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里尕 馬承俊
摘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豬寄生蟲病嚴重影響著生豬生產和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根據多年養殖經驗,介紹了防治豬常見寄生蟲病的方法以期為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豬;寄生蟲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35-02
在豬的生長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寄生蟲的危害。由于這些寄生蟲病的存在給生豬生產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好寄生蟲病的防治。
1 生豬常見寄生蟲病種類
1.1 豬蛔蟲病
豬蛔蟲病是豬生長過程中的一種常見寄生蟲病,一般發生于3~6個月的豬群,對豬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
患豬表現為不愛吃食、精神萎糜、瘦弱、貧血等,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加快、體溫升高、咳嗽、腹瀉等癥狀;由于蛔蟲具有游走性,豬如果長期處于饑餓狀態下,蛔蟲會迅速進入豬的膽管內,導致生豬出現嚴重腹痛、嘔吐等癥狀,甚至會導致豬的死亡。
1.2 豬旋毛蟲病
豬旋毛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幼蟲常寄生于宿主的橫紋肌中,一般情況下位于膈肌、嚼肌和肋間肌,成蟲主要寄生于小腸中。
通常情況下,感染旋毛蟲病的豬表現癥狀并不明顯,常導致豬群發生腸炎。因為幼蟲位于豬的肌肉中,會使豬出現四肢僵硬、肌肉疼痛、腫、體溫升高等現象,豬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豬存活期間不易發現此病,宰殺生豬做肉檢時可發現。
1.3 豬囊尾蚴病
此病也常稱為豬囊蟲病,豬帶絳蟲的幼蟲常引發此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這種幼蟲會位于豬的橫紋肌當中,也有的會存在于豬的眼睛和大腦中,而成蟲一般位于小腸中。
患有這種寄生蟲病的豬臨床無任何表現,發展較為嚴重時豬才會出現四肢水腫、消化不良和貧血等癥狀。
1.4 豬姜片吸蟲病
在長江流域以南還存在一種寄生蟲病就是姜片吸蟲病,該病主要依靠存在于人和豬小腸中的布氏姜片吸蟲引發。其中間宿主是扁卷螺,而尾蚴逸出螺體常常存在于大量水生植物當中,如果豬吃到這些水生植物時,就會感染發病。
2 防治措施
2.1 加強飼養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應科學飼養,保證充足的飼料營養和飲水,定期給豬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依據豬的不同品種和不同生長時期供給全價日糧,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時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嚴防病從口入,保證飼料清潔、新鮮,防止發生污染,如果給豬飼喂水生植物,一定要清洗干凈,不要飼喂生魚蝦、貝類以及沒有燒開的泔水;保護好豬場內的水源,確保水的質量;定期清理豬的糞便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殺滅其中的寄生蟲卵;做好驅蚊、滅蠅和滅鼠工作,不得在豬場內飼養家貓和家狗,杜絕其他貓類動物進入豬場,消滅中間宿主,切斷傳播途徑。
2.2 消毒與隔離
最好實行自繁自養制度,嚴格落實全進全出和隔離消毒制度,如果確實需要引進外來豬只,首先應該全面了解供種場情況,新購進的豬只要在隔離情況下使用廣譜驅蟲藥給予驅蟲,同時認真檢查在確定豬無病后才能進入生產區混合喂養,可以有效防止外源性寄生蟲進入。落實全進全出飼養制度,保證同一批次、同一來源、同一日齡的豬在一起飼養。堅持衛生消毒制度,生豬出售后,豬舍進行全面消毒并空置2周后才能引進下一批豬;做好豬舍和用具的消毒工作,工作人員進入豬舍應進行消毒,外來人員禁止進入豬場,特別是母豬舍和小豬保育舍,防止人員帶入寄生蟲卵。
2.3 定期檢測
要進行嚴格的糞檢和病死豬剖檢,同時認真觀察屠宰生豬,根據這些情況準確判斷豬場寄生蟲種類和感染率以及流行情況,考察驅蟲效果。每年最少要進行二次糞檢,進行糞檢時可以應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明確蟲卵數量來判斷蠕蟲感染情況,如果觀察到的每克糞便中含有蟲卵數量在5 000個以上時屬于嚴重感染,500個以下則屬于輕度感染,處于中間的屬于中度感染;在確定疥螨感染時可以應用蹭癢評估法,也就是在靜止情況下觀察豬群的蹭癢情況,5 min內蹭癢總次數除以豬的總頭數,如果指數大于0.4 為嚴重感染,小于 0.1 為輕度感染,0.1~0.4 為中度感染。不管是體內寄生蟲還是體外寄生蟲,如果確定為中度感染時都要進行驅蟲處理。
2.4 科學選用驅蟲藥
在確定驅蟲藥時要充分考慮豬群的種類、年齡和寄生蟲種屬、寄生部位等,選擇應用廣譜高效、低毒經濟安全有效的藥物,盡量做到使用數量少、容易喂食、方便、較低殘留等,因為豬群感染寄生蟲時都是混合感染,為了達到良好的驅蟲效果,應該選擇驅蟲廣譜、治療效果突出、而且毒性較小的復方驅蟲藥。
2.5 規模化豬場驅蟲程序
(1)種公豬。保證每年最少驅蟲兩次,時間常選擇在清明前后和霜降前后。如果不能達到預期驅蟲效果,可以間隔3個月驅蟲一次,使用肯維高和蟲凈、伊維菌素等摻入飼料,連喂 7 d。
(2)后備母豬、空懷母豬。配種前也要進行驅蟲,可以應用肯維高和蟲凈拌入飼料,連喂 5~7 d;母豬生產前2周必須驅蟲 一次,可以使用伊維菌素連喂 5 d,而且還要對母豬全身進行消毒,將母豬分娩欄設置為高床,保證豬舍干燥,母豬移出產房后,要對產房進行全面消毒才能移入下批母豬,防止出現母仔間傳播。如果母豬有球蟲病,就要在生產前使用抗球蟲藥對其治療,防止小豬出現感染情況。
(3)生長肥育豬。保育結束后要進行驅蟲一次,自外部引進的苗豬在正常吃食后進行驅蟲,以后間隔2個月就要進行驅蟲,可以在飼料中摻入肯維高和蟲凈,連喂 7 d。如果豬場感染有球蟲病,在小豬出生后5 d就要使用抗球蟲藥進行防治,小豬斷乳后要在飼料中摻入鹽霉素,連用 5~7 d,可以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果豬群中存在小袋纖毛蟲感染,則需在小豬斷乳后使用甲硝唑和二甲硝咪唑、地美硝唑等摻入飼料中,堅持每天 1次,連用 3 d。
3 小結
總之,對于生豬養殖戶來說,一定要能夠有效預防豬的各種寄生蟲病并且具有一定的治療技術,不斷提高生豬飼養質量,平時堅持使用藥物進行預防,增進豬群優良品質,增加豬的抵抗能力,有效降低生豬發病率,減少藥物治療費用,才能提高養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