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勤++董正秦++黎曉麗++黃予洲
我叫趙少勤,現任安陸市李店鎮王店村黨支部書記。
上大學時,我經常被一些精彩的創業故事所感動。從那時起,創業的念頭在我心底里滋長。2009年7月畢業后,我回到家鄉,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李店鎮王店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王店是個典型的農業村,1580人,1100畝耕地,人均不到1畝,群眾生活水平不高。
我尋思,沒有區位優勢,招商引資不可行;沒有資源優勢,靠本吃飯也不實際。村民致富最現實的路子,就是利用現有土地、荒崗、水面,發展特色種養業,提高效益。
我發動群眾發展種養業,但迎接我的是一盆盆冷水。有的說,農業項目風險大、回報低,拿半輩子的積蓄去冒險不值得;有的說,在家拼死拼活的,還不如出去打工;甚至還有人說,這個洋學生能把麥子和草認清就不錯了,還勸我們搞創業。
我決定自己先行先試,選擇了蛋雞養殖項目。整天整夜呆在雞舍里,聞著難聞的氣味,忍著難受的悶熱。特別是雛雞進回來,需要10多次免疫,點眼、注射需要一只一只地做。1萬只雞,經常晚上加班到兩三點,第二天天不亮又要給雞喂食,勞動強度太大,和我一起干的工人都覺得受不了。
由于流動資金不足,雞場飼料即將斷檔,我只好硬著頭皮找飼料廠老板,懇求增加飼料鋪墊額度,可老板怕我還不起。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三次,終于他破例將鋪墊資金由每只雞5塊錢提高到每只雞15塊錢。他告訴我,這次破例是看到了他從前創業的身影。
經過一年多的打拼,我養殖的1萬只蛋雞盈利20多萬元。消息傳開,每天都有村民到我的雞場參觀。我知道,他們動心了。
村民李小堂想養肉雞,我幫他設計廠房、聯系雞苗、提供技術。一個月后,場子辦了起來,當年累計出欄肉雞2萬只,創利6萬元。第二年初,我為他擔保辦理5萬元貸款,擴大養殖規模。現在,他已發展為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
漸漸地,蛋鴨場、養豬場都相繼辦起來了,以前常年外出打工的人也回家創業。村民干事創業的氛圍越來越濃。
接著,我牽頭成立了安陸市天鵬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32名,統一供種、統一防疫、統一收購、統一銷售、抱團經營,并與湖北珠穆拉瑪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大型食品企業、4家大型超市簽訂了供貨合同。
2011年,村支部換屆,我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為迅速改善村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我籌集資金20多萬元,擴挖塘堰10口、建泵站1處、鋪設管道1公里,完成了9組遷村騰地項目,啟動了2組土地增減掛鉤項目,進行了村莊環境大整治,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為避免秋糧無水抗旱的情況發生,我們從去年4月份開始進行雨后低水高調,共調水60萬方,在去年的抗旱中,我村成為全鎮唯一一個用水自足村,既實現了大豐收,還實現了為兄弟村三個組供水保收。今年,我們繼續組織調水灌庫、灌塘50萬方。
面對1、2、3組毗鄰新316國道外遷線這一機遇,我積極奔走,成功引進安陸市綠之夢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落戶。該項目計劃投資2億元流轉1、2、3組土地1000畝,建設休閑觀光農業生態園和冷鏈物流倉儲基地,可解決200名農村留守勞動力就業。目前一期300畝土地已成功流轉交付投資方使用。
作為村干部,必須關心群眾疾苦。村民沈國成檢查患了直腸癌,怕拖累家庭,不去治療。得知這一情況后,我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做他的工作。半個月后,他剛出院回來,就給我打電話,說手術很成功,恢復得很好。一個月后,我帶著大病救助款和低保手續去看望。他拉著我的手,熱淚盈眶。
3年來,村里先后辦起了2個養雞場、4個養豬場、1個養鴨場,精養魚池30余口,解決農民就業100余人,村民人均年收入達9200元。我先后被授予“全省大學生村官創業之星”、“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共青團員”、“孝感市十大杰出青年”、“安陸市創業標兵”、“五星書記”等稱號。
村官不是官,而是農民的兒子。這幾年的村官經歷中,我收獲很多,看著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聽著鄉親們一聲聲“趙書記”的親切呼喚,我感到很滿足、很自豪。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而是在于你做了什么。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下去,帶領鄉親們共同奔向小康路,讓無悔青春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