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愛
要了解歌唱記憶就得知道什么是記憶。“記憶”是人腦的一項機能,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是人腦對所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這種經歷過的事物,主要是指曾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做過的事情以及體驗過的情緒。它們會在大腦中留下一些痕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痕跡有些會保留,有些就會消退。但在特殊條件的誘發下,有些仍保存在大腦中的痕跡會被激活,再次反映。“記憶”基本是由識記、保持、回憶三個環節組成。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把事物記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過程;保持是對識記內容強化的一個過程;回憶是對過去經驗的再現形式。記憶的基本過程就是“記”和“憶”,“記”包括識記、保持,“憶”即是回憶。
“記憶”是人類心理活動得以連續的根本保證,是心理發展和經驗積累的前提。沒有記憶能力的人,他的認識能力就無法獲得發展,心理將一直處于新生兒的水平,始終無法體驗多姿多彩的人生。“記憶”是學習任何知識的必要條件。任何學習過程都包含著記憶,是通過記憶積累經驗而增長才能,沒有記憶的學習是難以想象的,在歌唱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對歌唱者來說,是否能抓住歌唱學習的重點,達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一,是決定歌者能否在以后的歌唱道路上前行下去的關鍵。
一、歌唱記憶
歌唱記憶能力是一個演唱者應具備的具體能力之一。因為聲樂表演者需要把所演唱的作品儲存在記憶中,整合成為內心的感受,才能進行全神貫注的二度創造。這種記憶要迅速、準確、持久。如果不具備良好的歌唱記憶力,就不能保證演唱質量,也很難積累豐富的曲目。歌唱記憶包含的內容相當龐雜,涉及到的信息材料也十分廣泛,幾乎可以囊括所有與歌唱活動有關的內容,如演唱曲目的旋律、音調、節奏、歌詞、場景、情景氣氛、角色個性、情感情緒,以及歌唱理論、技能技巧、學習訓練、操作技術方法、實際音響效果、表演和情感情緒等一切與聲樂有關的每一項記憶。想要自如運用歌唱技巧、精準表達歌曲情感,理解和掌握歌唱記憶的過程以及種類就顯得格外重要。
當我們在拿到一首作品時,首先看到的是譜面上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旋律和各種語言所體現的不同歌詞。在試奏的過程中,是耳朵(聽覺)接收音響的走勢,更是大腦對音高走向的記憶過程。經過反復的學習鞏固,這些音符似乎銘記于歌唱者的心上(腦海),再附上歌詞(歌詞也是在反復學習的過程中爛熟于心),這時就會對整首作品有了記憶,以至于在以后的演唱過程中,即使不看歌譜也能對作品流利背誦。
二、音樂記憶類型
(一) 短時記憶
即人接觸到各種事物,在其大腦皮層中信息和某些區域形成暫時聯系,并且保留的暫時痕跡,此過程很短,是以秒來計算的。我們在聆聽音樂時,初聽一個主題會記住它的音高節奏,卻會忽略的速度快慢和音量的變化,甚至音色也來不及注意,有時會忽略具體的音響符號,只是記住旋律的輪廓線、和聲的色彩等大體情形,有時還能跟著樂曲哼上一兩句曲調,這就依賴于短時記憶。
(二)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以小時或年來計算的。這種記憶不僅會記住所欣賞樂曲的片段,同時也會將當時產生的心理感受,亦或結合當時的場景進行較長時間的記憶。它是大腦對所攝入信息進行歸類整理,將感性表象進行概括和鞏固的過程。正如作曲家在頭腦中創作出一首長的樂曲,依賴的正是長時記憶。
(三)分類記憶
人的大腦具有分類機能,記憶的機制是大腦對事物分類保持。無論什么事物(包括音樂)大腦遇到它都要分割它的深層關系,并將這種關系保持在不同層次的網絡中,待到使用時再將大腦中所有關系上相似的經驗聚合起來。個人所有的知識都是以這種方式加以聚合的,如音樂要素中的音高、音響、時值、和聲、旋律、色彩,以及風格甚至整首樂曲等。一個靈活的概念層次產生,不僅有實際的經驗記憶,還有新的聯合記憶。
三、肌肉記憶
我們的身體是通過骨架、韌帶、腱膜將各部分連接,并通過肌肉使之運動的。聲音源于一對肌性聲壁(聲帶)的震動,它的運動由幾組成對的肌肉實現。吸氣時,聲帶向兩邊分開,由環杓后肌完成這一動作;發聲時,聲帶閉合,由環杓側肌和內杓肌完成這一動作。
在歌唱過程中,各組肌肉協調運用,靈活拉伸,這一過程是有意識并且是下意識的。例如,當我們準備完成一個漂亮的高音時,環甲肌收縮,聲帶拉長,音升高;而聲帶肌收縮使聲帶變得短粗時,就會發出粗厚的聲音。若能將完成各聲區音高時的肌肉狀態、肌肉感覺、肌肉力量有意識地保持,勤加練習,把這種感覺儲存在大腦中的同時也固定在肌肉群里,相信這種“肌肉記憶”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作品,在一些音的處理上更加游刃有余。
智慧的人體,充滿了知識和邏輯,讓我們充分地挖掘身體的潛力和機能,運用超凡的記憶、純熟的技巧、無限的想象、優美的展現,使聲樂這門人聲藝術魅力永存。
(作者系蘭州文理學院藝術學校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