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面對汽車后市場的廣闊商機,從業企業該如何掌舵?
汽配品牌需要“面子工程”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量的巨大,一方面是國產品牌的占有率低下,這是我國汽車零配件產業的真實寫照。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國產配件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費者認同感低,怎么辦?汽配品牌也需要面子工程——打造品牌知名度、評價品牌形象、推動品牌提升。
2014年6月27日,由慧聰網主辦的“2013年度汽車配件行業知名品牌評價工程”(以下簡稱“品牌評價工程”)頒獎典禮在北京慧聰網總部基地盛大舉辦,他們希望通過活動,“以影響力改變行業未來”。近500余名行業專家領導、企業代表以及媒體共同參與和見證了這一活動,這對于汽車零配件行業來說,正是他們迫切需要的。
汽車配件是我國工業品加工領域的支柱產業,2013年底我國汽車配件的產值突破1.2萬億元,單一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盡管我國的汽車配件產業市場潛力大,發展迅速,但國產配件市場占有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這嚴重阻礙了國產配件企業的發展,或多或少也制約了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腳步。事實上,很多國產配件的質量已經達到了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但還是苦于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費者認同感低,導致發展受到束縛。
為了培育、發展和推薦一批質量好、效益好、環保好、聲譽好的知名品牌產品,以緩解汽車配件行業的上述困惑。慧聰網聯合中標全聯汽配用品檢測鑒定中心,并邀請全國工商聯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業商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汽車維修配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機動車維修管理處和中國產學研標準質量認證戰略聯盟參與,共同舉辦了“品牌評價工程”。為的就是讓國產汽車配件行業打出自己的知名度。
汽車后市場是大眾行業
“中國汽車后市場是非常大眾的行業,行業產值超過2萬億,作為后市場的主體,這個行業產能過剩,流通渠道特別多,這都是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后市場需要走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的道路。我覺得通過我們的協會領導,通過協會制定行業標準,所有的從業人士要自律,加上媒體監督,共同努力營造誠信公平有序的商業環境。”慧聰汽車配件網總經理孫洪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改革創新,轉變模式。為保證本次評選活動公平、公正,同時推進我國品牌建設工作有序進行。由全國工商聯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業商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慧聰網、中標全聯聯合全國工商聯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業商會等行業機構參與,并參考國際相關標準和我國國家標準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汽車配件用品知名品牌評定方法》。本屆品牌工程評審委員會嚴格依照《汽車配件用品知名品牌評定方法》為企業打分,再結合網絡投票情況,最后決出獲勝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品牌評價工程”精簡往年繁多的內容,只設“知名汽配城”、“知名汽配城”、“新銳品牌獎”、“知名品牌獎”、“跨國知名品牌獎”和“知名經銷商獎”六大獎項。這樣的獎項構成既豐富了產業的范疇,又能夠積極助推汽車配件企業及產業長遠發展。正是因為這種結構上的合理調整,本屆品牌工程從報名階段開始就獲得了很多企業關注和鼎力支持。如博世、布雷德、天合、孚爾孚、南京百靈等眾多國內外企業積極報名,參與評選。
品牌建設正當時
談及汽配業的品牌問題,北京中標全聯汽配用品檢測鑒定中心董事長黃國文更是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對記者說:“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品牌對一個企業而言,不僅僅是創造價值,更是一張名片。是企業實力提升的表現。走品牌化道路是企業更多的選擇,回到汽配行業,建品牌,樹品牌一樣很重要。汽配行業雖然規模很大,但是很少有我們自己知名的品牌,小規模的經營隨處可見,當然這都是行業發展需要面臨的過程,并不是我們汽配行業的特例。希望借助品牌評價工程的活動,進一步推廣標準化的理念,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意識到標準化的意義。”
作為國內領先的B2B服務商,慧聰網每年為280萬的企業提供品牌推廣、銷售、采購等服務,成為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渠道。同時,慧聰網利用自身影響力,已成功舉辦品牌工程200余場,幫助數以萬計的企業走上了品牌化發展道路。
2014年,慧聰汽車配件網品牌工程再度拉開帷幕,共有475家企業參與,獲得近百萬張投票,“2013年度汽車配件行業知名品牌評價工程”覆蓋范圍前所未有。。
在談及汽配業品牌建設的意義時,孫洪剛對記者講:“未來五至十年,汽車配件行業重點會在渠道上做變革,現在我們遇到生意難做,很多人會糾結如果做品牌投入,什么時候能產出?我相信經營者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品牌、整合、連鎖電商是汽配行業非常熱門的話題,何種路徑都需要主動求變、求創新,在這個求變求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起自身的品牌優勢,在汽車配件行業,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你的產品在質量和價格上有優勢,你的生意就好。提升信心、積極主動、建立品牌優勢,是我們每位企業家應該記住的信念,我們只有自己堅定了,才能走上好的道路,生意才好做。”
轉型升級是趨勢
對于整個汽配業來說,它的發展一方面離不開品牌工程的建設,另一方面,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更是不可忽視。
就在同日下午,慧聰汽車配件網特別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創新發展聚變未來”的大型論壇。來自國內外汽車配件行業及政府領導、資深專家學者,著名企業代表、電子商務精英、知名門戶網站和行業平權威媒體在內的300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索汽配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論壇以“思考行業資源整合為引領目標”,重點圍繞“資源有效整合成汽配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電商:資源整合的必然趨勢”,“展會:線下大平臺資源方式”,“商會:經銷商整合的議價能力”,整機:資源整合就有機會“等企業和行業所關心的話題進行一一討論,通過對行業生產企業、經銷商,商協會、汽配城、展會及電商等服務性平臺的發展做出資源整合的意見和探討,以領袖對話、案例研討等形式,共謀行業新發展。
以下為論壇嘉賓演講實錄:
煙臺美非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品牌就是企業的未來
汽車工業要帶動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重組兼并。第一、要順勢而為。國家政策已經很明確的指明了方向,作為汽車零部件廠商,必須沿著這個道路走,如果不沿著這個道路走,方向錯了,南轅北轍,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資源整合。
第二、對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講,我覺得缺乏自主研發的能力核心技術,這是很大的缺陷。中汽協的董秘書長講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沒有隨著中國汽車工業井噴式的發展而得到長足的進步,為什么?因為我們缺乏對于技術的投入。如何加大技術投入?如何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如何做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兼并重組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兼并重組,你沒有核心技術,你再大也沒用,將來你就是別人的加工商。
第三、中國社科院2013年發布了一個汽車社會藍皮書,中國2012年已經進入了汽車社會,100個家庭有20輛車。我們如何看待這么龐大的市場。1.3億,很大的量,我們的生產企業需要做的工作,必須加大對本土市場的研究。中國人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車,到底喜歡什么樣的零部件,通過品牌的拓展,進一步了解汽配行業的需求。
第四、品牌對企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品牌就是企業的未來。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的品牌很多,禾苗長起來了,三天不下雨就干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苦,每個企業家,每個企業員工,在企業文化的帶領下把品牌做好。
第五、加強對內對外的學習。國外先進的企業都進來了,中國零部件產業,外資企業占50%以上。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進入了中國,我們有必要學習借鑒他們的優勢。我們企業的同行要加強聯系,互相理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發展。
杭州聯配通汽配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康明:汽配市場需整合和創新:我們行業要發展,我們能不能靠自身就能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早在6年前,我們就探討這樣一個模式。可是我們作為很大的個人投資最后失敗了。這時候我們想的是,市場越來越大了,生意越來越難了,原因是什么?我們離不開我們傳統的模式,汽配城除了競價銷售的模式之外,我想在品牌推廣上,它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我作為汽配城的總經理,或者作為一個擁有者,我做的就是商業地產,你們做的什么樣,跟我沒有關系,但是在汽車后市場,我們同時做這方面,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去順勢而為,不去求變,我們就會面臨被別人所變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時代到來了。因為我們有足夠的汽車產銷量和足夠汽車后市場的產值放在那。
我們20多萬家的經營商埋頭苦干,用逐利的方式來做,這是不合適的。我們能不能創造過百億,甚至過千億的企業。我們國家,或者我們同行能不能扶持呢?單一靠政策支持勉為其難,因為不會落地。那怎么辦呢?很多汽配商自己拼命的勞作,沒有知識,沒有技術,沒有管理,資本也不夠,所以這幾方面都需要融合。我們要互相學習和探討。我是從業者,我們需要創新。怎樣做創新模式呢?我們運用跨車型的,在同一個市場互聯互通、互相結合,然后進行有意的活動。我們能不能一起對一個修理廠進行傳播營銷,這樣把過去單打獨斗的模式組合起來。
全國汽車配件用品經理人管理委員會會長姚俊:汽配城可以永遠做下去:中國汽配城的發展從無到有,經過了近25年的發展,到目前1.3億汽車保有量,全國有大大小小的汽配城上千家,汽配城經過三次的更新換代,帶來了井噴式的發展。面對我們汽配城未來的發展,你們汽配城壽命有多長?我毫不猶豫的說,汽配城可以永遠做下去。汽配城是中國改革開放后,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因為我們原有的計劃經濟打破了,在流通環節里面沒有了,需要一個新的平臺,就像農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一樣,它是一個細分產物。
未來中國汽配行業還會保持不斷的增長。按照我自己的估計,每年保持7%以上的增長,從去年開始,中國的汽配城出現第三次創新高潮蓬勃發展。汽配城從沿海向內地,從省會向縣市發展。
全國工商聯汽車摩托車用品業商會上海分會秘書長張寅華:后市場的發展需轉變思路:我們的后市場,特別是從事汽配用品的經銷商今年以來變化比較大。競爭激烈,成本提升,生意非常難做。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衍生出了上海的一些汽車后市場,汽車配件,汽配聯盟。因為這些經銷商已經看到了,單打獨斗前途并不光明。只有團結起來,抱團取暖優勢互補,好像能夠尋找一些出路,但是也碰到一些問題。
我個人認為,經銷商要做成汽配聯盟,我覺得要做到三個心。第一要有誠心,第二要沒有私心,第三要有韌心。
根據我們的調研,未來兩年我們行業變化更大。可以說,兩年以后我們上海汽車經銷商三分之一淘汰,如果這個行業再不轉型,再不升級,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希望。從現在起不能只顧低頭拉車,一定要抬頭看路。
總之,我覺得我們汽車后市場前景很好,但是任重道遠。我們汽配界的同仁,一定要轉變思路,新趨勢,新模式,新形式。
北京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副會長渠樺:展會推動汽配業品牌建設:我們的展會在配件設了4個,原廠配件、品牌配件、副廠配件、再制造配件,這是我們配件展四個主打模塊。我們有12個汽配基地,整個完成了對主機廠零部件的供應和4S店體系的供應。這次突出的變革在哪里?除了繼續保持這種版塊模式之外,重頭在后市場里面,光配件有歐系、美系、日系、韓系、易損件等7個配件體系,打造國內外一系列車系的經銷商。
我們的展覽,打造節能減排,推綠色維修,推行消減污染物,綠色輪胎。我們節能減排,我們綠色行動,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通過在上海,打造一個中國產業鏈交易平臺,重頭把我們國內的品牌整個推向國際,再把國際好品牌引進來,把我們中國的產業鏈全方位的,特別是我們的品牌可以推出去,推向國際,這是我們的心愿。通過這樣做,國家想形成南有廣交會,北有京郊會,中在上海打造中國汽車產業鏈交易會。
總結:這是一個思想碰撞的平臺,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平臺,是一個“聚千方之力迎市場萬變”的平臺,意見領袖群聚,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深刻變革,已成為中國汽配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機遇所在。通過對企業自主品牌的有效建立,實現對汽配市場的資源整合、創新,樹立自主品牌的核心地位,實現企業、經銷商、汽配城與電商平臺有效結合,共敘汽配未來市場!
突破自我,敢為人先,中國汽配人更以這樣的精神,行走在品牌探索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