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的歷史并不長,但時至今日,它成為了一個人人爭先恐后,爭而食之的領域,阿里巴巴、民生銀行、京東、蘇寧……幾乎所有公司都希望借助互聯網金融使得公司業績大踏步前進,然而,互聯網金融真的就那么好嗎?
今年年初,央行暫停了“虛擬信用卡”的發行,這一舉措源于一個“信用卡預授權漏洞”。信用卡有一個預授權功能,額度可以是溢繳款的115%。于是,有人蓄意往一張透支額度1萬元的信用卡里存入100萬元,然后找商家刷115萬元,套出15萬元利益之后消失。當2014年1月發現此漏洞時,涉案金額已經到了100億元,相關機構的損失達15億元。有人認為這是第三方支付的問題,也有人認定是銀聯規則制定的漏洞,還有人說這是發卡行發了太多虛假卡片無法追查,但不管是誰的責任,這15億元已經人間蒸發。違背和動搖了金融賬戶實名制的根基,這也是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發行的原因。
今年2月初,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以技術故障為由停止用戶提現,2月25日,Mt.Gox正式申請法院破產保護。數日之間,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轟然坍塌,其原因是受到黑客攻擊,總共744408個比特幣失竊,價值3.5億美元,該平臺因資不抵債申請破產。據業內人士透露,該比特幣交易平臺上的一個漏洞被黑客發現,讓用戶提現自己的比特幣后,平臺認為這筆提現沒有成功。黑客利用這個漏洞,迅速反復提現,提空了平臺上74萬枚比特幣,瞬間3.5億美元蒸發。比特幣不記名,無從追查,平臺必須自行承擔責任。
金融的風險不發生則已,發生起來就風卷殘云,天地為之變色。而互聯網金融更是驗證了那句老話:如果沒有做好風險控制,做得越大,死得越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