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要:影響就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影響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地域特征,并且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彈性之間有著較強的負相關性。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勞動力就業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同的地區和產業在經濟上的增長對就業需求的影響具有著較大的差異性,本文通過對經濟增長于就業各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對我國的就業彈性歷史變化重新梳理與解讀,最后提出了就業需求與經濟增長相互間影響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真實存在于實際情況之中,致使經濟增長對就業率有很大影響。
關鍵詞:經濟增長;就業;就業彈性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0-01
前言
普遍來說,就業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一致性的變動關系,對于這一性質,奧肯定律和索洛模型都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做出了闡述。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都處于比較高的發展水平,然而,就業率卻不那么樂觀,這就成為了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由此可見,經濟增長和就業影響之間關系系統的分析和梳理,對于改善就業狀況,協調就業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關系,從而將社會福利水平提高都將是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事。作為民生之本,就業在某些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區或者國家在某一時間段內人民群眾的社會福利水平以及基本生存狀態,成為了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徑和基本前提,而對于就業來說,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影響就成為了最為深遠和直接的因素,研究經濟增長對于就業增長影響的問題也變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關于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蔡昉提出“在中國,保增長不一定能保就業”。因為中國的失業性質以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的自然失業性質為主,并且中國的經濟模式偏向于大企業模式[1],這也就導致在保持經濟增長同時,保證就業變得越來越困難。
一、就業被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影響
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技術進步在長期中影響著經濟的增長,成為了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源之一。反過來講,社會財富的積累與經濟的增長增加了投入科研的經費,使得進行科研的環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進而加強了社會的技術進步觀念,有利于新技術不斷地的更新和更好的轉化為生產力,由此可以看出,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存在著相互加強和相輔相成的關系。對于技術進步對就業影響這一問題的分析,有一些人認為,技術進步會對勞動就業發生“擠出效應”,致使就業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2]。但從經濟學理論來說,技術進步對于就業的影響是存在于多方面的,但其最終結果卻是能夠促進就業。
技術進步分為幾種,分別是戰爭技術和民用技術。高端技術投資大、技術改良低產出成本較高,其實技術含量越高的東西越不需要人力,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旦控制不好容易二級分化。技術進步在制造業上比較多,這將讓產品廉價、優質,但所需人力更少,將更多地人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從事其他行業。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是行業比例轉化。如果工人收入少,再大量失業,技術進步反而是不利的。技術性的專業性特點,使得員工在熟悉自己工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轉行的困難,在西方社會中有很多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在實際意義上就是技術性失業,所以失業與職位空缺并存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另一方面,技術革新會絕對的增加超過工資的剩余,否則這樣的技術革新就不具備其實際存在的意義,也不會被采用。
二、通貨膨脹影響著就業
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物價是傾向于上升趨勢的,而通貨膨脹也成為了經濟增長的衍生品之一。
菲利普斯曲線就是就業與通貨膨脹最著名的研究之一,通過對貨幣工資變動和失業率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進而繪制了貨幣工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這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線[3]。從這條曲線上可以看出,相對于工資增長變快,失業率就會減少;工資增長變慢,失業率就會增加。根據工資成本來進行通貨膨脹的推進的觀點,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可以表述為物價上漲率也就是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也就代表著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存在著此消彼長的相互交替關系。由此來說,要提高就業,進而減少失業,則要以通貨膨脹為代價;相反,如果想把物價穩定,對通貨膨脹進行控制,自然而然的會產生較高的失業率。
另外,通貨膨脹會造成需求量的增加,這會使得工廠更多的去生產所需產品,如果想要增加產量,就必須相應的多雇傭勞動力,也因此導致了就業機會的增加。但另一方面,通貨膨脹也會導致貨幣貶值,相對應的物品價格就會上漲,這會令人們得感到更多的壓力,造成需求減小,進而生產減小,就業率就會降低。以上兩點看來是矛盾的,但其實這兩點并不矛盾,因為以上兩點的的原理是并不一樣,首先要知道通貨膨脹與貨幣直接相關,而通貨膨脹與市場的需求卻只是相對關系,第一點現象產生的原理是物資匱乏生產力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貨幣不變,那么,貨幣相對于物資來說是多余的,總供給小于需求,由此物資價格就會相應的上漲,當物資匱乏時候自然就需要生產力的時候,這也叫抑制性膨脹;第二點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物資供給充足,然而生產成本超過勞動率所帶來的上漲,也叫成本推進性膨脹。
三、結論
通過本文對于經濟增長與就業關系問題的分析與梳理,顯示出經濟增長是就業率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經濟增長,就業增加也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但一定的經濟增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經濟體所帶來的就業效應都會相應的有很多不同之處,甚至存在著很大差異,這完全取決于經濟增長方式和宏觀的經濟環境。由于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加速和經濟轉型的特殊階段,經濟增長也只能說是就業增長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宏觀經濟環境卻對就業就有著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車偉,蔡昉.就業彈性的變化趨勢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2(9):102-123.
[2]陳楨.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2011(8):116-120.
[3]蔡都陽,高文書.實現經濟與就業同步增長的政策建議[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2(12):52-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