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上課鈴響了,我如往常一樣拿著課本走向教室。快到門口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教室里異常的熱鬧。我疾步走過去,看到全班的孩子都在吵鬧著、追逐著。原來是一只麻雀不小心飛進了教室里,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麻雀再也經(jīng)不住孩子們的追逐,終于落了下來,被一個孩子抓在了手里。幾個孩子趕緊拿出細細的繩子,拴住了麻雀的腿。麻雀在孩子們的手里驚慌地叫著,驚恐的樣子非常可憐。可是一群孩子卻都沒有注意到麻雀的驚恐,而是把它當成玩具一樣推過來搡過去,那小小的生命在孩子們的玩弄下快支撐不住了。
我走到了講臺上,咳嗽了一聲,嬉鬧的孩子們終于安靜下來,迅速把麻雀藏到了抽屜里,然后正襟危坐,裝作什么也沒有發(fā)生的樣子。我知道,此時,如果我讓孩子們把麻雀放了,孩子們肯定不會不同意,但是孩子們的心里卻不會對自己的做法有什么感觸,而且以后孩子們也不會學會愛護小動物,依舊會把它們抓來做自己的玩物。怎么才能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呢?我思索著,想起了一篇文章——《珍珠鳥》。
于是我找出這篇文章,先讓學生們認真閱讀。不知道是因為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和小鳥有關,還是孩子們對小動物特別關注的天性,孩子們讀得非常認真,很快就讀完了一遍。我讓孩子們再默讀一遍,找出自己最喜愛的句子并說明理由。孩子們認真地讀著,還不時地用筆勾畫著自己喜愛的句子。
很快就有孩子舉手回答:“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在第八段,我喜歡這一句,因為它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鳥的可愛。”
他的話音剛剛落下,另一個孩子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我喜歡的句子是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它是通過珍珠鳥和‘我的關系,告訴我們一個人生道理——正因為這種信賴,才能創(chuàng)作出美好的境界。”“我喜歡倒數(shù)第三節(jié)中這句:‘待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覺得這句話把它在我肩頭睡著的姿態(tài),描寫得非常可愛。
“老師,老師,我說,我說。”……越來越多的孩子要求回答問題。我知道這是因為這篇文章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
可是這還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我又繼續(xù)問道:“從大家找的這些句子里,大家感受到了珍珠鳥對“我”是一種什么感情?”
“信賴。”孩子們齊聲答道。
“對,非常正確。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是大家剛才從文章中找出的一句話,那么,孩子們,珍珠鳥是從一開始就這樣信賴“我”的嗎?”
孩子們齊聲答道:“不是。”
“是什么原因讓珍珠鳥從不信賴“我”到信賴“我”呢?大家能告訴我原因嗎?”
“因為我從來不打擾小鳥,因為我從來不抓小鳥,因為小鳥和我相處了很長時間,因為我對小鳥充滿了愛,因為我給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靜的氛圍……”。孩子們的回答此起彼伏。
“對,大家說得非常好,就是因為大家說的這些原因,小鳥才對“我”產(chǎn)生了信賴。那么大家想一想,現(xiàn)在的動物們是不是都像這只珍珠鳥一樣信賴我們?nèi)祟惸兀俊?/p>
“不是。”孩子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動物不信賴我們?nèi)祟惸兀隳苷f說原因嗎?”
“因為我們?nèi)祟悓游餅E捕濫殺,前幾天我們上生物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幾段視頻,放的都是人類殺害動物的內(nèi)容。因為人類經(jīng)常傷害動物,而且破壞了它們的家園,所以動物不信賴人類了。”一個孩子站起來非常緩慢地說道。聽了他的回答,孩子們紛紛點頭同意。
“聽了他的回答,大家想對人類說些什么呢?請大家拿起筆寫下自己想說的話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拿起了筆,有的奮筆疾書,有的卻在低頭沉思。一段時間過后,很多孩子放下了筆。我請語文課代表讀了讀她的文章,她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我們是遺憾的,又是可憐的。當自然上演一次次動物的離歌時,其實,我們的悲哀就已經(jīng)在路上了。
我喜歡白鰭豚,喜歡它在江中游泳的美姿,喜歡它在天空下跳躍的身影。可這一切的一切,都無法親眼看到了。而這禍根的源頭,卻總起源于人類,起源于我們的無知和殘忍,起源于我們的貪婪和虛榮。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我們看到人類那張丑惡而猙獰的面孔嗎?
昨天,生物老師給我們放了一段視頻,那段視頻差點把我的淚逼出來。人們?yōu)榱说玫紧~翅,把活著的鯊魚魚鰭割下,然后把沒有魚鰭的鯊魚扔回海里。為了得到鹿皮,把活鹿的皮整張剝下,然后將沒有皮毛的鹿置之不理。為了建造三峽大壩,把長江數(shù)千種魚類趕盡殺絕。我頓時哽咽了。白鰭豚已經(jīng)沒有了,往后都不可能再有了。它是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類物種,但絕不是最后一個。這位美麗的長江女神,用它最后的離歌告訴人類,醒醒吧!
都說鱷魚兇猛,可它兇猛過人類嗎?就是因為有些動物身上的器官具有突出的經(jīng)濟價值,而成為被人類掠奪利用的對象,成為眾矢之的。不久的將來,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像白鰭豚那樣,用離歌向人們做最后的告別呢?
在此,我想說,動物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情感。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苁┥峤o它們一方水土呢?
聽了她的文章,孩子們紛紛鼓掌。一段沉默后,我問道:“看了這篇文章,我們該做些什么呢?”孩子們望著那只被綁住了腿的麻雀,都羞澀地低下了頭,一個女孩子走過去,給那只從抽屜里溜出來的小麻雀解開了繩子,小麻雀歡快地飛出了窗口。孩子們一直望著它飛走的身影,很久很久。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和發(fā)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讓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只有這樣的德育滲透才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在這樣的滲透中,學生才會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達到德育的根本目的——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北郊中學)
責任編輯/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