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 甘肅天水 741000)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在規定課時之外,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參加的體育鍛煉,它與體育課相輔相成,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好壞,對進一步提高初中生健康水平、培養高中生終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及促進體育教學的更好發展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的延伸,是學生參與體育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充分發揮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進學校體育文化建設與發展。高中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運動技能的形成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且對推動家庭體育、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正常運轉以及對國民素質的快速提高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會寧縣一中、二中、三中、五中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通過Internet、中國知網等網站進行檢索,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以拓寬思路,了解有關初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方面的文獻資料,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表1 會寧縣高中每周兩操參加情況

表2 開展課外體育競賽項目及次數調查(單位:次)

表3 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主要組織形式

表4 高中生每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

表5 會寧縣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情況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設計調查問卷在會寧縣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學生發放問卷200份?;厥?89份,有效問卷183份,有效率為96.8%。
1.2.3 數理統計法
通過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數學統計。
課外體育鍛煉是指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方法,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豐富業余生活為目標的身體活動,它是面向全體學生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群眾性體育活動[4]。課外體育鍛煉內容豐富多彩組織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如早操、課間操、游戲活動、課外體育訓練、運動競賽等,可以個人鍛煉、小組鍛煉、班級鍛煉,也可以年級組甚至全校一起鍛煉。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體質,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態度與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早操、課間操是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全校性的集體活動,學校領導和教師都很重視。表1調查結果顯示說明會寧縣高中生早操、課間操開展較好,都能夠堅持做早操、課間操。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以來,為了調動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的積極性,因此,部分學校在各年級進行了早操和課間操的評比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熱愛班集體的觀念。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有些學校對做操的質量抓得不夠好,學生作風渙散,精神不振,做操完全是走過程。而課間操之前有的老師拖堂、檢查監督的力度不夠、大多數學生做操只不過是“指手畫腳”“花拳繡腿”而已,根本起不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各學校中。
體育上有各種跑、跳、投等,由表2可以看出當下會寧縣高中的課外體育競賽都以田徑、籃球、拔河為比賽項目,這就使得鍛煉的內容比較單一、傳授過程枯燥,不能調動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就漸漸地失去了學習體育的興趣,相對于有體育天賦和愛好的學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通過調查得知各學校舉辦的課外體育比賽是很少的而且比較單一。田徑賽通常都是在春季以各個學校為比賽單位每學年舉辦一次,籃球賽相對于其他的兩項次數較多一些,且每年國慶節有會寧縣高中生籃球比賽,各學校領導對于這次的籃球比賽很重視,平時的訓練也抓得緊,其他時間籃球的比賽都是每個學校內部組織年級與年級的比賽,重視程度根本不夠,訓練也是走形式這樣的鍛煉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健康的需求。

表6 影響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

表7 高一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所喜歡的項目
根據表3可知,會寧縣中學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主要以學校組織和自由活動為主分別占36.1%和27.3%。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外體育鍛煉,老師要從學生心理行為上入手抓起,不斷豐富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及內容,采取積極有效、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更好地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如體育競賽和體育游戲等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達到學生鍛煉要求和良好的健身效果。
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學生身體素質關注程度的提高,使得在課程時間以及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陽光一小時”的提出使得學生每天都能保證60min的課余體育鍛煉時間。但學校對相關規定執行的程度和力度不夠使學生并不能真正地享受快樂、固定的“陽光一小時”,經常出現各種科目的老師以不同的理由將這本屬于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變為自己的課堂時間。由表4可知高一、高二的學生相對于高三的學生鍛煉時間較充足,高三級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明顯短,很難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難以收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體育動機是推動體育行為主體的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并維持這些活動的主觀原因和心理狀態,是他們對客觀體育需要的主觀反映。由表5看出男、女生以應付體測的學生占據第一位,第二位的是男生的興趣愛好,第三位是增強體質。由此可知男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相對主動一些而女生相對就被動的多,這就體現出女中學生大多數是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充分說明他們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是單一的。中學生的思想上對課外體育鍛煉不重視,就更不用說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了。
通過表6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30%的學生認為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無法滿足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要求。運動場地的缺少是影響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學校體育運動場地設施是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根本保證,學校運動場地設施類型、狀況和規模大小都將是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組織形式、活動方式等。這說明了該地區的體育教學、運動項目種類和形式不符合學生心理特征,不能充分調動、刺激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調查中有26.5%的學生由于學習太緊張的原因影響他們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把課外體育鍛煉當作是他們的絆腳石,而沒有認識到課外體育鍛煉可以調節學習上帶來的巨大壓力促進更好地學習,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發展智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反映出當前該地區的教育現狀還沒有從應試教育中跳出來,有相當一部分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只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體育鍛煉,他們認為有體育課就行了沒必要再進行課外體育鍛煉,課后應少玩多復習功課,加之學生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所以沒有時間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由表7可知,男女生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上,選擇差異比較大。女生喜歡比較有趣味性,柔和點的運動,例如:踢毽子排球等。男生則不然,他們喜歡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如:足球、籃球。這與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相吻合。
影響會寧縣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場地及器材不足是主要的客觀影響因素,其次是會寧縣學校大部分領導和教師對學校體育功能缺乏全面的認識,致使體育教育經費投入很少,專業體育人員較少、體育教師團隊平均技術較差,整個體育教育教學發展滯后。
會寧縣高中學校,體育項目的安排往往根據競賽活動的多少定。學校每年舉行一次運動會而且舉辦的體育競賽活動僅限于田徑、廣播操拔河等比賽為主,很少甚至沒有排球、籃球、跳繩或趣味性的比賽等這不僅限制了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而且不利于課外體育運動的發展。
會寧縣高中體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在會寧縣高中,一方面體育教師缺乏,學校的體育課大多數都是由其他非體育專業的教師教學,他們缺乏專業素養對體育有一定的偏見,被動的去上體育課。另一方面由于非專業教師組成的體育教師團隊整體的專業技術比較薄弱,使得學生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進行的興趣小組活動內容比較貧乏,致使學校不能更好的開設體育興趣小組。
相關單位及學校應加大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擴大體育場所、增加體育器材設施,充分發揮現有的體育器材與設施的作用,使其發揮最大作用,以彌補場地器材的不足。
課外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男、女生有較大差異,男生比較喜歡對抗激烈、運動量較大的項目,女生比較喜歡對抗性弱、娛樂性強的運動項目。因此在課外體育鍛煉中要根據男女生的興趣加以指導。
多組織一些學校與學校之間和學校內部的比賽。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不斷完善校園體育娛樂活動的組織管理體系,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娛樂活動,營造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
[1]曲宗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范立仁,王小宇,于秀,等.全國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0(2):7-11.
[3]周俊平“.健康第一”與學校體育[J].教育學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