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愈提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的“道”是指對學生開展德育的教學內容。其中把傳道排在首位,足以見得德育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為此,背靠文化厚蘊的白鹿原、坐落在中原文化的積集地浐灞之濱的灞橋區東城第一小學,以特色地域文化為依托,將古半坡文化中的文明標志——火文化作為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辦學思想, 將學生自主管理和主題特色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雙翼,為火鳳插上翱翔的隱形翅膀,助力學生追尋成功人生,激發教師實現心中的夢想。
自主管理助力隊員能力最優化
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在2013年少先隊建隊紀念日座談會上指出:“少先隊要大力培養、充分發揮少先隊骨干的自主性,即開展自主活動,促進少年兒童‘自主性成長,提高少年兒童的社會自主能力。”其中“充分發揮少先隊骨干的自主性”就是要求少先隊要重視大、中、小隊干部的培養工作。少先隊是學校中最活躍的組織之一,建設好少先隊小干部隊伍是實現少先隊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是學校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勇于擔當,敢為人先。我校少先隊小干部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根據孩子們的身心特點,我們對小干部隊伍進行合理培訓,并把培訓分為工作方法學習、團隊訓練和實踐活動三部分內容。小干部們通過培訓、團隊訓練與實踐提升,使他們明確了自己在隊組織中的角色,意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了解了干部的工作方法,體驗了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隊員自選鍛煉服務崗位,充分發揮小主人的能動性,幾乎都能做到主題隊會自己搞、創新點子自己出、活動方式自己定、活動內容自己選。學校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已經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周一早上,大隊干部就會按照升旗的程序,把約請的國旗下講話的隊員、唱國歌指揮的隊員以及升旗手們召集到位,各自準備。升旗儀式上,大隊干部有條不紊的指揮和安排令人欣慰。此外,在每個新學年的第一周,隊干部們分別到一年級新生中開展現場“手把手”幫扶活動,對新生在校園中的生活和學習內容做必要的規范指導,幫助一年級新生盡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在這些活動中,小干部們不僅自己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而且也達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大膽實踐,不斷歷練。建校初,我們就在全校隊員中廣泛征集志愿者,陸續成立了“小火鳳小衛士”“小火鳳講解員”“小火鳳送遞員”“小火鳳鼓樂手”等志愿者組織。這些志愿者組織面向全體少先隊員,讓所有隊員都能體驗到少先隊組織活動中的魅力和快樂,同時也能體驗到個人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其中小火鳳講解員的活動是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小講解員隊伍的成立起初是服務于學校的來賓和為全校師生的校園文化的講解,后將服務拓展到校外。我校西鄰著名的半坡博物館,根據這一地理優勢,我們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結合體驗教育開展講解員體驗活動。博物館宣教部的幾位講解員承擔著為孩子們培訓的任務,每學期為小講解員們進行培訓。隊員們通過了解歷史和學習訓練,最后已能在館內實踐講解,繪聲繪色的講解服務深深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參觀者。這不僅為我校隊員搭建展示自我、服務社會的實踐研修平臺,也為半坡博物館贏得良好的聲譽。
2011年以來,已有25名小講解員接受培訓,完成活動20余次,接待游客近百人。孩子們從中得到磨煉,收獲了尊重和滿足。如六年級的隊員志愿者們,通過幾年的實踐已經可以將工作完成的游刃有余。此外,學校還會在畢業典禮上為畢業的志愿者們頒發用于記載他們成長的紀念冊。相信多年以后,成年的他們一定會懷念這段美好的經歷。
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升校園文明素養,我們還設立了“文明投遞員”志愿者隊伍。學生們利用課間活動時間,將教師和同學的信件包裹送至他們手中,參加遞送的同學用滿臉的笑意和蹦跳的身影,將文明之花傳遞到校園的每個角落。
精心設計推進主題活動品牌化
為挖掘少先隊員的潛能,我校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創新性活動,使每個隊員得到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通過這些主題活動,讓他們感悟親情和友情,了解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
奉獻愛心,體悟幸福。我校長期在少先隊員中開展“學習雷鋒關愛他人,體悟幸福做小小志愿者”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每年的兒童節、中秋節,德育處都會積極組織“送愛心、做小小幸福志愿者”兒童村慰問活動。這項活動可以凈化心靈,傳遞愛心,傳遞文明的活動,我們一定會堅持做下去。
尊老、敬老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培養少先隊員的社會責任感,同時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每逢重陽節,我校都會組織少先隊員去東林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在敬老院里,少先隊員干勁十足,一片忙碌:掃地擦窗,為老人們鋪床疊被、捶背揉肩,陪老人聊天,還有的給老人們表演了豐富多彩的節目…… 敬老院中不時傳出一陣陣歡笑聲。老人們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聽著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隊員們在活動中充實著自己,在奉獻中享受著快樂。相信,這樣的愛心活動一定會在隊員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將來必將還會生根、發芽。
為進一步增強隊員的感恩意識,讓他們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每年的七月初,我校會舉辦畢業典禮。這一活動圍繞感謝祖國培養、感謝父母養育、感謝老師教育、感謝他人幫助的感恩教育的主題,通過心愿手印留言、紀念冊的贈予,臨別贈言祝福、感恩擁抱等形式,激發隊員的感恩情懷。
培養習慣,感受快樂。為了促進隊員文明習慣的形成,我們在全體隊員中廣泛開展學生文明習慣實踐活動。在學校大門口放置《文明行為提示牌》公示每周的文明實踐主題,要求隊員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每個隊員要知道本周的文明實踐主題,并在一周內認真實踐。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全體隊員文明習慣的養成有了一個較大的飛躍。
為進一步培養隊員不買零食、不隨手丟垃圾的良好文明習慣,我校開展做文明使者“紅領巾文明一條街”活動。安排每周一個中隊負責一日街道兩打掃,并呼吁全校隊員在上下學途中對地面的垃圾進行撿拾。隊員踴躍參與,自制護綠牌、環保口號,呼吁路人一起行動,為環保奉獻力量。為培養隊員們誦讀的習慣,我校利用每天的課前5分鐘時間組織全校學生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宋詞》等經典詩文。通過幾年的堅持,我們為人人“學經典、誦經典、演經典、用經典”而倍感高興。
此外,世園會召開期間,我校的一臺文藝節目登上了世園“水龍吟”的舞臺,接受了全世界人民的檢閱,并獲得了廣泛的影響。2014年,在青島市世園會召開前夕,我校和青島市李滄區東川路小學成為攜手共建手拉手學校,一起為世園會活動獻計獻策。我校木藝社團學生作品——青青迎世園在世園會開幕式上展出。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深化了隊員們的良好習慣。
匯聚特長,提升能力。我校“小火鳳社團”為全體隊員提供了另一個展示個人能力的平臺。目前社團有創意繪畫社、合唱團、足球社、文學寫作社、文學表演社、跆拳道隊、科學探究社、民樂隊等11個社團。它們成為學校素質教育、德育特色的另一道亮麗風景線!如王衛國老師是國際足聯青少年足球講師,由他來擔任我校足球社團教練。足球社團有學生近100名,在西安市校園足球比賽中屢獲佳績。隊員中先后有5名學生參加了全國暑期足球夏令營,并隨團出國參觀交流。
我校以滿足更多孩子的發展需要為落腳點,一方面引導少先隊員自主管理,一方面精心設計打造主題活動品牌,為他們的道德品質提升、綜合素質發展不斷提供廣闊的平臺和服務。火是遠古半坡文化的精髓,也是半坡文化中文明的標志。我們有火的精神,大膽創新,勇于開拓,用文明之火點燃每一個孩子的人生!浐灞之濱,白鹿原下,一朵朵文明之花正在東城第一小學這片育人沃土上盛開,一個個文明少年正在這里成長。他們就是文明的傳承者,他們就是那自由翱翔的小火鳳。■
【李麗娜,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一小學德育主任】
責任編輯/李志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