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
摘 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各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代表,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遵循相應原則,避免誤區,并不斷加強自身技能。還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做好自身規劃的同時不斷引領全體同學做好個人規劃,服務社會。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職業生涯規劃
著名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師舒伯曾指出,職業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它統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1]倘若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對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會等目標做好妥善安排與計劃,那么他的人生不會迷茫,目標更易實現。當前,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就業壓力徒增,作為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群體需要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各高校應加強引導。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涌現的佼佼者,具備一定的特點和優勢,應當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引領和幫扶周圍同學做好生涯規劃。
1 大學生黨員職業生涯規劃誤區
1.1 錯誤的擇業觀
當前,少數大學生黨員抱有“公務員是唯一目標”錯誤的擇業觀,甚至有的黨員入黨動機就是為了考取公務員。公務員是“鐵飯碗”,具有行政編制,待遇好,穩定,這種傳統的思想深刻影響著部分大學生黨員的擇業觀。[2]
另一種錯誤的擇業觀就是“一步到位”的思想。許多大學生黨員沒有“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思想,希望一畢業就能走上理想的崗位,甚至找到一輩子的職業,這就造成了他們在職業選擇時的眼高手低,屢屢碰壁。
1.2 黨員身份的誤區
部分大學生黨員自我膨脹,認為黨員身份是就業優勢,應該在職位上高人一籌[2];另一部分大學生黨員認為,身為黨員就不應該去外企和國外工作,也不應該渴望高待遇。這些都是不當的想法,都陷入了黨員身份的誤區。
1.3 重規劃,輕實踐
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質就是依據生涯發展的長遠目標,有效整合個人資源與能量,力求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大化。部分黨員只重視長遠目標,而忽視自身資源和能量的整合。只重視自身規劃,而輕視日常積累和學習。這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都是不利的。
2 大學生黨員職業生涯規劃原則
2.1 緊密結合自身特點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態度。大學生黨員進行合理職業生涯規劃時需要自我探索,即認識自己。通過一定的生涯方法,大學生黨員要認清自己的興趣、性格、技能和價值觀,明確自身優勢和劣勢,使職業生涯規劃符合自身實際。
2.2 遵照黨章要求,符合國家需要
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大學生黨員在規劃未來時不但要結合自身特點,而且要結合黨章的要求和國家發展的需要。大學生黨員要將自身發展與黨的事業、國家發展有機結合,增強自身使命感和責任感。
2.3 發揮專業優勢
大學生黨員應當扎實學習四年專業課,熟練掌握本專業知識,發揮專業優勢,做一名黨和國家事業需要的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通曉專業技術的人才。
3 大學生黨員應具備的技能
技能是簡歷和面試所運用的語言,是求職者通過后天學習和練習所獲得的能力,既包含了其現有水平,又蘊含了其潛在能力。大學生黨員只有正確認識技能的重要性,樹立自信,才能有機會在求職和工作中勝出。
大學生黨員應具備的技能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可遷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1]其中專業知識技能即自身掌握的知識,需要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記憶,經常與工作內容相關。專業知識技能一般用名詞表示,如會計學、電子商務、工程管理等;可遷移技能是用人單位較看重的能力,即自身所能做的事。它可以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得到發展,可以應用于不同工作中。可遷移技能一般可用動詞表示,如寫作、表達、交流等;自我管理技能就是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質,是影響職業生涯成功與否的關鍵,一般用形容詞或副詞表示,如樂觀、堅持不懈、善良等。大學生黨員需要不斷加強自身技能,提升自我品質,為就業增加砝碼。
大學生黨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各高校應定期開展黨員職業生涯規劃交流,舉辦生涯規劃報告會,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不斷提升大學生黨員綜合能力。[3]大學生黨員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遵循相應原則,避免誤區,并不斷加強自身技能。大學生黨員還應爭當職業生涯規劃的模范,在做好自身規劃的同時不斷傳播職業生涯規劃新理念,引領全體同學做好個人規劃,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鐘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徐圣淇.大學生黨員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1,05:38-39.
[3]劉曉婷,趙明.大學生黨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示范作用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