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鄭大勇
從事新聞工作20余年,積累總結新聞專題采訪是重要而又復雜的過程,我們在采訪前需要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訪對象的特征,這是一般新聞采訪中對記者的普遍要求。采訪是新聞記者最基礎的活動,是新聞寫作取得新聞素材的重要手段。
新聞專題采訪是記者和采訪對象間的一種互動交流,是雙方知識、觀念、認知、思維方式的交流。交流是雙向的,需要相互合作,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的時候運用一定的采訪藝術,尤其是記者在采訪中的提問,提問能夠引導對方回答所求信息。記者問得好、問得準確、問得藝術,采訪對象就會積極回答,就會回答得恰到好處,就能達到采訪目的和宣傳效果。
一、提問的方法
要想盡快準確獲得所需新聞線索和素材,記者提問尤為重要,采訪對象需要啟發和引導。提問的方法得當,往往在一個被采訪對象那里能獲得多條新聞線索。采訪時提問也要學會變通,同一個意思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問題來表達。提問時要隨時觀察對方情緒、揣摩對方當時的心思;不可一味追問,一味追問可能會讓對方產生厭煩或者抗拒情緒,從而影響采訪效果。
有效的提問方式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正面提問,二是側面提問,三是反面提問。采訪提問的基本形式大體分兩種。一種是開放式提問,這種方式使用較為普遍,被采訪者不受什么約束,可以泛泛而談,回答的內容可多可少,這樣的提問給了被采訪者很大的發揮空間,也可以使采訪的氣氛活躍、和諧。這種采訪形式的不足之處是,我們要獲得實質性內容的難度較大,采訪所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另一種是閉合式提問,又稱定向式提問。記者的提問比較具體,針對性很強,被采訪者的回答只能是記者提問所限定的內容,往往形成一問一答的形式。這種提問比較明確,基本都能回答出你所需要的實質性內容。一般來說,我們通常采訪大多都是這兩種采訪方式的結合,開放式提問多用于祥和氣氛,融洽感情,啟發對方。閉合式提問多用于采訪中突破問題,深度挖掘和收集細節。從開放式提問開始,這樣可以溝通感情,快速營造一種和諧氛圍,然后直接切入主題,進行閉合式提問,這樣提問可以提高采訪速度,還可以提高采訪質量,采訪到的新聞專題才會有廣度、有深度。
二、提問的技巧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種提問方法從一開始就提出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后擴展鋪開其他較普通的問題。適用于采訪那些善于言辭、反應靈敏、感覺自信的采訪對象。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細節。一些深度報道涉及到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會碰壁,采訪對象要么心有顧慮,談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絕,閃爍其詞,加以敷衍。
3.誘導性提問,引出采訪對象談話欲望。誘導性提問,主要針對有較強敏感性,表達能力較好,較有談話欲望的采訪對象。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動作或措辭來引出對方的肯定性回答。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中的提問大多是針對性較強,比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
三、提問的氛圍
采訪時,一些輔助性的技巧在好多采訪中都顯得十分重要。我們要善于營造良好氛圍,為采訪對象建立最佳的環境和狀態。我們在進行新聞專題采訪的時候,由于很多采訪雙方都是首次接觸,往往會導致心理上的一種本能的抗拒性。記者想要獲得采訪對象的心理認同就要想辦法解除采訪對象的心里陌生感,營造良好的采訪環境。明智記者的訪問藝術就在于他善于按照采訪目的去利用或營造某種氣氛,激發采訪對象的說話欲望。
1.選擇有利于采訪對象放松情緒的場所。一些記者往往會選擇采訪對象熟悉的環境,比如他工作或生活的地方,這樣可以讓采訪對象較為放松。
2.注重身體語言表達。除了客觀的采訪環境,一些身體語言的表達也可視為采訪中一種無形的“軟環境”,一些友善的身體語言對于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有著極其微妙卻重要的作用,包括記者的坐姿、表情、手勢等等,有時候這種身體語言比口語提問具有更好的溝通效果。
3.把握談話節奏,營造有利的采訪情緒。當被采訪人一再游離話題之外時,記者要巧妙處理,婉轉引回原話題。作為一個采訪者,把握談話內容是非常關鍵的。
4.準確運用機智和幽默。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反感幽默的談話。采訪中,常常出現不和諧因素,可能是雙方的立場有抗拒心理,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的觀點相互抵觸,在這種情況下,采訪氣氛難免變得尷尬和緊張,為讓采訪順利進行,就需要記者隨機應變,迅速緩和調節氣氛,最好的辦法那就是幽默。
通過多年一線采訪總結出,采訪提問是一門藝術,是記者不斷接近采訪對象的內心、不斷溝通并引起對方回應的過程,溝通的程度越深,采訪越容易成功。我們不但要打好采訪的基礎,更要注意采訪方法,運用提問技巧,營造采訪氛圍。當我們對于主觀環境的創造和客觀環境的把握達到一定的嫻熟程度時,完美的采訪提問就是好新聞成功的前期保障。
(作者單位:本溪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