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扣銀
我們從美術教育視角對職高生的心理健康進行了調查,經過調查分析得到職高生的有脆弱心理、焦慮心理等四個方面不良心理現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怎樣進行教育?
一、原因分析
(一)學校因素
根據我們的調查,職業高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有自卑心理,他們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常常過低或過高,在自己的目標經常達不到時,往往就會生成“恐懼”考試的焦慮心理。美術課應該是開心愉快的,在課改的背景下,老師應該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而有的教師則墨守成規,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鍛煉自己的能力。美術課還應該滲入其他科目的知識,使美術課程更豐富更全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輕松掌握大量知識的情況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困難。而有的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不認真仔細,馬馬虎虎了事,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根本得不到收獲。
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應該多采用鼓勵的方法,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贊揚,在對“當老師贊揚你時,你會?”這一題進行問卷調查時,有13.5%的職高生選擇“和往常一樣,并不放在心上”,這類學生可能是經常回答問題,對于老師的贊揚已經習以為常了。使我們注意的是有86.5%的學生表示很開心甚至能高興幾天,明朗的心境對于人心理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也能使人頭腦清楚,提高工作效率,在得到老師肯定的情況下開心愉快地學習,這對于掌握知識效果更好。但是也有些老師很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表揚,從而使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脆弱的心理。
(二)家庭因素
當代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人的嬌慣甚至溺愛,使他們產生了濃重的依賴、固執的心理,又由于住房原因,加之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除了在學校也很少接觸到同齡學生,家長又長期忙于工作,很少與他們交談,很容易引起他們孤僻,自我封閉,不合群的心理現象。在提問“你常常和爸媽或爺奶聊天嗎?”時得到的答復是46.1%的職高生回答“是”,53.9%的職高生回答“不是”,表示不經常或偶爾才跟家長聊天,這一現象是我們所未能料到的,當今社會離婚率每年都成增長趨勢,這必然造成不健康家庭的增多,這樣一來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社會的競爭愈演愈烈,造成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各種補習課充斥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而且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們壓力得不到宣泄,各種感受無人傾訴,調查表明,有33.1%的職高生寧愿把心事放在心里。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如果人的沖動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那么人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樣下去職高生變得自我封閉,形成不良心理。
(三)社會因素
職高生的心理成長不僅與自己的家庭和所在學校有關,還與所處社會環境有關。其中,社會交往,社會文化等對職高生的心理發展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學生身心各方面都尚未成熟,他們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自發加入到一些非正式群體中去,滿足自尊的需要。伴隨職高生的成長,職高生的交往會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他們對于自己所交往的對象不能有很好的認識。如果形成的伙伴群體大家都是積極向上的,他們心理方面就能夠健康發展,反之,則會產生一些消極、對立的情緒,就會形成不利成長。
二、教育策略
美術教育具有潛在教育人的作用。下面就美術課對學生心理發展的作用進行論述:
(一)由名家作品賞閱調節職高生心理的脆弱
每當我們賞閱名品時,都會油然生出各種各樣的感覺。研究表明,十到十七八歲的青少年,非常喜歡藝術,他們已具備了藝術鑒賞能力。凡能主動參與藝術活動的職高生則可增強積極的情緒、情感,如欣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時就會產生一種崇敬的心理。現在的學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導致他們都養成了自私、依賴、任性等不良心理,根本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辛苦。單純的說教學生們聽多了會產生厭煩心理,根本起不到好的效果。而運用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寓情于理,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父母長輩的辛苦,再進行旁敲側擊,效果肯定大于單純的說教。
除了美術教育以情感人外,實驗心理學表明:美術教育還有很大感染作用,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篇小說,作品中主人公在墻上畫了一條綠色藤葉,支撐著一個病中的少女活下去的信心。所有這些都表明美術教育有利于人的心理。
(二)由畫畫實踐的準備促進職高生的獨立意識
在職業高中,上畫畫課前物質的準備是否充足,與這堂畫畫課是否能夠上好有關,別看這個微不足道的準備,它可以發展職高生的能力,主人翁意識。如在美術教材中有些課是要帶廢舊材料的,這不是教師要求學生帶何種材料,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動腦,找出合適這一課的廢舊材料,這個材料準備能夠提高他們的能力。
職高生每天都在學校接受各種學科的教育,雖然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能力,但在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嚴重不足,所以材料的準備就是學生發現式學習的一個過程,學生自己發現了這些材料,當他進行作業時就能夠生成學習欲望,效果可想而知。職高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對他們今后無論是處于何種情況下都是萬利而無一弊的。
(三)由學生畫畫來改善職高生心理的孤獨
美術作業時常有小組合作這種形式,在合作中,同學間增進了解,互相動手,互相討論,這樣逐漸排除職高生孤獨、不合群等心理。美術課經常會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職高生的感知。
(四)由美術作業的結果完善職高生的自信心理
美術作業后使職高生往往生成成功的感覺,在正常課堂作業進行時,在完成后必須進行評價,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自己評價、他人評價、大家互相評價、教師參與評價等。學生自己評價能夠養成職高生自己認識自己、自己剖析自己的能力;大家互相評價能夠讓職高生養成知道采納不同見解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藝術活動的疏導作用可以表現在心理補償,心理宣泄,心理凈化等方面,藝術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健康的情調,對污濁思想的拒絕情感。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12月第17頁
[2]陳衛和主編.《職業高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34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