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宇
目前,國際紀錄片已經(jīng)全面進入高清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出現(xiàn)不少高性價比的攝像設備。筆者從事紀錄片攝像工作近二十年,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大型設備無法使用或使用受限的情況。為確保鏡頭的高畫質,筆者在幾部紀錄片中選擇使用了多種不同的非廣播級高清設備,低成本、高品質地完成了紀錄片的拍攝工作,水平和質量均獲好評。包括5D Mark III、7D、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和GH3,對多種設備的使用和開發(fā),有利于低成本、高質量地完成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一、多種設備的使用比較
1.畫面效果
5D Mark III的拍攝效果如果比作膠片的話,應該是富士,具有豐富鮮艷的色彩,在后期甚至需要降一些飽和度。
BMPCC的拍攝效果就好比柯達,相比之下要冷一點點,色彩也沒那么艷麗,后期需要增加一些飽和度。
7D需要加配Mosaic Engineering的低通濾鏡,在APS-C(Super35mm)傳感器下拍攝的RAW視頻畫質也相當不錯。
松下GH3則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即可使用,所得的素材也是中規(guī)中矩,很可靠。
2.暗光效果
5D Mark III在暗光條件下的色彩是最好的,在ISO 6400下的畫質依然可用。
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與5D Mark III的暗光表現(xiàn)非常接近,在ISO1600 下,中間調基本上是干凈的,暗部細節(jié)稍有丟失,可以使用ISO3200,畫質幾乎不會下降。
7D的APS-C傳感器表現(xiàn)不如BMPCC的Super 16mm傳感器來得好,在ISO 3200下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多帶狀噪點。使用佳能相機拍攝RAW的好處就是,在后期適當降噪后,細節(jié)不會損失太多。
3.動態(tài)效果
BMPCC比5D Mark III多出2檔高光的寬容度,所以可以更加靠右曝光。但是對于5D Mark III來說,為了保證整體的畫面質量,更應該采用ETTR,并且寧可犧牲一點點高光部分,這樣才能充分利用5D Mark III的11檔寬容度。
GH3的表現(xiàn)比5D Mark III標準視頻好得多,雖然不能與RAW相媲美,但是整體畫質已經(jīng)非常棒了。
總的來說,如果看重的是高光,那么應該選擇BMPCC。
4.性價比
5D Mark III有著全畫幅傳感器,鮮艷的色彩,能充分利用鏡頭的焦距,但是對焦比較費勁。
BMPCC的性價比非常高,從體積、編碼、動態(tài)范圍、暗光表現(xiàn)都打敗了7D,雖然沒有RAW格式,但是ProRes已經(jīng)相當給力了,并且機內(nèi)的去拜爾算法也很給力,在保留細節(jié)的同時,所產(chǎn)生的噪點比較接近于膠片。
7D必須加上Mosaic Engineering VAF-7D低通濾鏡使用,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GH3的使用感受非常好,液晶屏也不錯,但是畫質相比前三者稍有欠缺。
二、多種設備的使用技巧
5D Mark III、7D、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和GH3,擁有高畫質,但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克服,比如拍攝高速運動的火車、快速搖鏡頭時會產(chǎn)生的Rolling Shutter(卷簾快門)效果影響畫面;收音上需要另外錄音,在后期進行對位;小的LCD屏不利于監(jiān)看畫面等等。但從藝術表達效果來看,以上設備能夠滿足達到電影畫面的效果,實現(xiàn)景深范圍很小的淺景深鏡頭和視角非常寬的全景。
這樣,在紀實性的作品,使用以上設備可以實現(xiàn)淺景和大全景兩端極致感的鏡頭體現(xiàn),這對加大作品的感染力,提高品質是極為有利的。
筆者為5D Mark III、7D、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和GH3,配備了Zacut的取景眼罩,和國產(chǎn)仿制的單手支架,這套系統(tǒng)很輕便。眼罩克服了液晶在戶外監(jiān)看的困難,改善了聚焦,并且為穩(wěn)定提供了一個支撐點,加上一個性能優(yōu)良的三腳架,就能拍到理想的特寫和長焦畫面。
選擇架設在三腳架上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它的液晶屏可以翻轉,這點非常利于視頻拍攝,因為三腳架的高度通常不是眼睛的高度,如果沒有液晶屏翻轉,當三腳架高度低時不方便長時間拍攝監(jiān)看。
筆者還選擇了Zacuto 單反取景器Z-Finder Pro 2.5x,通過它可以把畫面放大2.5倍,便于攝影師觀察取景。拍攝紀實性的片子時,速度很重要,取景器正適合筆者隨機應變應付拍攝。
在拍攝時,筆者使用Zacuto穩(wěn)定器Target Shooter,依靠雙手和胸部三點支撐,利于手持時拍攝穩(wěn)定的畫面。如果使用跟焦器、遮光斗較重附件,加重相機前端分量,可以考慮用Cinema DSLR Kits套件穩(wěn)定器,因為其采用肩托的設計。
同時,筆者選擇了小錄音機和專業(yè)話筒進行拾音。對于搭配設備,聲音是最大的難題。筆者采用一個索尼的小錄音機作為放大器。從專業(yè)麥克風,聲音會進這個錄音機,然后從耳機的輸出口,接一條線到設備的聲音輸入口。把聲音輸入控制調到手動,用錄音機的耳機輸出音量控制來決定收錄聲音的大小。這樣畫面和聲音是同步的,后期的時候不需要調整。
筆者在拍攝的大部分時間內(nèi)在使用標配的24-105mm的鏡頭。同時,筆者準備了佳能24/1.4、50/1.4、16-35/2.8、70-200/2.8等鏡頭。
三、使用多種設備的動態(tài)拍攝技巧
利用鏡頭本身的防抖功能,筆者使用手持拍攝,適應紀錄片拍攝靈活機動的需求。在需要抵近拍攝時,5D Mark III、7D、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和GH3不會給被拍攝對象以壓迫感。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全畫幅感光元器件的優(yōu)勢,達到令人驚嘆的淺景深效果。
1.善于利用自動對焦功能
半按快門會依據(jù)中心框自動對焦,這個速度很快。尤其拍攝靜態(tài)主體對焦速度很快,可以用廣角鏡頭更接近人物,這樣人物顯得更加自然。
2.提前對好焦點
在手動拍攝時,盡量不換對焦點,提前對人物進行對焦,如果人物走動的話,攝像師跟隨保持距離不變,避免重新對焦,能極大減少拍攝到廢鏡頭的幾率。
3.注意拍攝時間
因為受到CF卡FAT 32格式的限制,一次最長也只能拍攝4GB容量也就是12分鐘的全高清視頻,所以如果拍攝長時間訪談,應該避免重要談話沒有錄到。
4.技術要熟練
使用EOS拍攝的時候對于攝像師壓力比較大,要同時兼顧畫面、聲音,因為聲音無法監(jiān)聽,所以對機器要非常熟練。
5.手法要自然
拍攝紀錄片需要漂亮,同時不可能向拍故事片那樣做好很多控制,所以拍攝要注意自然,把太多技術上的要求加上去會看起來假,就沒有意義。
以上是筆者在紀錄片攝制時使用5D Mark III、7D、Blackmagic Pocket Cinema Camera和GH3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對這些設備的使用,可以對廣播級高清設備形成很好的補充,同時,更能豐富拍攝風格,提升拍攝品質。目前社會上有大量的人員在通過以上四種設備進入影視制作領域,了解這些設備,用好這些設備,對影視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將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