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秒客”張哲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折在一直參與并引以為傲的“秒標”活動中。
“秒客“一詞最早源于網絡流行語“秒殺”,所謂的“秒殺”是指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網站上出現的商品進行搶購。當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后,P2P網貸平臺為了招攬人氣發放了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平臺通常會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并打款,網站在滿標的之后很快連本帶息還款,這一行徑被稱為“秒標”。網絡上由此聚集了一批專門投資“秒標”的投資者,也被稱之為“秒客”。
張哲的“秒標”之旅是跟自己的表妹趙鈺開始的。2012年7月,趙鈺開始參與跑P2P網貸平臺的“秒標”。當時,第一筆錢投了5000元,兩小時后趙鈺收到回款5037元,相當于獲利37元;第二筆投資1萬元,當天就收到了本息回款,利息70元。在試水成功之后,趙鈺的膽子大了起來,每日樂此不疲地穿梭于各家P2P網站尋找“秒標”的機會,并且把自己的致富絕招傳授給了表哥張哲。
2012年9月,張哲注意到優易網推出了一個總額2000萬元的秒標活動,他先是出資3000元嘗試了一下,活動第二天收到了30元的利息。張哲從優易網的網站上了解到,其母公司是香港億豐集團,股東之一是浙江巨豪集團。張哲曾多次參與優易網的“秒標”活動,此前都能按時拿到本息,月利率折合2%—5%,因此,張哲對于優易網的信任度持續攀升,投入金額也從最初的3000元到10萬元、20萬元、30萬元,12月20日,張哲最后一次“秒標”投入了50萬元,但沒想到,從此沒了音信。
12月21日早上,張哲看到優易網發布公告稱,改網站當日11點到15點停電,所有事務將在這之后處理。然而張哲發現,15點之后,客服并沒有上線。對于這種異常情況,張哲很警惕,他趕緊給優易網所在的供電局打電話,得知優易網所在地根本沒有接到報修停電的申請。隨后,張哲又趕緊給優易網宣稱的股東巨豪集團打電話,對方也明確否認與優易網有關,而被優易網稱為母公司的香港億豐集團隨后也發申明稱:“香港億豐國際集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成員,從未有所謂的南通優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即優易網)……其所產生的一切后果及責任,均由其自行承擔,本集團概不負責。”自此,張哲死了心,他明白,自己被坑了。
優易網的負責人繆忠應在經營網吧時接觸到了正在迅速發展的P2P網貸行業,隨后萌發了“創業”念頭。2012年6月,繆忠應出資3萬元搭建了優易網,并虛報注冊資金1000萬元。兩個月后,優易網正式上線運營。
繆忠應等三人通過地毯式轟炸宣傳令優易網在投資者中聲名鵲起,創辦之初,優易網上就發起了年化率8%的2000萬元“秒標”,并吸引了兩百多位注冊會員,張哲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張哲都會收到網站工作人員有無借款標的通知,并告訴他不要多充值,這讓張哲感到很踏實。而優易網客服在與投資人的網上交流中透露出的耐心和細致也讓張哲對優易網的信任倍增。
優易網上掛著的借款標多為汽車和店面抵押,顯示借款人需要資金周轉,借款金額多在20萬到50萬元之間,允諾的年化利率在18%—24%之間,再加上一些額外獎勵,月息可達3分。
為了降低投資人的警戒心,優易網承諾采取擔保本金制度:如果借款人逾期不還,投資人本金將由網站墊付,保證“零風險”,有些借款還附有商家的進貨記錄。不少投資者動心了,通過優易網將錢放給“借貸人”,優易網也一直十分守信,在捐款逃走之前從未出現過壞賬。就這樣,在短短4個月之內,優易網發出了363筆借款標,然而根據公安局后期偵破提供的數據,優易網上發布的借款標很多都是假的,真實的借款比例僅為10%。
繆忠應捐款逃跑非常之突然,之前毫無征兆,就在發布停電通告的當天上午,客服還在正常回復投資人。4個月的時間,優易網總共成交金額為71164010元,已還268筆,金額為50938010元,未還95筆,金額為20226000元,涉及人數達64人。
在警方后期的審訊中繆忠應承認,自己人脈不夠,借款人的增長速度遠遠落后于投資人的增長速度,沒有借款標,投資人就會撤資。為了留住投資人,他們只有發布虛假標。然而,繆忠應又負擔不起日益龐大的利息,于是,希望通過炒期貨賺錢來彌補漏洞。但期貨投資屢戰屢敗,彌補不了巨大的資金漏洞,繆忠應只好捐款逃走。
2013年4月,如皋警方成功抓獲繆忠應。這標志著中國P2P行業的第一大案“優易網卷款2000萬元事件”終于告破。
對于此事,專家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網貸模式應該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務,而不直接產生資金交易,也不墊付本金。異化后的網貸存在很多潛在風險。一旦發生欠款,獲擔保的網貸企業則由擔保公司出資還款;若無擔保公司擔保,則需要由網站的風險提取金和盈利來賠付。一旦發生大規模壞賬,容易導致公司破產,投資人血本無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