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勝
一個特困家庭里,父親年事已高、母親一身病痛,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造就了極爭氣的兄弟倆。2007年,哥哥考上了二本,但因家里實在負擔不起費用,他便主動把學習機會讓給了比自己的成績更好的弟弟。2010年,弟弟終于不負哥哥的厚望,考上了一本,替哥哥圓了大學夢。
現正在大學就讀的弟弟,除了在大學里刻苦攻讀、在空余及寒暑假打工掙錢外,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將來幫哥哥圓夢,究竟弟弟想幫哥哥圓一個什么樣的夢呢?我們一起去揭開這個秘密。
哥棄學讓弟讀書
前面提到的哥哥叫傅中文、弟弟叫傅中原,我們先從兄弟倆開始上學說起吧!
兄弟倆開始上學時,父親已經50多歲了,雖然體力日漸不支,但為了這個家,依然每天耕作在田地里,沒日沒夜風雨無阻地操勞著。
深知處在特困家庭里,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那時上學是要交學雜費的哦,可不像現在的同學們,可以免費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所以大家要珍惜哦!),因此,兄弟倆學習特別刻苦用工,每天上課,兄弟倆都是聚精會神地聽講,生怕錯過老師講的每一句話。課間休息,同學們都到操場上嬉戲玩耍,而他們兄弟倆很少走出教室,不是在教室溫習功課,就是抓緊時間做作業。放學后,他們就再也沒有時間做作業了。
放學鈴聲一響,兄弟倆就三步并作兩步地往家趕,有時還小跑。他們要趕向田地里,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一直要干到天黑,才隨父母收工回家。回到家后,兄弟倆就明確分工,哥哥淘米做飯,弟弟擇菜,好讓干了一天農活的父母歇一歇。吃過晚飯后,母親就在昏暗的燈下做針線活,兄弟倆就忙著收拾碗筷,洗碗刷鍋,父親則整理一下農具,為第二天干農活作好充分的準備。
到了每年農忙的“雙搶”季節,兄弟倆總是頭頂烈日幫父母親干農活。扯秧、插秧、割稻,兄弟倆每一樣農活都干得像模像樣。
到了暑假期間,如農活不忙時,哥哥就帶著弟弟下河溝摸魚蝦、撿田螺,然后拿去賣掉。他們為了減輕一點父母親的負擔,便幫著掙點零用錢補貼家用。雖然兄弟倆每天掙的錢不多,但他們已經很滿足了。因為他們深知,在他們的這個家里,每一分錢都是那樣的珍貴,那樣的來之不易。
盡管生活的苦難像大山一樣壓得全家人抬不起頭來,但這種逆境磨礪出了兄弟倆過早的成熟和堅強。兄弟倆除了在勞動上和生活上都是強者,在學習上,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班上的第一名,特別是弟弟傅中原,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一晃到了2007年。這年的8月,哥哥收到了一所二類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弟弟也收到了大冶市最好的中學“大冶一中”的錄取通知書。
這可謂是雙喜臨門,可是面對這樣的家庭狀況,哥哥忍著淚水選擇了放棄,把機會留給了弟弟。
打算讓哥再圓夢
8月下旬,傅中文背起行囊,含著眼淚,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家人,外出打工掙錢。
大冶一中,雖是大冶市最好的高中,但學費也是不菲的。傅中原得知大冶市實驗高中不但學費比大冶一中便宜不少,而且還有助學金。他與父母親商量后,便轉到了大冶市實驗高中就讀。
2010年8月5日,一個天大的喜訊飛到了傅中原的家中。傅中原收到了一類重點大學——湖北大學政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傅中原急不可待地給遠在外地的哥哥打去電話,向哥哥報告了這一喜訊。電話中傳來了哥哥的聲音:“弟弟,你真是好樣的,的確比哥哥強。哥哥好高興、好欣慰!哥哥哪怕再苦再累,也值了!你總算為我們家爭了一口氣,爸爸、媽媽也沒白辛苦一場!”
然而,傅中原的父母,一想到兒子“昂貴”的大學費用,就高興不起來了。后經當地的媒體向社會求助的報道,一些好心人為他們捐了一些錢。
經過家人的努力,傅中原才得以順利地邁進了湖北大學的校門。
在大學的校園里,傅中原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不是去做家教,就是來到大街上發廣告宣傳單。
2014年3月的一天,傅中原從網上看到一則消息,教育部出臺了一個政策,從2007年起,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范大學正式在全國招收免費師范生。傅中原頓覺眼前一亮,他立即給哥哥寫信,將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哥哥。因為寫信比打長途電話要便宜得多,他不但向哥哥寄去了一些必備的學習資料,并在信中一再的鼓勵哥哥,要哥哥重新振作起來,再圓從前可圓而又未圓的大學夢。他在信中還特別強調:“哥,誰叫我們是親兄弟呢!我們下輩子還要做親兄弟!”
弟弟因為哥哥為自己保留了上學的機會而愧疚,一直在尋找機會讓哥哥也圓了大學夢。同學們,你們說這兄弟倆是不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