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席
周五的中午,我到教室看午自習。一走進教室,便發現最后排的劉超然慌慌張張地將什么東西塞進了桌洞。我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走過去,讓他把剛才塞進桌洞的東西拿出來。他不好意思地拿了出來——是兩個物理作業本,原來他在抄襲作業。我一向對抄襲作業的行為深惡痛絕,對學生多次強調過不準抄襲作業的要求。這時,同學們都以期待的眼神看著我,等待著看我對劉超然的懲罰。
劉超然的物理學科成績較差,據物理課代表“舉報”,他一直有抄襲物理作業的壞習慣。就此,我也對他進行過批評教育。面對這次被我逮個正著的抄襲行為,按常理,應該對其嚴厲批評。但我轉念一想,多次批評教育都沒能奏效,是時候轉變一下教育方式了。況且,如果在班級內對他疾言厲色,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學生的午自習秩序也會被打亂,劉超然的自尊心也可能會受到打擊。于是,我對他說:“你接著把作業抄完吧,但要認真抄,不準馬虎哦。”這時,全班同學都感到愕然,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我。
中午放學后,我把劉超然叫到辦公室:“你雖然物理成績不太好,但作業還是能及時上交的,錯誤率也較低,這點值得肯定。只是,在我的印象中,你是不抄襲作業的,今天是怎么回事啊?”劉超然低著頭,眼皮耷拉著,就是不說話。在我的再三追問下,他最后還是承認了自己經常抄襲物理作業的事實。這時,他顯得很害怕,要求我原諒他,并保證以后再也不抄襲作業了。我并未責怪和訓斥他,而是對他說:“其實,你每次抄襲作業我都知道,因為班級里有攝像頭啊。這個月,你在班級里一共抄襲作業8次,我都記著呢。我還是要重復以前給你擺過的‘道理,抄襲作業、考試作弊都是可恥的行為,是不誠信的表現,是一個學生最失尊嚴的行為!不過,我今天找你來不是為了這些,主要是想表揚你,知道為什么嗎?”看著臉上寫滿不解的劉超然,我繼續道:“因為你上個月抄襲物理作業12次,而這個月僅是上個月的三分之二,說明你有進步啊!”
劉超然少見地羞澀了,顯得格外不自在,他萬萬沒想到“抄襲作業”竟然還會被表揚!我輕輕地拍了拍他瘦削的肩膀,繼續說:“你有一點點進步,老師可都看到了并記在了心里,對你提出表揚是應該的。可你要想想,做作業的目的是什么?總不能是為了不欠交作業吧?……”我說著說著,劉超然竟然流淚了:“老師,我本不想抄襲作業,但我什么都不會,不抄襲就不能及時上交作業,我不想欠交作業,不想拉班級和小組的后腿。”“這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學生,我得好好地引導他、幫助他。”我在心里想。“沒關系,老師允許你抄作業。”我安慰道。這時,劉超然更感到詫異,簡直不敢相信。我接著說:“不過,老師對你抄作業有個要求,那就是每次作業要抄兩遍。第一遍,你把課代表寫好后的作業拿來辦公室里抄,不要讓其他同學知道,但不要抄在作業本上,可以先抄在其它本子上,然后結合老師所講的內容,對課代表的作業進行思考。第二遍,盡量脫離課代表的作業,參照第一遍已抄好了的,再認認真真地抄在作業本上。你能做到嗎?”“我能!老師,我保證能!”劉超然激動而高興地回答道。
這之后,劉超然的作業果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物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有一次,他竟然看出了物理課代表作業的錯誤,并多次和物理課代表進行相關內容的探討。漸漸地,他不再抄襲作業了。對劉超然和物理課代表的表現,我在班會上及時給予了表揚。
一段時間以后,我再一次把劉超然叫到辦公室,對他這一段時間的表現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并對他再一次進行了教育和要求:“遇到不會做的題,可以先看看書,問問老師和其他同學,弄明白了再做作業,這樣就不用抄別人的了。你還要試著學會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去做作業,要學會另辟蹊徑,學會求異思維,學會創新,不要老是跟在別人后面氣喘吁吁地跑,否則,是永遠不會超越他人的。”劉超然不時地點頭,自信和堅毅溢于言表。
“表揚”真是一劑良藥。從此,劉超然逐漸擺脫了抄襲物理作業的習慣,課堂上也不再像以往那樣總是走神或者睡覺,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日俱增,物理成績也“噌噌”地往上竄。在縣舉行的“五科聯賽”中,他甚至憑物理成績獲得了縣二等獎。后來,在學校舉行的“中國夢,我的夢”演講中,他動情地喟嘆道:“吳老師對我抄襲物理作業這種惡劣行為的表揚,讓我慚愧,讓我反省,更催我進步,喚醒了我的物理夢、成功夢、成才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中學生已具有較強的自尊心,特別是后進生,由于他們所處的地位和環境,更希望別人尤其是教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鼓勵他們。我們重視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必須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入手,否則,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陷入低效或無效的境地,甚至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或對抗心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需要方法。真正的教育應包含智慧的愛,它與人的靈魂密切相關,真正的教育必須觸動人的靈魂深處而非粗暴武斷。真正的教育藝術,是一種充滿人性化關懷的智慧教育,這種教育藝術所帶來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力量常常超過我們的想象,它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真誠關愛。人無完人,學生也一樣。不妨換個思維,用“表揚”來替代“批評”,以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醒悟、自我矯正、自我規范。■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楊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