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巴根
在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講壇上,一位教育專家講述了一個家長的育子煩惱:3歲半的男孩讓媽媽代寫“情書”,告訴心儀的女孩會為她買一套房子。
看到這則信息,有的人笑起來:真有趣;有的人跳起來:這還了得!不管是笑還是跳,這種事還是大量發生著。有網絡文章稱,吉林省一所幼兒園6歲小女孩給小男孩寫了一封“情書”,要他長大后好好對待她,要給她錢花,更要給她買一輛寶馬。雖然她的字寫得扭扭歪歪,還夾著拼音、數字和符號,但是卻很清楚地表達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么大的孩子,他們怎么想起寫信了呢?是什么原因使他們有了寫“情書”的沖動?家長和老師應該怎么辦?
幼兒期是個體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但這一時期幼兒尚未形成性別角色意識。幼兒寫“情書”等行為只不過是過家家游戲而已,他們之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異性關系。研究證實,幼兒之間的關系屬于短期游戲伙伴關系,連真正的友誼關系都未形成,更談不上戀愛關系了。因此,幼兒寫真正的情書是不可能的,他們不過是借寫信表達一下自己的需要罷了,家長們不必為此煩惱。即使幼兒之間出現一些親密行為,也是出于兩小無猜,家長們大可放寬心。
如果家長能以童真的眼光來看待,那么這個問題就簡單多了:他(她)喜歡她(他),兩人喜歡在一起玩,僅此而已。這樣一來,要給其買房子、寶馬和給其買糖吃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一個小孩子要為自己喜歡的人買這些東西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幼兒之所以這樣,首先,是榜樣的影響。榜樣對幼兒性別角色意識的發展影響最大。目前,談婚論嫁意味著要承擔巨大的經濟負擔,在一些地方,購買小車和新房成為結婚必備條件之一。小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把買房子、買車掛在口頭,當作一種時尚,小孩子聽到了、看到了,就會把房子和車視作最好的禮物,提出買房、買車。其次,是家庭的影響。家庭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也許幼兒在父母那里不會受到“談對象”的教育,但是物質方面的承諾可以效仿父母,也可以得到父母直接或間接的鼓勵。最后,大眾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更是空前的。不少網絡游戲都有意無意地突出“性”元素,從宣傳界面到實際內容都和美女、帥哥及艷遇聯系在一起。這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些青春偶像劇,如《流星花園》),更是大肆宣揚早戀,或者將孩子們正常的交往描述成戀愛行為,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孩子的認知結構、價值觀,同時也向家長傳遞了錯誤的信息,使家長將孩子的正常交往視為早戀行為。還有一些電視劇,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劇中“人物”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如灰太狼可以不擇手段地取悅紅太狼,熊大、熊二可以為翠花做任何事情,如果孩子不加分析地模仿,可能會形成錯誤的角色意識。
家長處理孩子寫“情書”問題,一定要理智,既不能笑,也不能跳。
首先,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寫“情書”便禁止孩子與同伴交往。家長一定要明白,同伴關系對兒童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同伴關系滿足兒童歸屬和愛、尊重的需要;二是同伴關系促進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三是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使他們學會接納和適應,有效避免孤僻、冷漠、退縮等心理障礙。
其次,家長要學習和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及相應的行為表現,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施教。家長要學會客觀評價孩子的行為表現,理解、支持和引導孩子正常的同伴交往,不能盲目做出“早戀”等不正確的結論。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意識,對于已經確定的問題心理或行為,不能采取盲目的教育手段,必要時要求助心理咨詢機構或相關專家。家長培養幼兒正確的性別角色意識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幼兒的玩具和用品體現其性別特征,這有助于性別角色意識的形成。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是他們用已有的認知基礎與環境互動的結果。把玩具和用品當作伙伴玩耍是幼兒的特點,在與玩具和用品的互動過程中幼兒逐漸理解玩具、用品所代表的性別特征,并逐步形成相應的性別角色意識。二是幼兒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要體現其性別特征,這有助于性別角色意識的發展。通過注意和比較,幼兒會發現不同性別之間穿著打扮不同,行為舉止也有區別,這能為幼兒正確模仿角色行為提供較為可行的實踐環節。三是家長的正確引導是幼兒性別角色意識健康發展的保證。家長做的不應該只是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家長要鼓勵幼兒并帶領他們參加一些符合性別角色的活動。家長不僅要正確引導幼兒的性別角色行為,更要防止“將女孩當作男孩養”,也要注意為男孩提供有助于性別角色發展的環境。當前,幼兒園教師中女性居多,一些家庭缺乏陽剛之氣,這實際上不利于幼兒性別角色意識的健康發展。
培養正常的、健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們不但要培養孩子的知識能力,更要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要合理利用英雄模范和偶像明星的榜樣作用,要合理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要防止各種不良行為的發生和發展。為此,要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時發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整體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保證教育的正向、正確發展。■
責任編輯/劉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