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姚晨
摘要: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事實上,結合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肌體發展理論、世界市場理論對他們的市場經濟理論進行本質分析會發現,在他們的理論沒有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反而是為社會主義發展市場經濟準備了充足的理論基礎。我國一直沒有停止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從改革開放直至今天,我們經歷了在計劃經濟中引入市場機制、確立市場經濟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再到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最后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四個階段,爭論的焦點問題已經從最初的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發展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如何與市場經濟更好的結合,反映了市場經濟觀念在我國逐步確立的過程。在新時期,我國經濟面臨增速走緩和產業結構轉型等問題,經濟體制改革再次成為熱點,中國亟需通過調整,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經濟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F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0-01
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突破了思想禁區,認識到市場經濟或者計劃經濟不是判斷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的依據,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市場經濟具有普世性,于是我們放棄了計劃經濟,提出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必然具備一些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結構上,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在分配制度上,實現的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與發展,我們國家采取了政府干預主導型的監管機制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監管,在市場經營的過程中適時采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政策手段對市場的發展進行引導與調控。以政府為主導的這種監管體制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短期內得以建立,社會主義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得以完善[1]。從1979年改革開放到現在,在市場化改革的有力推動下,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這表明了,我們發展市場經濟是正確的,可以進一步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和配置資源。
二、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時面臨的問題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我國現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各種矛盾逐步顯現了出來: 最主要的是政府擁有的資源過多,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審批過多,有些靠市場機制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的,政府卻進行干預,由此造成經濟運行效率相對低下;國有企業壟斷,擠壓民有經濟發展;政府控制社會,阻礙公民社會發展,形成強政府——弱社會或大政府——小社會的勢態,離開放、自由、透明、公正的現代市場經濟境界相去甚遠[2]。
我國現在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時期,隨著勞動力的短缺和工資的持續提高,我們國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已經慢慢消失,中國經濟逐步進入了從二元經濟發展階段向新古典增長階段的轉變時期。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資本報酬遞減現象開始出現,繼續依靠大規模的政府主導型投資以保持經濟增長速度的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續性。目前,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主要表現就是政府投資比重過高,相應的,中小企業遇到進入障礙以及其他發展條件的限制比如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而國有企業依靠政府的行政保護,往往擁有行業壟斷地位,這些企業效率相對低下卻因為行政保護而盈利,政府出于對產值、稅收、就業穩定性和社會穩定性的考慮,不愿意做出讓低效率的大型國有企業退出經營的決策,這就會妨礙市場經濟的發展,因而難以具有高的資源配置效率[3]。
三、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建議和結論
中國十八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4]
1.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我們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更好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要尊重價值規律的作用,發揮市場機制調節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讓企業根據市場信號自主地做出生產經營決策。
2.轉變政府職能,減少直接干預
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不再繼續充當資源配置的主角,不去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撤銷一些以前主管企業的專業部門,放手發揮市場的作用,政府職能轉變為從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也就是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3.建立適合的市場監管體制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建立適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市場監管體制。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首先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切實轉變監督管理的指導思想,要從過去的直接監管思路轉變為監管社會主義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體系的思路上來,轉移到積極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上來,把是否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作為衡量市場監管工作的標準,積極推進市場監管體制的深層次改革。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依然有著巨大的空間,不過想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確實需要進一系列的條件和制度環境。經濟體制改革無疑是十分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佘源.中外市場監管比較研究及啟示[J].學術論壇,2010(11):111-114.
[2]鄭炎潮,盧曉媚.市場經濟與發展主體轉型—將以公有制經濟為主轉為民有制經濟為主 [C].市場經濟與轉型升級——2011年廣東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11).
[3]蔡昉.中國經濟增長如何轉向全要素生產率驅動型[J].中國社會科學,2013(1):56-71.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W].人民日報,2012(11).
作者簡介:
胡海洋(1989-),男,河南鄭州人,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
姚 晨(1990-),女,遼寧大連人,貴州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
現代經濟信息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