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雷怡安
1993年10月,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正式施行,之后的20余年,我國公務員考試人數直線上漲。
李然、徐冬琦、成磊幾個年輕人也加入了這支大軍,透過他們的故事,我們能感受公務員報考呈現的新特點。
2014年4月7日是四川省上半年公開考試錄用公務員網絡報名的結束時間,據統計,本次四川省公招共有202054人報名。成都市錦江區的“食品藥品稽查執法3”是競爭最激烈的前三個崗位之一,該職位計劃招錄10人,實際報名人數1263人,報考比例達到126:1。
不過公務員考試冷熱不均的現象也很突出,據四川省人事考試中心統計的結果顯示:仍有省工商局行政執法、成都市龍泉驛區綜合管理等70余崗位無人報考。
早在2011年,李然報考了某中央駐川部門,在這之前他一直在老家河南生活,并且擁有一份不錯的事業單位工作。自2008年畢業就在這個單位,內心渴望改變的李然希望通過報考公務員來實現自己出去闖一闖的夢想。
雖然考試人數年年成倍地增長,而招錄人數比例依然很小,但這并沒有擊退考生們的熱情。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講,全國公務員考試算是一條公平且能改變自身狀況的道路,它給予所有人一種改變的可能和希望。
仔細了解后,李然看中了某中央駐川部門,因為這個崗位要求有3年以上財務工作經歷,這一項要求挫敗了許多人報考的熱情。李然發現自己有財務經歷的優勢,加上報名的人少,于是他決心試一試。果不其然,僅有40多人通過了資格審核,最終3人進入了面試,他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國家公務員。
而去年參加省考的黃梓霞報考了熱門的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管理崗位,由于報名條件比較寬泛,導致報名人數過多,競爭激烈。黃梓霞沒有通過筆試,不過她心態很平和,認為就算筆試過了,面試那道坎她也翻不過去。
公務員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里是穩定、高工資的代名詞,因此這也成為了眾多人報考的主要原因。
徐冬琦是四川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教育專業的學生,9月份開學,他將成為一名大四學生。報考公務員是他從大一開始就定下的目標,因此他將學習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備戰公務員考試上,而他堅信自己能夠考上。
記者手記
冷熱不均背后的思考
十年的時間,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從2004年的12萬人擴大到2013年的111.7萬人,海關等熱門職位曾一度達到了1個職位4000多人競爭的盛況。與之對應的是,就2013年給出的數據看,有700多個崗位無人報名,而這些崗位多是地區偏遠條件較差或是對考生報考條件很嚴格。
四川2014年上半年的公務員考試也出現了無人報名的崗位,這些崗位集中在行政執法類。考生的選擇無可厚非,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期望能夠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因此才會出現幾千人擠破頭去爭屈指可數的崗位。
個體的選擇本身是理性的,但群體的選擇卻呈現出一種非理性狀態,一邊倒的崗位選擇讓公務員考試形成了有過獨木橋似的危險。而某些基層的崗位不是無人問津就是人心不穩,這些情況都亟需國家對公務員崗位及薪酬做出合理科學的規劃和調整。
徐冬琦的信心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自己在這上面花費了不少的工夫,另一方面是在他的老家德陽羅江,家里的兩個叔叔都是公務員,如果自己在今年11月份的公務員考試中通過筆試,兩個叔叔至少能夠在面試環節上傳授一些經驗給他。
對于報考公務員的原因,徐冬琦說:“公務員工作穩定,相對輕松,工資較高”。
近幾年,隨著大學不斷擴招,入校人數逐年上漲,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也直線走高。據教育部發布的歷年中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畢業生人數為107萬人,到了2013年,畢業生人數猛增至699萬人,人數遞增了6倍以上。這樣帶來的連鎖效應是,畢業生人數直接導致就業人數的增加,而每年招聘提供的崗位雖然有所增加,但依然敵不過激增的畢業生人數。于是,選擇報考公務員來緩解就業帶來的困境成為了許多大學生的選擇。
就算面臨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公務員崗位的選擇上,依然還是存在著“挑肥揀瘦”的現象。徐冬琦很明確地說他要報考的是羅江縣政法委,雖然這個崗位競爭較大,但考公務員就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出路,所以選擇起點高的崗位對今后的晉升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近某網站針對公務員壓力進行了網上調查,調查數據顯示九成公務員有工作壓力,其中38.51%來自工作強度,17.98%來自人際關系。同時,九成單位有加班“文化”, 23.84%的單位經常加班,3.31%加班情況相當嚴重。
數據還顯示,因受到工作和生活等問題的影響,公務員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為煩躁、心累、厭倦、抑郁、孤獨、精神恍惚。
一面是國考的繼續升溫,一面是基層公務員工資待遇較低、晉升空間狹窄的現實問題,也導致了許多人不愿意報考基層公務員或者急于尋覓其他出路。
2013年,一名叫“鄉鎮公務員”的網友在湖南一論壇發帖,“曬”出了一份每月發放工資的銀行存折照片。照片顯示該網友一年工資收入不到3萬元,最低的一個月僅為775元。雖然有網友對此工資表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此帖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當前基層公務員的生存現狀。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的“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加快建立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和聘任人員管理制度”。這預示著基層公務員上升空間狹小、工資待遇低的現狀正在轉變。
成磊是雅安市蘆山縣組織部的一名公務員,2013年畢業于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的他,最終通過了四川省委組織部統一組織的2013年7月的選調生考試,成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
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讓這個不太為外人知曉的地方成為新聞熱詞。成磊選擇在這個時候來到蘆山,成為這里的一名基層公務員,同時也開始了每天加班和沒有周末節假日的日子。走村入戶、寫材料、開會成為他一年多的工作狀態,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也并沒有傳說中的高。
一次,記者到蘆山縣進行采訪報道,成磊被安排陪同,從早晨8點過到晚上8點,當記者結束了采訪返回住所后,成磊并沒有回家,而是回到了辦公室,因為還有材料需要完成。
對于這些,成磊是有心理準備的,他希望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追求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同時國家在大力進行公務員改革,只要在崗位上多鉆研,就一定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