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梅



在百度上輸入“曹元德”、“二胡”,搜索曹元德演奏或創作的曲目,唯一可以在線欣賞的一首曲子是由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獨奏音樂會的二胡演奏家鄧建棟演繹的。
提及此曲,古稀之年的曹元德笑了:“我們是看著小鄧長大的。他演奏的這首曲子在央視音樂臺播出時,字幕上打的作曲是‘鄧建棟,我的一位學生看到了憤憤不平,告知我此事,后來央視還專門為此寫了一封道歉信,其實我無所謂。”
淡泊、低調,這正是德藝雙馨的著名二胡演奏家曹元德的個性,也因為此,他并不像曾經的上海民族樂團同事閔惠芬等人一樣為外人所識。但二胡圈內人士都熟知他,其二胡功力不凡,音色渾厚深沉、韻味濃重、技巧嫻熟,演繹各種風格題材的樂曲真切自然、把握得當,聽后無不令人動容,感慨萬分。在曹元德曾經就職的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所在的江蘇省,他創作的《閩江行》在廣播電臺一播就是好幾年,很多人聽其二胡曲在先,認識本人在后,他的琴聲還曾先后飄到德國、美國、俄羅斯和印尼等數十個國家。2000年,曹元德在蘭心大劇院舉辦了二胡獨奏音樂會。
家庭熏陶出的業余愛好
曹元德的父親是當年滬上有名的中醫,曾經醫治過不少疑難雜癥病人,父親閑暇時的愛好就是拉二胡彈三弦,或吹笛子和簫。在父親的影響下,哥哥曹元龍玩起了琵琶和二胡,而曹元德則迷上了二胡。少年時期,哥倆和現在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等人組建了業余樂隊,每逢周末便在曹家一起玩江南絲竹、唱滬劇等,但都從未想過以此為專業。
1958年,十六歲的曹元德響應上海市上山下鄉、支援新農村建設的號召,隨五六個上海學生來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湖北省監利縣大垸農場。
“當年,農場剛剛興建,生活艱苦,我在這里得到了很大的鍛煉。”曹元德回憶道。種棉花、割蘆葦、挑土、和泥、燒磚頭等等……原先對農活一竅不通的曹元德很快就學會了。“你看,我這根手指上還留了一道疤,算是當年生活留下的一個印記吧。”曹元德伸出手指給筆者看。
制作磚胚有一套技術,教曹元德制磚的師傅認為不學滿三年不可能出師。曹元德不服,有一次他趁師傅午睡時,偷偷制作了一長排磚胚,恰好被場長看到了,場長問:“誰做的?”曹元德說是自己做的,沒想到場長特別高興:“你做得很好啊,要好好努力,當個磚窯工程師。”曹元德忙不迭推辭,他志不在此。
監利縣要舉行文藝匯演,由曹元德等人組成的大垸農場上海學生樂隊收到了表演通知,但匯演當天農場的人沒有通知他們就乘船走了。曹元德不甘心,幾個人商量決定背上樂器一起步行到縣城,從早上七點出發一直走到晚上七點整整十二個小時。演出大獲成功,他們還為農場贏得了一面錦旗,表演被臺下的荊州戰士歌舞團看到,有意找農場要人,但最終被拒絕了。
一次,曹元德有機會回上海探親,街道來人問起他下鄉的情況和困難,曹元德直言:“我有二胡這一技之長,但沒地方發揮!”來人問:“要是能讓你發揮專長的地方很遠,你去嗎?”“去,再遠也去!”曹元德斬釘截鐵地回答。
曹元德和哥哥去了青海省廣播樂團,團長把他當寶貝對待,還和同事開玩笑:“我得苦練半年才能趕上曹元德。”后來樂團解散,哥倆又去了青海省歌舞團。高原生活不好過,由于對氣候不適應經常暈倒,不得已,哥倆于1961
年春回到了上海。
軍旅生涯譜二胡春秋
曹元德哥倆回到上海時,戶口并沒有轉過來。大哥看到南京前線歌舞團在招人,跑去打聽,人家回了他一句:“沒有戶口,水平再高也不要。”作為待業青年,幾個人只好去附近的一個俱樂部客串玩玩。
說來也巧,1961年,為慶祝八一建軍節,街道要開軍民聯歡會,俱樂部出了一個節目——二胡獨奏。等曹元德表演完大幕拉上時,臺下掌聲不斷,觀眾要求加演一曲,不曾想前線歌舞團正好在臺下挖掘人才,很快曹元德便收到了報到通知。
經歷過顛沛的生活,曹元德特別珍惜這個機會。“我從來舍不得午睡,業余時間都拿來練琴。二胡學會容易,拉好不易,沒有十年功,拉得都不會好聽。習琴貴在堅持,對我來說練琴是一種享受。”回憶往事,曹元德笑了,“當時歌舞團在上海一共招了六十多人,經過幾輪淘汰,最后只留下幾個人。”曹元德就是其中之一。此后,他參加了全軍匯演,得獎無數。
至今,曹元德還珍藏著一張特殊的照片,那是1964年,他代表前線歌舞團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表演結束后,與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和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一起的合影留念,這是曹元德一生中最激動、最難忘的時刻。
1965年,周總理點名讓前線歌舞團參加在印尼召開的萬隆會議十周年紀念活動。曹元德沒有想到自己也可以參加,在他看來老同志出國機會少,年輕人應該把機會讓給他們,沒曾想名單上還有他。“我當時非常激動,也非常開心。”時隔多年,曹元德重溫往事。陳毅元帥和羅瑞卿大將審查了他們的排練情況,對此非常滿意,代表團下周就要上飛機了,結果印尼來電,中國代表團規模過于龐大需要減員。曹元德以其精湛扎實的二胡演奏功底繼續留在名單上,就是這一次,曹元德第一次和周總理握了手:“我當時太激動了,只記得和總理說了句‘總理身體健康。總理答復我‘小同志,你表演得很好。”
從印尼回來后,曹元德又有了第二次出國的機會,到蘇聯、波蘭、匈牙利和阿爾巴尼亞等國進行演出交流。和上一次一樣,他保持了一種不急不爭、淡泊自處的態度。接到通知的那一天,他正在游泳池游泳,只見指導員急匆匆趕過來:“曹元德,趕緊穿好衣服去團部!”“什么事?”“出國!”和上次一樣,節目還是由陳老總審查,陳老總特別指出:“上次隨同總理出訪的那個人高胡拉得很好,這次還要叫上他。”就這樣,曹元德未參加排練,就急匆匆地趕赴國外。
1969年后,南京前線歌舞團對樂隊進行整編,西洋樂隊和民樂組只留了一把二胡,即曹元德。1985年,曹元德以正團級專業身份回到上海,進入上海民族樂團。
動琴要動情,更要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