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保國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信息技術與美術的創新精神淺談
衛保國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鄭州 450044)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美術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大。美術由近代到現代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演變過程。在高速運轉的信息時代背景下,如何變革、改進傳統美術并使其緊隨時代潮流成為了當前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需要明確,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考驗傳統美術的同時,也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根據事物固有的兩面性特征,現代美術在發展創新的時候,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但不可以僅僅是依靠現代化技術,其更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對本身進行調整、不斷創新。
信息技術 美術 創新精神
眾所周知,當古典寫實派的美術藝術家日復一日、不辭勞苦地進行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寫實畫法的考究之后,在很短一段時間之內就衍生出了相機技術。這一科學技術的成功問世,令寫實效果易如反掌,并且很容易地就得到了各界的認可,甚至曾經讓手繪瀕臨消亡。盡管如此,美術藝術卻沒有就此消沉反而更顯繁盛,甚至一度出現過百花齊放、各派別爭妍斗艷的局面。尤其是對于信息化時代下的現代美術來說,擁有進取和創新精神,并能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等科技手段努力迎合時代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就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美術創新精神的影響以及科學技術在美術創新精神中應用的啟示和思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1.1.1 信息技術與美術的時代性
當今社會的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以電子信息和多媒體為主要內容的一種創造性工具。多種多樣的電子信息以及網絡資源在社會中的傳播速度更加驚人。作為挖掘人們內在創造潛能的特有技術,信息技術不斷地進行著革新,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現代信息時代的要求,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樣,美術作為具體的某一時代下對應的產物,自身也體現著時代性。例如,現代美術的先驅---印象派,其特點是將文藝復興時期之后的再現古典主義轉型為對外在形體減少關注的構思創作。印象主義畫作令美術繪畫從多種視角貼近事物本身,不但能夠真實反映出現實內容,還可以對未來進行預期和憧憬。不論在任何時代下,美術都應該依據具體的社會時代特征,進行嘗試性的努力和探索,為發揚適應時代的創新精神,在美術創作中必須做到“批判繼承,革故鼎新”。
1.1.2 攝影技術與美術創新精神的聯系
攝影技術和美術是擁有不同的理論基礎、技巧手法、藝術表現形式的兩種藝術形式。雖然二者分別屬于不同的兩個藝術領域,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著各種關聯和互相間的影響。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應該充分利用攝影這一現代化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從中不斷尋找創作靈感、吸取其中的優點和精華,推陳出新。以往電子科技不發達、許多電子產品還沒出現的時候,美術創作者想要創造出一幅好的藝術作品,需要通過寫生、速寫等途徑聯系情境來記錄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這些方式創作也十分形象生動。但是,它們都會存在記錄的缺失和不完整性。舉例來說,如果你去寫生,感覺當時一些事物和景象無關緊要,可回來之后,從整體性上全面考慮,又會覺得它很重要;那么,你只能再次去到當時的地方進行補寫。這樣不僅十分麻煩、耗時耗力,特定情景的變動和不確定性也會給美術創作帶來困擾。因此,現代化的攝像技術問世之后,就能很好地為畫家進行取景、篩選繪畫素材服務,當時錯過或者忽略的某些創作因素可以完完整整地記錄在拍攝的照片中,以備之后創造中的使用。
1.2.1 信息技術對創新思維提出的挑戰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得以出現并被廣泛應用,它無疑會對傳統美術繪畫創作的習慣性思維及創新方式提出巨大的挑戰,甚至是弱化傳統美術的創作方法。就像《繪畫跡象論》里所說的那樣:“就如同計算機技術也應持續地更新一樣,藝術創作的規則永遠不會有終點。”又如,西班牙抽象畫家畢加索曾說過:“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改變。不必墨守成規,只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突破,爭做永遠的先鋒。”特別是現代社會背景下的現代美術,更應該借助一些必要的科技手段不斷實現突破、創新,以順應歷史潮流。這些突破可以是在繪畫題材上,我們不僅應當借鑒學習前者為我們留下的豐富題材和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參透其中的深刻內涵并賦予新的時代氣息,絕非原封不動地挪用。
1.2.2 完全依賴于信息技術或“趨同”創作的缺陷
當前的實際情況下,現代美術的創作存在著作品太過依靠科學技術、太過陳舊等不符合創作要求的現象。進行美術創作及創新時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為當代所需要的美術作品一定是靈活多變、形象生動、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的。因美術有其本身對美的定義,也有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所以,不論是現在或是以后的美術創作,都應當體現出創作者的主觀意志和主觀思想這個關鍵內容,不能夠跟以前的創作亦步亦趨、完全趨同。這種主觀的思想包括個人的基本創作能力、個人經驗、文化素養、獨到的領悟能力和對事物的獨有見解等因素。
以相機技術為例說明與之前創作作品亦步亦趨的這種“缺陷”,相片能夠把手工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創作的作品用僅僅零點零幾秒的時間表現出來。而寫實畫派等雖然有存在的價值,但是由于照相技術的迅速蔓延,它可能成為僅是模仿相片效果的工具。如果僅僅只是一味地對過去的優秀作品進行模仿和繼承,而缺少特有的內在創新性和主觀思想的話,便會阻滯美術界創作的革新和進步。我國繪畫大師齊白石曾經說過:“不同的畫之間應該介于相似與不似之間的程度。既不能太過獨立,也不能太過相似。”充滿現代氣息的現代美術應當采用多樣的方式去實踐,盡可能發掘內在的潛力,造就照相技術無法替代的獨有的美術風格。
當我們使用信息化技術輔助進行美術創作時,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未使用過、不被提倡的。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手工完成于紙質材料上的繪畫作品才是真正的繪畫創作。但是對于現代社會,借助現代化技術的美術創作體現了創作形式的創新。我們既要保留以往的優秀經驗,又應當批判創新。正如我們在筆這一書寫工具出現之后,就很少有人再用石器等雕刻工具區雕刻了,而是改為書寫;又好像,造紙術技術改良并廣泛使用后,人們減少了對竹簡等更費時費力的寫書工具的使用,也更好地降低了運輸成本,有利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再比如說,和現代美術形式迥異的文藝復興美術創作,像這一時期的著名畫家尼德蘭、艾克兄弟,將之前很少被采用的亞麻籽油等新材質巧妙地加入到了自己的創作之中,從而開創了當時美術創作的先河,成為了后來眾所周知的“油畫”。像文藝復興和現代雖然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時代,但都是利用不同時期的科學原理和美術技法進行創作,本質上是一樣的。
西方國家(比如美國畫家波洛克等)一些抽象主義美術家因為印第安“沙畫”的影響和啟迪,重新審視、加工和品判創作素材,從而創造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術畫作。僅僅依靠現代社會下的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恐怕也難以做到這一點。
進入到21世紀以來,雖然繪畫領域受到了信息技術不小的沖擊和影響,可這些都只能說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電子網絡信息技術的問世拉近了世界上不同地區人們的距離,相關的美術理論思想、美術創作等都被上傳到了互聯網,這令不少喜歡在家、辦公室等室內環境下進行創作的繪畫作家能夠通過網絡技術迅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創作素材,更有效地節省了準備時間。在缺乏創作靈感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在網上搜索、觀摩一些美術創作者的創作技術、創作思路等的范例和剖析,同時可以促進美術創作者創新思維的養成。在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時,依靠各種有用的信息技術,能更好地對充滿創新精神和內涵深刻的藝術作品進行傳播。所以說,當前的美術創作,不僅僅需要我們繼承創新前人的經驗和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更需要我們發揮創新精神,不斷推陳出新,緊隨信息化時代下美術創作的腳步。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迅猛進步及廣泛使用,必將對美術創新精神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當今時代的形勢下,在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注重借助類似照相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信息手段的應用,有助于在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勢傳播獨特個性、與時俱進的美術作品的同時,更能夠激發出繪畫作家的創新意識和創作思維,利于更多富含主觀思想和創新精神的作品出現。總之,如果能將美術創作同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那么未來美術創新精神的培養和推廣將會變得更加廣泛和迅速。
[1]劉小敏.中國美術中科技缺失的成因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1(7):119-121.
[2]劉夙凱.計算機輔助技術在美術領域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2(3):127-129.