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鋒 黃曉梅
(1.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 201600;2.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 201100)
緊握型號成功的生命線
——淺談航天質量管理
陳先鋒1黃曉梅2
(1.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 201600;2.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 201100)
本文介紹了中國航天的質量管理情況,對中國航天的質量管理進行了分析,從六個方面分析與航天的質量管理的關系,為中國航天質量管理提供借鑒。
航天型號 質量管理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源于航天型號對質量的嚴格把控,質量管理是航天型號成功的生命線。航天型號的典型流程可以分為設計、生產、測試、運行和結束,而調度和質量管理貫穿其中。質量管理是保證型號成功最重要程序,任何工作的開展都必須服從質量管理,同時質量管理也為各項工作明確要求和方向。下面對設計、生產、測試、運行、結束和調度這6個方面與質量管理的關系進行分析。
設計是源頭。根據設計的一般流程,設計中的質量管理可以分為:設計中的會簽評審制度,設計后的狀態管理制度,設計后的復查改進制度。
設計中的會簽評審制度需要對設計的會簽、評審有明確要求,通過制度保證設計的產生歷經層層審查,確保設計的相對正確。所謂相對正確就是在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技術水平下我們的設計能達到最佳狀態。
設計后的狀態管理制度包括設計狀態固化和設計狀態更改。設計狀態固化就是要求設計狀態的正確、唯一,嚴禁設計狀態隨意更改和設計版本的不統一,保證設計狀態受控。當設計需要更改時,有對應的審查制度,更改時的簽審人員必須覆蓋原狀態簽審人員,更改的合理性分析和落實情況檢查必須完備,確保更改到位。
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工程經驗的豐富,設計再復查制度也是必須的。設計的再復查包括識別舊狀態未發現的風險點,和對新技術更新的風險評估。前者是為了糾錯,后者是為了創新進步。
生產是過程環節,生產決定了設計效果的實現,生產的質量控制決定了產品生產的質量。航天產品的生產除了單機的生產,還包括了裝配、總裝、轉運等各個操作環節。生產的質量控制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
(1)生產工序的控制。生產工序是從設計、工藝文件變更而來,是對生產操作的直接指導,反應了對設計要求的執行情況。
(2)生產環境的控制。生產過程中需規定對防靜電、潔凈度、多余物防治等控制環境進行要求;生產器具的標準也歸為生產環境的要求范疇,如定力扳手、恒溫加熱臺等等。
(3)生產人員的控制。生產人員需進行崗位培訓,必要的須取得相應的上崗資格證書,部分關鍵工作甚至需要定崗定人,崗位人員的設置還需考慮雙崗多崗制度。
航天測試包括了在型號運行前的所有測試項目,包括了各種環境試驗下的測試。測試的質量管理從3個方面進行:測試方法的管理、測試儀表系統管理和測試的環境管理。
測試前需明確測試的方法,操作流程,測試的數據判讀以及測試故障后的處理。沒有規定測試方法的測試是無效的,測試方法是測試的指南也決定了測試的意義。
測試的儀表系統須有明確的計量要求,保證儀表系統的正確性。
測試的環境系統須有明確的環境指標要求,明確環境指標正負公差,環境指標值必須量化。
型號在測試完成正確后,按照總體計劃,進入運行階段。航天型號的運行階段一般包括發射段、飛行段、壽命完成后處理或返回段。運行中的質量管理主要從流程安排和人員安排兩方面進行。
運行的流程設計需規范,流程設計需考慮到正常情況下的流程設計以及異常情況下的流程設計。
人員安排需從人員培訓、人員定崗兩方面考慮,同時人員的安排也需考慮正常情況下的人員安排以及異常情況下的人員安排。
型號的結束代表了型號完成告一段落,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值得我們去梳理總結。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對將來,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成功型號任務留給我們的財富。
結束段的質量管理需明確設計生產圖紙的歸檔及封存,許多國外優秀的型號任務所產生的文件資料重量往往超過型號產品本身重量的數十倍,可見型號產品資料的重要性。
型號所產生的專利、論文必須及時收集存檔,成果申報也是反應型號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型號調度負責型號的計劃進度,型號質量管理負責型號的質量優劣。調度與質量管理相互配合,當調度與質量管理遇到沖突是,調度需無條件服從質量管理。型號質量管理貫穿于整個型號任務過程,并始終處于最重要的位置。
俄羅斯最新運載火箭——“安加拉”原定于2014年6月27日當天發射,后該火箭發射因技術原因被宣布取消,其發射時間被推遲一晝夜。當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向總統普京匯報時,普京是這樣說的:“請不急不躁的工作,認真分析一切,一小時后報告。”普京的話也體現了調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中國航天如今已經走過了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創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等輝煌成就,航天技術為推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目前我國在深空探測、載人航天,以及衛星運用方面和美、俄兩國還有不小差距。在中國航天"十二五"以及后續發展規劃中,只要持續不斷努力,堅持質量管理,未來中國航天一定能趕超美俄!
[1]周輝著.產品研發管理:構建世界一流的產品研發體系[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周黎明著.質量控制技術[M].廣東經濟出版社.
陳先鋒(1977—),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黃曉梅(1977—),女,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