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山東省聊城市顧官屯鎮馬海村幾位種植葡萄的農民打電話反映,他們種的大棚葡萄出現嚴重的黃葉現象,到當地一些農藥店里咨詢,有的說是缺鐵,有的說是缺鎂,還有的說是除草劑藥害,究竟是什么原因,誰也弄不明白。為此,我們來到該村葡萄種植戶馬學貞的葡萄棚里檢查,發現他種的5667平方米大棚葡萄,從上到下幾乎全部出現黃葉。據馬學貞講,他在這個棚里種葡萄已經4年了,前幾年,黃葉比較輕,今年黃葉特別嚴重。有病亂求醫,他找了好幾家農資店,都說是缺鐵,可是噴施了硫酸亞鐵也不見效。在我們調查走訪時了解到,當地農民種植葡萄時間都不長,不少人缺乏葡萄病害診斷的基本常識和經驗,尤其對葡萄出現的生理性病害在診斷時容易出現失誤。實際上,葡萄出現黃葉,并不一定就是缺鐵造成的,馬學貞的葡萄從下到上全部出現黃葉,就是缺鎂的一種典型癥狀。鎂元素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鎂元素在作物體內是可以轉移的,即缺鎂時鎂元素會從老葉片向新葉片轉移。所以葡萄缺鎂時一般先是植株基部老葉開始發黃,典型癥狀就是老葉葉脈間先退綠,進一步葉脈間就會出現黃化斑點,從葉片中央向葉緣發展最后出現大面積黃化,然后黃色部分壞死,只剩下葉脈保持綠色。葡萄缺鎂嚴重時,全株上下葉片都會發黃。這些發黃的葉片一般不會過早顯現出來,往往到葡萄結果期才大面積出現。
葡萄缺鎂還表現在果實生長較差,成熟期推遲,糖分低,果實的品質明顯下降。在走訪時我們了解到,造成這里大棚葡萄缺鎂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在種植葡萄時,使用的有機肥質量差、數量不足,肥源主要是化學肥料和一些較便宜的沖施肥,造成土壤中鎂元素供應不足。長期使用化學肥料會造成土壤酸化,在酸性土壤中鎂元素比較容易流失。此外,這幾年,種植葡萄的農民都知道鉀肥對葡萄增產至關重要,所以都重視使用鉀肥,選用的沖施肥大都是高氮高鉀型肥料,而鉀肥施用過多,也會影響植株對鎂的吸收,從而發生缺鎂癥。
防治葡萄缺鎂,首先應改變施肥習慣,重視增施有機肥。其次,要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同時加強對土壤的改良,把酸性土壤改良成中性。對當前已表現缺鎂的葡萄,可葉面噴施1%~2%的硫酸鎂溶液+美國普利登魚蛋白600倍液。在葡萄結果前后,可沖施一遍美國普利登魚蛋白和硫酸鎂,一般每667平方米沖施美國普利登魚蛋白4千克+硫酸鎂8千克。

葡萄缺鐵則表現為幼葉失綠,病株上部葉片除葉脈保持綠色外,葉面全部出現黃化,但下部老葉仍為綠色。缺鐵嚴重時,葡萄上部葉變為黃白色,甚至出現褐色壞死,這時花序也變為淺黃色,花蕾脫落,坐果率嚴重下降。葡萄缺鐵和土壤pH值及透氣狀況密切相關。一般土壤pH值過高時,土壤中的鐵元素常轉化為根系不能吸收利用的不溶性鐵,這與土壤過分黏重、土壤板結有關。
防治缺鐵癥,首先要重視葡萄棚的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深耕改土,防止土壤鹽堿化和過分黏重。其次,可葉面噴施0.2%硫酸亞鐵溶液,生長前期每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為了增強葡萄葉片對鐵的吸收,噴施硫酸亞鐵時可加入少量食醋和0.3%尿素溶液。再次,可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沖施美國普利登魚蛋白4千克+硫酸亞鐵2千克。美國普利登魚蛋白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尤其是能夠調節土壤的酸堿度。
除草劑藥害也能造成葡萄發黃。造成除草劑藥害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個。一是因除草劑漂移發生藥害。不少葡萄大棚周圍是麥田,麥田除草期間,大棚都開著風口放風,在小麥上噴施2,4-D丁酯時,對葡萄產生的藥害與葡萄扇葉病毒病癥狀易混淆,葉片表現為皺縮發黃,用手觸摸明顯感到葉片增厚。二是在給葡萄棚除草時,選擇除草劑不當,造成藥害。在葡萄棚內除草,首先要選擇安全的除草劑,在使用百草枯和草甘膦這類非選擇性除草劑時要帶防護罩,做到定向近地面噴霧。其次,使用除草劑時,一定要按使用說明書所標明的使用劑量用藥,不要任意加大用藥量。三是不更換或未完全清理噴過除草劑的噴霧器,噴霧器內的除草劑殘留對葡萄造成藥害。農民朋友平時應該養成一個習慣,對噴過除草劑的噴霧器必須用洗衣粉或堿水反復清洗多次再存放,最好有除草劑專用噴霧器。發生除草劑藥害時,盡快噴施美國普利登魚蛋白500倍液或愛多收3500倍液,基本上可以解除藥害,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