村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發揮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