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 要:如今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本文從社會輿論、高校專業設置方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公平競爭和招聘效率等方面闡述了影響大學生就業的諸方面因素,并從國家、高校及大學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思路。
關鍵詞:就業觀,就業難題;大學生
大學生群體一直倍受矚目,原因在于他們的獨特性,“自然人”發育可謂成熟,而“社會人”的塑造轉型尚未完成,同時還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給予的特殊關注,使得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始終是一大熱點議題[1]。而相比較走入校園的“入口”開始,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的“出口”過程似乎更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1 2013年以來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
由于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推行,大學生人數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699萬,比2012年多了近20萬[2],而2014年這一數字則達到峰值。近年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得用人單位的選才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相關報告顯示,大部分用人企業對大學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適應能力占到了66%,人際交往能力為57%,表達能力為55%,專業能力為48%,外語能力為47%。從這些調查數據來看,成為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最基本的直接因素就是其能力本身。由此可以看出,除了自身的專業能力外,影響其就業的還有很多非專業能力,如社會適應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等,尤其是學習能力,是很多企業所要考察的方面。因此要提高就業能力,就需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
2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諸方面因素
2.1 社會輿論、信息及高校專業設置方面的影響
就業輿論誤導。大學生找個工作并不難,難的是找一個所謂理想的工作。對大學生來說,其周圍的父母、老師、鄰居、同學等幾乎一致認為,在大城市、收入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干,找不到好工作就不干;而國家關于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到農村、到基層工作的有關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相應配套的優惠政策也不健全。但實際上在大城市、收入高的工作崗位畢竟有限,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都能找到這樣的“好工作”,不具備現實可能性。這就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傾向與國家政策不合拍,不利于大學生就業和社會發展。
2.2 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的影響
對學歷類別、學歷層次和學校級別存在偏見。有些用人單位的用人觀不切合實際,盲目跟風,往往是專科生可以做的事卻一定要由本科生來做,本科生可做的事一定要由研究生來做,追求人才高消費,追求高學歷,人為提高用人標準,不僅造成了人才浪費,也給畢業生就業帶來難度。事實上普通大學甚至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本科生、自考生的思想意識、社會適應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文明禮儀、待人接物方式等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優于重點大學畢業生的。用人單位片面武斷的用人觀,既容易影響大學生就業,又容易影響用人單位選到真正能促進本單位發展的人才。同時,很多用人單位受人際關于的影響,在選人用人的時候也很難做到公開、公平,這既不利于公平競爭,也影響到用人單位的招聘效率。
3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路
3.1 國家抓發展、優機制、創條件,是構建大學生充分就業的基礎
國家要加快發展經濟和調整產業結構,這是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重要前提。一方面,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按我國目前發展情況,國民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新增70萬至80萬個就業崗位,可見經濟增長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大學生就業狀況的改善主要取決于經濟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注重扶持中小企業,努力提升經濟增長對就業的貢獻,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有利于擴大就業。
3.2 高校改體制、精指導,是構筑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
一是改體制。在辦學理念上確定“以人為本”,將培養學生的根本方向確定為社會需求,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努力適應當前社會形勢;要密切關注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準確預測人才發展方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和辦學方式,緊跟市場需求快速反應,防止出現大學生結構性失業。二是精指導。高校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教育,并做到長期堅持。將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落實到每一位教職員工身上,切實推進“一把手”工程,形成就業指導職業化,高校還應創造條件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成立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部門,形成高水平的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
3.3 大學生轉觀念、守信用,是抓住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關鍵
一是轉觀念。大學生應切實轉變就業觀念,迎接新形勢新挑戰。新形勢下,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條件,固然是政府應盡的責任,但大學生不能及時和完全就業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要牢固樹立職業理想服從社會需要的觀念,適時調整就業期望值,淡化“白領”思想,做好到基層、到艱苦地區、到非國有中小企業就業的思想準備。二是守信用。大學生要從自我做起,堅持誠信擇業和創業。要深刻認識到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作為即將參加工作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更多機會;要首先成為誠實守信的人,以踏實的作風積極參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去,鄭重邁好就業第一步,為將來更好地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春雷,于妍.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學刊,2011(06).
[2]裴利華.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