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妍婕
曾經滿目瘡痍、舉國情牽的地震災區,如今已是新顏新貌——民居鱗次櫛比,城鎮、村莊欣欣向榮,學校、醫院設施完備,企業、園區勃勃生機,人們的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這一切離不開全國人民對災區群眾的關心,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科學規劃和決策。而災區群眾同樣懷著感恩的情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節儉節約,把各項資金用到“要緊”處、“刀刃”上,重建美好新家園。
走進汶川水磨鎮,誰都不會相信這個比江南水鄉還美的小鎮以前會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鎮。
震前水磨鎮的企業已達60多家,基本上都是高污染的工業。
汶川地震發生后,如何重新定位水磨發展目標及其重建規劃,是擺在當地黨政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秉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先進理念,負責對口援建的佛山經過走訪調查,認為生態已被嚴重破壞的水磨不再適宜走工業化道路,他們提出了“工業外遷,騰籠換鳥”“文化包圍城市”的初期規劃戰略。
規劃出來后,水磨災后重建總資金25億元迅速到位。在充分尊重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借鑒了日本、瑞士、不丹的生態建筑理念,一場優質、高效的災后重建讓“汶川生態新城,西羌文化名鎮”的畫卷日趨明朗。如今的水磨已成為生態旅游小鎮,被游客贊譽為“水磨江南”。
5月11日,星期日,水磨鎮人山人海。“周末來玩的人特別多,不提前把材料準備充足,根本應付不過來。”位于禪壽老街的古鎮飯店老板蘇代福和服務員一大早就忙開了。
現在,水磨鎮上有256戶從事旅游經營。去年水磨共計接待游客17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8億元,“人均收入達到1萬多元,比汶川地震前翻了一番。”因地制宜,震后水磨大力發展旅游業,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汶川縣蘿卜寨游人也絡繹不絕。春夏之交正是甜櫻桃的成熟時節,“親手采摘大櫻桃,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體驗鄉村生活”是蘿卜寨新推出的活動。“這幾天,訂房的游客很多。”村支書馬前國說,去年全寨接待游客36.5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540萬元。
“‘5·12’后,汶川縣確定精品景觀、精美村寨、精致農莊的規劃思路,目前全縣已建成20個精品旅游村寨、91個幸福美麗家園,有農家樂、鄉村酒店500余家。”汶川縣縣長旺娜告訴記者,去年汶川接待游客604.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6.29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長522.88萬人次和23.95億元。
德陽市區的東方電機重跨廠房內,一個個“龐然大物”正在接受焊接、加工或裝配,它們全是大型水電、熱電發電機(組)上的重型部件。
6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東電主要生產車間經過快速修復,很快投入正常生產。然而2008年之后,國內外傳統能源市場發生巨變,能源發展越來越凸顯清潔高效之勢。這個時候東汽該如何轉型?
答案就是從“制”造到“智”造,東電在科技創新上猛下力氣。短短幾年間,東電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密集性突破,基本形成核心產業自主技術體系;一系列重大研發項目成功研制,主導產品跨入國際發電設備高端領域。
“今年是東電的又一生產高峰期,預計全年將完成發電設備產量3500萬千瓦。”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文學說,去年東電自主開發的溪洛渡770兆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一年6臺順利投入商業運行,創造行業年投運新紀錄;自主研制的300兆瓦仙游抽水蓄能機組一年4臺全部順利并網發電,填補了我國自主開發大容量抽水蓄能機組的空白。
災區工業發展靠“智”造,而農業發展依靠網絡也在不斷升級。廣元市朝天區,平溪鄉蔬菜大棚附近,一群農民在地里忙活著。“以前只知道利用傳統渠道來銷售農產品,現在我們搞農業的也要學習新技術,多利用網絡電商平臺來賣農產品才行。”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嚴大瓊高興地說:“我租賃了100多畝地種植蔬菜,成都和重慶幾家超市已在網上訂了120多噸呢!”
汶川特大地震后,廣元根據山區特點走出了一條“建園區帶基地,興產業促增收”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發展路子,并建立了“多園一業、塊狀覆蓋”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模式。
2013年底,61個現代農業園區實現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覆蓋。綠色食品基地累計達到了200萬畝,占到全省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總面積的1/4。
同時,廣元與四川大學等26個科研院校所建立產學研聯盟平臺,做優農產品品質,將資金完全用在“刀刃”上。3年中建立綠色食品機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體系,大力推廣綠色綜合防控等十大綠色農業技術,建成紅心獼猴桃、米倉山茶葉等國家級脫毒苗良繁基地1400畝。
“4·20”蘆山強烈地震后,蘆山縣按照“科學重建、民生優先、安全第一、保護生態、創新機制”原則,災后重建總體規劃實施項目379個,估算總投資123.05億元。中央、省共下達災后重建資金80.91億元。
號角聲聲催人急,披星戴月重建忙。一批批建筑隊伍開赴重建工地,一個個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重建進度,資金的使用和監管上如何將節儉貫穿始終?
“在災后重建中,我們將城鄉住房重建作為頭等大事,而首先面對的就是建材保障和運輸難題。”為此,蘆山縣在重建工作中專門成立了建材保障組,負責協調解決災后重建所需標磚、鋼材、水泥等大宗建材的生產組織供應,加強建筑材料產、供、銷各個環節的監管。
為了讓群眾早日住進新居,標磚的保供力度必須強化,因此蘆山縣對標磚生產企業實行50元/噸外地購煤補貼,調動標磚生產企業積極性。“從2014年1月15日至2月24日,也就是春節前夕,在四川省委和成都軍區的支持和統一部署下,川藏兵站部18團和20團啟動軍車運輸標磚行動,花了10天的時間,出動軍車450臺次,共計搶運標磚135.4萬匹,有效緩解了我們節前對機磚需求的壓力,降低了災區用磚成本。”蘆山縣委負責人感嘆地說道。
這只是災區重建中有效節約資金的縮影。雅安市委為實現陽光重建、廉潔重建,還出臺了有關重建資金、重建項目、招投標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紀檢監察機關和審計、發改、財政、住建等部門全程監督,跟蹤審計,及時發現和整改了存在的問題。今年以來,共發出整改通知書308份,整改問題625個,整改問題資金9200萬元,財政評減不合理資金5.3億元。
用最少的錢為群眾辦最好的事,一串串的數據說明了災區重建在節儉資金方面決心,儉以養德將激勵著他們繼續感恩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