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棋+劉冰洋+夏建華+張永輝+謝云波+周林+陳海洋
摘要:通過優化現有的烤煙散葉插簽烘烤工藝,探討其對煙葉烘烤用時、耗能、外觀質量及烤后經濟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其煙葉烘烤用時延長,烘烤耗能略有上升,但烤后煙葉以橘黃色為主、色度強、油分多、身份中等、組織疏松、中上等煙葉比例明顯上升。總的來說,優化后的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大大提高了干旱煙葉的烘烤質量。
關鍵詞:烤煙;干旱煙葉;散葉;插簽;優化;烘烤工藝
中圖分類號: S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5-3617-04
Flue-curing Techniques of Dry Loose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serting Bamboo Sticks
LUO Ding-qi1,LIU Bing-yang2,XIA Jian-hua1,ZHANG Yong-hui1,XIE Yun-bo1,ZHOU Lin1,CHEN Hai-yang2
(1. Luzhou Branch Company, Sichu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any, Luzhou 646600, Sichuan, China;
2. 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Henan Agricultural of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The tobacco flue-curing time, energy consumption, appearance quality and cured tobacco leaf economic traits were evaluated by optimizing the flue-curing technique of dry loose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serting bamboo stic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uring technique of dry loose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serting bamboo sticks extended the flue-curing time and increased flue-c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slightly. Most of the cured leaf were orange with strong chroma, more oil, medium identity, loose tissue. The proportion of fine tobacco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ptimized technique of dry loose lea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inserting bamboo sticks can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obacco curing.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dry tobacco;loose leaves;insert bamboo sticks;optimization;flue-curing technique
收稿日期:2014-02-10
基金項目:四川省煙草公司瀘州市公司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羅定棋(1969-),男,四川瀘州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烤煙栽培、調制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電話)18982425917(電子信箱)
ycldq1969@163.com。
烤煙是一種既喜水又怕澇的作物[1],干旱的情況下,煙葉水分含量較少、結構較緊密、內含物分布不均勻、干物質積累較充實[2]。提高干旱煙葉的烘烤質量和烤后煙葉化學成分的協調性,對于今后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目前,國內干旱煙葉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生理方面[3-6],其調制工藝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散葉插簽烘烤工藝[7]能夠較好地解決干旱煙葉在其烘烤上變黃難、失水難的問題。近年來,我國云、貴、川、渝等地旱情嚴重,廣大煙區對干旱煙葉的烘烤工藝需求增加,因此本研究對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進行了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煙葉為云煙97,移栽期相同,除灌溉外,其田間管理按照優質烤煙栽培生產技術規范進行。供試煙田連片6.7 hm2,土壤肥力相對均勻一致。
供試密集烤房裝煙室(280 cm×800 cm),自控儀為遼寧海帝升機械有限公司生產,風機為1.5~2.2 kW三相軸流電機(福建華大電機有限公司),分風板(133.5 cm×40 cm)為云南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竹簽、方桿、卡槽及回風擋板按相關要求自制[8]。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6~8月在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麻城鄉進行。設置2個處理,不設重復。處理I(對照),采用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處理Ⅱ,采用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每處理烘烤使用1個烤房,分別使用煙葉下部葉(第4~6位葉)、中部葉(第9~11位葉)和上部葉(第14~16位葉)進行試驗。同部位各處理裝鮮煙量保持一致。
在烘烤過程中,記錄裝鮮煙量、每4 h對烤房內的干濕球溫度變化及煙葉狀態進行監測和記錄;烘烤結束后,統計烤后干煙量、煤耗、電耗、烤后煙葉經濟性狀(根據烤煙42級國家標準[9])。endprint
1.2.1 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 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如表1所示。
1.2.2 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 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如表2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干旱煙葉烘烤曲線
由圖1、2、3可以看出,在烘烤0~24 h,處理Ⅱ干旱煙葉下部、中部、上部葉散葉插簽烘烤過程中干球溫度上升速度明顯高于處理Ⅰ,處理Ⅱ濕球溫度高于處理Ⅰ;在60~80 h,處理Ⅱ干球溫度速度上升明顯高于處理Ⅰ;在烘烤開始30 h之后,兩處理濕球溫度變化基本保持一致??赡苁钦熑~含水量適中、葉厚適中、組織疏松、內含物分布均勻,其主變黃溫度在38 ℃;而干旱煙葉水分含量較少、結構較緊密、內含物分布不均勻、干物質積累較充實,其主變黃需要較高溫度,觀察發現干旱煙葉在42 ℃穩溫結束之后,若升溫過急,易出現黑糟煙。
2.2 烘烤時間
由表3可知,優化后的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烘烤煙葉用時為6~7 d,變黃期控制在70 h之內。優化后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與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的區別在于前者變黃期明顯短于后者,而其定色期則明顯長于后者。
2.3 烘烤耗能
由表4可以看出,處理Ⅱ干旱煙葉下部、中部、上部葉的耗能成本分別比處理Ⅰ高5.8%、7.4%、2.6%,即各部位煙葉烘烤耗能均高于處理Ⅰ,這可能與優化后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相較于原來的烘烤工藝,變黃期縮短,定色期延長有關。
2.4 外觀質量
由表5可知,各處理烤后煙葉成熟度均為成熟。處理Ⅰ下部、中部、上部葉煙葉顏色依次為檸檬黃、橘黃-檸檬黃、橘黃;處理Ⅱ依次為橘黃-檸檬黃、橘黃、橘黃。采用優化的烘烤工藝的烤后煙葉以桔黃色為主。處理Ⅰ不同部位煙葉身份依次為薄、稍薄、稍厚;處理Ⅱ依次為稍薄、中等、中等。采用正常烘烤工藝的煙葉烘烤后身份差別較大,而采用優化烘烤工藝的以中等居多。就同部位煙葉而言,處理Ⅱ要比處理Ⅰ油分多、色度強、結構更疏松。綜上所述,優化的烘烤工藝更適宜干旱煙葉烘烤。
2.5 烤后煙葉經濟性狀
由表6可知,采用優化后的烘烤工藝,上等煙率在18.5%以上,相較于正常烘烤工藝,上等煙率提升7.1~11.1個百分點;中等煙率在40.3%以上,相較于正常烘烤工藝,中等煙率提升了3.5~8.8個百分點??梢姡捎脙灮蟮母珊禑熑~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可以明顯提高干旱煙葉烤后的經濟性狀。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發現采用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煙葉烘烤用時略有延長,烘烤耗能稍有上升,但烤后煙葉外觀質量明顯改善,經濟性狀明顯提高??梢哉f,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更適宜干旱煙葉烘烤。在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研究的基礎上[10-14],依據干旱煙葉試驗情況,總結了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為烘烤用時6~7 d,主變黃干球溫度40 ℃,變黃期用時70 h之內,應盡量縮短40 ℃之前的時間,在42 ℃穩溫結束時,烤房內煙葉變黃程度稍低,應在80%~90%,42~45 ℃的升溫速度應盡量放緩,45~47 ℃應穩溫足夠的時間,使煙葉充分變黃。在對干旱煙的烘烤過程中極易出現的黑糟現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宮長榮.煙草調制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黃國文,陳良碧.干旱對上部煙葉細胞結構和化學成分的影響[J].生命科學研究,2000,4(2):183-187.
[4] 曹廷茂,徐宇航,顧懷勝,等.成熟期控水對烤煙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0):182-187.
[5] 王鵬翔.干旱脅迫對烤煙形態結構、主要生理指標及化學成分的影響[D].貴陽:貴州大學,2008.
[6] 韓錦鋒.煙草栽培生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7] DB 52/T 666-2010,烤煙散葉堆積烘烤工藝規程[S].
[8] DB 52/T 665-2010,烤煙散葉堆積烘烤技術規程[S].
[9] GB 2635-9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烤煙[S].
[10] 王傳義,張忠鋒,徐秀紅,等.煙葉烘烤特性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1):38-41
[11] 王學龍,宋朝鵬,潘建斌,等,散葉烤房系列研究2.裝炕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319-321.
[12] 王學龍,宋朝鵬,潘建斌,等.散葉烤房系列研究3.烘烤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2):103-106.
[13] 王衛峰,陳江華,宋朝鵬,等.密集烤房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5(3):12-14.
[14] 羅 勇,李明海,李智勇,等.烤煙散葉堆積氣流上升式烤房結構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5(1):47-48.endprint
1.2.1 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 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如表1所示。
1.2.2 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 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如表2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干旱煙葉烘烤曲線
由圖1、2、3可以看出,在烘烤0~24 h,處理Ⅱ干旱煙葉下部、中部、上部葉散葉插簽烘烤過程中干球溫度上升速度明顯高于處理Ⅰ,處理Ⅱ濕球溫度高于處理Ⅰ;在60~80 h,處理Ⅱ干球溫度速度上升明顯高于處理Ⅰ;在烘烤開始30 h之后,兩處理濕球溫度變化基本保持一致??赡苁钦熑~含水量適中、葉厚適中、組織疏松、內含物分布均勻,其主變黃溫度在38 ℃;而干旱煙葉水分含量較少、結構較緊密、內含物分布不均勻、干物質積累較充實,其主變黃需要較高溫度,觀察發現干旱煙葉在42 ℃穩溫結束之后,若升溫過急,易出現黑糟煙。
2.2 烘烤時間
由表3可知,優化后的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烘烤煙葉用時為6~7 d,變黃期控制在70 h之內。優化后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與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的區別在于前者變黃期明顯短于后者,而其定色期則明顯長于后者。
2.3 烘烤耗能
由表4可以看出,處理Ⅱ干旱煙葉下部、中部、上部葉的耗能成本分別比處理Ⅰ高5.8%、7.4%、2.6%,即各部位煙葉烘烤耗能均高于處理Ⅰ,這可能與優化后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相較于原來的烘烤工藝,變黃期縮短,定色期延長有關。
2.4 外觀質量
由表5可知,各處理烤后煙葉成熟度均為成熟。處理Ⅰ下部、中部、上部葉煙葉顏色依次為檸檬黃、橘黃-檸檬黃、橘黃;處理Ⅱ依次為橘黃-檸檬黃、橘黃、橘黃。采用優化的烘烤工藝的烤后煙葉以桔黃色為主。處理Ⅰ不同部位煙葉身份依次為薄、稍薄、稍厚;處理Ⅱ依次為稍薄、中等、中等。采用正常烘烤工藝的煙葉烘烤后身份差別較大,而采用優化烘烤工藝的以中等居多。就同部位煙葉而言,處理Ⅱ要比處理Ⅰ油分多、色度強、結構更疏松。綜上所述,優化的烘烤工藝更適宜干旱煙葉烘烤。
2.5 烤后煙葉經濟性狀
由表6可知,采用優化后的烘烤工藝,上等煙率在18.5%以上,相較于正常烘烤工藝,上等煙率提升7.1~11.1個百分點;中等煙率在40.3%以上,相較于正常烘烤工藝,中等煙率提升了3.5~8.8個百分點??梢姡捎脙灮蟮母珊禑熑~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可以明顯提高干旱煙葉烤后的經濟性狀。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發現采用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煙葉烘烤用時略有延長,烘烤耗能稍有上升,但烤后煙葉外觀質量明顯改善,經濟性狀明顯提高??梢哉f,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更適宜干旱煙葉烘烤。在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研究的基礎上[10-14],依據干旱煙葉試驗情況,總結了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為烘烤用時6~7 d,主變黃干球溫度40 ℃,變黃期用時70 h之內,應盡量縮短40 ℃之前的時間,在42 ℃穩溫結束時,烤房內煙葉變黃程度稍低,應在80%~90%,42~45 ℃的升溫速度應盡量放緩,45~47 ℃應穩溫足夠的時間,使煙葉充分變黃。在對干旱煙的烘烤過程中極易出現的黑糟現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宮長榮.煙草調制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黃國文,陳良碧.干旱對上部煙葉細胞結構和化學成分的影響[J].生命科學研究,2000,4(2):183-187.
[4] 曹廷茂,徐宇航,顧懷勝,等.成熟期控水對烤煙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0):182-187.
[5] 王鵬翔.干旱脅迫對烤煙形態結構、主要生理指標及化學成分的影響[D].貴陽:貴州大學,2008.
[6] 韓錦鋒.煙草栽培生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7] DB 52/T 666-2010,烤煙散葉堆積烘烤工藝規程[S].
[8] DB 52/T 665-2010,烤煙散葉堆積烘烤技術規程[S].
[9] GB 2635-9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烤煙[S].
[10] 王傳義,張忠鋒,徐秀紅,等.煙葉烘烤特性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1):38-41
[11] 王學龍,宋朝鵬,潘建斌,等,散葉烤房系列研究2.裝炕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319-321.
[12] 王學龍,宋朝鵬,潘建斌,等.散葉烤房系列研究3.烘烤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2):103-106.
[13] 王衛峰,陳江華,宋朝鵬,等.密集烤房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5(3):12-14.
[14] 羅 勇,李明海,李智勇,等.烤煙散葉堆積氣流上升式烤房結構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5(1):47-48.endprint
1.2.1 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 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如表1所示。
1.2.2 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 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如表2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干旱煙葉烘烤曲線
由圖1、2、3可以看出,在烘烤0~24 h,處理Ⅱ干旱煙葉下部、中部、上部葉散葉插簽烘烤過程中干球溫度上升速度明顯高于處理Ⅰ,處理Ⅱ濕球溫度高于處理Ⅰ;在60~80 h,處理Ⅱ干球溫度速度上升明顯高于處理Ⅰ;在烘烤開始30 h之后,兩處理濕球溫度變化基本保持一致??赡苁钦熑~含水量適中、葉厚適中、組織疏松、內含物分布均勻,其主變黃溫度在38 ℃;而干旱煙葉水分含量較少、結構較緊密、內含物分布不均勻、干物質積累較充實,其主變黃需要較高溫度,觀察發現干旱煙葉在42 ℃穩溫結束之后,若升溫過急,易出現黑糟煙。
2.2 烘烤時間
由表3可知,優化后的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烘烤煙葉用時為6~7 d,變黃期控制在70 h之內。優化后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與正常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的區別在于前者變黃期明顯短于后者,而其定色期則明顯長于后者。
2.3 烘烤耗能
由表4可以看出,處理Ⅱ干旱煙葉下部、中部、上部葉的耗能成本分別比處理Ⅰ高5.8%、7.4%、2.6%,即各部位煙葉烘烤耗能均高于處理Ⅰ,這可能與優化后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相較于原來的烘烤工藝,變黃期縮短,定色期延長有關。
2.4 外觀質量
由表5可知,各處理烤后煙葉成熟度均為成熟。處理Ⅰ下部、中部、上部葉煙葉顏色依次為檸檬黃、橘黃-檸檬黃、橘黃;處理Ⅱ依次為橘黃-檸檬黃、橘黃、橘黃。采用優化的烘烤工藝的烤后煙葉以桔黃色為主。處理Ⅰ不同部位煙葉身份依次為薄、稍薄、稍厚;處理Ⅱ依次為稍薄、中等、中等。采用正常烘烤工藝的煙葉烘烤后身份差別較大,而采用優化烘烤工藝的以中等居多。就同部位煙葉而言,處理Ⅱ要比處理Ⅰ油分多、色度強、結構更疏松。綜上所述,優化的烘烤工藝更適宜干旱煙葉烘烤。
2.5 烤后煙葉經濟性狀
由表6可知,采用優化后的烘烤工藝,上等煙率在18.5%以上,相較于正常烘烤工藝,上等煙率提升7.1~11.1個百分點;中等煙率在40.3%以上,相較于正常烘烤工藝,中等煙率提升了3.5~8.8個百分點??梢?,采用優化后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可以明顯提高干旱煙葉烤后的經濟性狀。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發現采用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煙葉烘烤用時略有延長,烘烤耗能稍有上升,但烤后煙葉外觀質量明顯改善,經濟性狀明顯提高??梢哉f,優化的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更適宜干旱煙葉烘烤。在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研究的基礎上[10-14],依據干旱煙葉試驗情況,總結了干旱煙葉散葉插簽烘烤工藝為烘烤用時6~7 d,主變黃干球溫度40 ℃,變黃期用時70 h之內,應盡量縮短40 ℃之前的時間,在42 ℃穩溫結束時,烤房內煙葉變黃程度稍低,應在80%~90%,42~45 ℃的升溫速度應盡量放緩,45~47 ℃應穩溫足夠的時間,使煙葉充分變黃。在對干旱煙的烘烤過程中極易出現的黑糟現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宮長榮.煙草調制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黃國文,陳良碧.干旱對上部煙葉細胞結構和化學成分的影響[J].生命科學研究,2000,4(2):183-187.
[4] 曹廷茂,徐宇航,顧懷勝,等.成熟期控水對烤煙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0):182-187.
[5] 王鵬翔.干旱脅迫對烤煙形態結構、主要生理指標及化學成分的影響[D].貴陽:貴州大學,2008.
[6] 韓錦鋒.煙草栽培生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7] DB 52/T 666-2010,烤煙散葉堆積烘烤工藝規程[S].
[8] DB 52/T 665-2010,烤煙散葉堆積烘烤技術規程[S].
[9] GB 2635-9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烤煙[S].
[10] 王傳義,張忠鋒,徐秀紅,等.煙葉烘烤特性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1):38-41
[11] 王學龍,宋朝鵬,潘建斌,等,散葉烤房系列研究2.裝炕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319-321.
[12] 王學龍,宋朝鵬,潘建斌,等.散葉烤房系列研究3.烘烤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2):103-106.
[13] 王衛峰,陳江華,宋朝鵬,等.密集烤房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5(3):12-14.
[14] 羅 勇,李明海,李智勇,等.烤煙散葉堆積氣流上升式烤房結構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5(1):4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