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宏宇
作為中國電視界近十年來新聞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民生新聞”,以草根、親民、本土的特色俘獲了觀眾的心,但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遭遇到了瓶頸。報道內容題材瑣碎,內容低俗,缺乏創新等種種缺憾也已經逐漸浮出水面,并且引起了包括民生新聞主創人員以及新聞業內人士的重視。那么,在新時代、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如何前行,如何既保持民生新聞的特質,又能不斷創新與時代同行呢?筆者認為,我們既要堅守,又要突破,在堅持民生新聞親民方針的同時,不斷創新,不斷提升品質,從而實現民生新聞欄目的新發展和新跨越。
一、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的瓶頸
所謂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市民生活的新聞。從內容上來看,民生新聞反映社會生活、道德倫理、世態人情、趣聞軼事等為受眾普遍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它注重新聞的實用價值、娛樂價值、情感價值。從形式上來看,民生新聞節目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多采用符合普通百姓接收心理和接收能力的“軟性”表達,提高了新聞報道的互動性和欣賞性。從傳播方式和目的來看,民生新聞透過一條條具體的社會新聞,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弘揚真善美,批判假惡丑,以潤物細無聲的表達效果規范社會道德和價值標準,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以錦州電視臺《直播錦州》為例,這個欄目至今先后經歷了多次改版、擴版,從當初30分鐘的板塊節目到如今每天兩個小時的直播節目,由最初的板塊化到不打斷直播的新聞形式,實現了飛躍性發展。然而,盛景背后亦有隱憂。當畫面不再刺激、速度無法再加快的時候,電視民生新聞曾尋找到一個延展性功能——服務性,應運而生的是“幫忙類”節目?!吨辈ュ\州》欄目在2009年增加了《一撥就靈》的環節,大家有需要幫忙的事就去打電話、發短信,效果當然是好極了。但是,近一年多的運作,“幫你忙”正漸漸被人淡忘,因為這種為百姓“傳民情、達民意”的模式逐漸成為一個常態的節目理念,再加上受眾的訴求渠道不再單一,對各個節目注意力的分散也就不可避免了。由于過度模仿,在媒介環境、受眾心理和價值觀急劇變化的背景下,發展后勁乏力的現象也在逐步顯現。
主要表現在:內容同質化、報道瑣碎化以及新聞平庸化。在一地電視新聞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量定位、風格相似的欄目同時出現,其直接后果就是新聞內容同質化。觀眾在不同時段的相同民生新聞欄目中,經常能看到內容相近、角度相同、畫面類似的報道,這種雷同的報道帶來的只能是媒體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突破與發展
如何突破民生新聞發展的瓶頸,實現民生新聞的跨越發展呢?
1.筆者認為,首先就是要轉變我們的宣傳理念,拓展題材范圍,從“小民生”向“大民生”轉變,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當前,學界和業界普遍認為,從“小民生”向“大民生”的轉變是中國電視民生新聞未來的方向。
民生的“民”指的是所有的“人民群眾”,而不單純指社會的最弱勢群體。民生新聞的內容既應關注具體的個人的生存狀況和際遇,更應該關注群體普遍的生存狀況。既可以抨擊丑惡現象,暴露社會矛盾,又可以弘揚社會新風,傳播科學知識,提倡健康情趣,引導經濟生活。有了這樣的理念,民生新聞的選題余地就大了,內容也就豐富了,雷同、重復的現象就可得以改善。
同時我們還要正確認識新聞價值,加強新聞遴選環節,民生新聞關注的是民生、民情和民意,其實老百姓對國計民生的各項方針政策也很關心,民生新聞應該把老百姓最關心的這個點挖掘出來,換個角度報道時政新聞,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每年,省市乃至中央的兩會期間,《新視點》欄目都要進行周密的選題策劃,積極采編。出現熱點難點敏感點新聞的時候,欄目成員也不回避,妥善應對,密切關注,積極推進解決?!盀檎畮兔Σ惶韥y,為百姓解憂不空談”,從而使這檔新聞欄目成為一個敢說事、會說事的新聞欄目。
2.既堅守本土特色,又要突破狹隘的地域性。需要強調的是,民生新聞的本土化、貼近性和親民性的特色始終是核心競爭力、制勝法寶和立命之本,其他所有的手段、方式和途徑,都須以此為基礎,才能真正促進電視民生新聞內容、形式、經營管理的改革創新,不斷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實現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六年來,錦州電視臺的民生新聞欄目一直堅守內容本土化的特色,將家長里短的內容做精做細,進行有意識的本土化創新,策劃了大量的本土化報道,還策劃了很多有影響力的活動,如為農村小學生捐圖書的行動、寒門學子的助學行動等等。這些創新以貼近本土觀眾的價值理念和本土觀眾樂于接受的獨到表達方式,凸顯了地域個性,真正實現并堅守了民生新聞內容的本土化。但是,在多媒體傳播時代,地理距離已經不是人們注意力的障礙,過分強調接近性,就成了狹隘的地域性,就會加劇本土內容的同質化惡性競爭。于是,我們又在欄目中開辟了域外新聞的報道,用民生的眼光看待和思考問題,在海量的域外報道中篩選熱點,并且進行剖析和梳理,而不是簡單的堆砌。這種做法是一種新聞的延伸,也會讓大家關心的事得到更深入的關注,增強了欄目的吸引力。
3.堅守欄目的固有風格,向多元化的傳播方向突破。民生新聞要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必須在不斷的自我完善、自我否定中打造自己的風格。錦州電視臺的民生新聞欄目就舍棄了固定式的板塊結構,改用開放式的線性編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電視直播優勢。在保持節目風格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多元組合交錯編排,讓每一個播出段落既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又是互相關聯的整體。通過調整節目形態,突破單一的編排模式,激活新的編排亮點,延續欄目在收視市場的保鮮期,讓欄目煥發出新的活力。
綜上,在多媒體時代,社會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和觀眾的本位思想將賦予媒體新的使命和內涵,電視民生新聞的命運與走向,備受關注。雖然目前面臨著重重危機,但這畢竟是一個民生新聞無所不在的時代,不管民生新聞的下一站在哪里,以人為本的平民視角都應該是我們永遠堅守的宗旨,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探索,在未來的發展中,提升欄目品牌價值、塑造公信力、擴大影響力將是電視民生新聞更高的目標,也是其持續發展的主要道路。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